方劑組成解釋
十味養胃湯中包含厚朴,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厚朴行氣消積,和胃止嘔: 厚朴味辛、苦,性溫,入肺、脾、胃經。其性善行,能降氣消積,且能和胃止嘔,對於脾胃氣滯、食積不化、脘腹脹滿、嘔吐等症狀有很好的療效。
- 厚朴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 十味養胃湯中其他藥材如陳皮、砂仁等也具有行氣消積的功效,厚朴與之搭配,能加強行氣消積的效果,並更有效地緩解脾胃氣滯、消化不良等症狀。
綜上,厚朴在十味養胃湯中,發揮著行氣消積、和胃止嘔的重要作用,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增強療效。
十味養胃湯中加入蒼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燥濕: 蒼朮味辛、性溫,具有健脾燥濕之功效。十味養胃湯多用於脾胃虛寒、濕氣內阻所致的胃脘疼痛、食慾不振、腹脹便溏等症狀。蒼朮能健脾祛濕,助脾胃運化,改善消化吸收功能,進而緩解胃部不適。
- 理氣止痛: 蒼朮還具有理氣止痛的功效。胃脘疼痛多因氣滯血瘀、濕濁阻滯所致。蒼朮能疏肝理氣,行氣止痛,配合其他藥物共同作用,達到緩解疼痛的目的。
十味養胃湯中加入半夏,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降逆止嘔:半夏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之效。對於胃氣上逆、嘔吐、泛酸等症狀,半夏能有效抑制胃中氣逆上衝,起到降逆止嘔的作用。
- 和胃止痛:半夏還能和胃止痛,對於胃脘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有改善效果。這與其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密切相關。當胃中濕痰阻滯、氣機不暢時,容易引起胃痛,半夏能清除濕痰、疏通氣機,從而達到和胃止痛的效果。
十味養胃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利濕,和胃止嘔: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和胃止嘔的功效。胃脘不適、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等症狀,皆與脾胃濕困、氣機不暢有關。茯苓能健脾利濕,化解胃中濕邪,促進脾胃運化,改善胃部不適。
2. 協調藥性,增強療效: 十味養胃湯中多用甘潤之品,如白朮、甘草等,茯苓加入後,能協調藥性,使其更易於脾胃吸收,並能增強藥效。同時,茯苓還能減輕藥物對脾胃的負擔,使整體方劑更溫和有效。
十味養胃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氣健脾: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經,具有補氣益血、健脾益胃之功效。對於胃氣虛弱、脾胃不和導致的食慾不振、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人參可起到補益脾胃、增強消化功能的作用。
- 扶正祛邪:人參具有扶正固本、增強抵抗力的功效,能幫助機體抵禦外邪侵襲,對於胃病患者,可起到增強免疫力、抵抗病邪的作用,幫助胃病恢復。
因此,十味養胃湯中加入人參,旨在通過補氣健脾和扶正祛邪,達到改善胃部功能、促進胃病恢復的目的。
十味養胃湯中加入草果,主要原因如下:
- 溫胃散寒: 草果性溫,味辛,入脾、胃經,能溫中散寒,消食止痛,有助於改善寒性胃痛、胃寒嘔吐、消化不良等症狀。
- 行氣止痛: 草果能行氣消積,疏肝理氣,有助於緩解胃部氣滯引起的疼痛、脹滿、噯氣等症狀。
草果與其他藥材搭配,共同發揮溫胃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有效改善胃寒、胃痛等病症,提升整體療效。
十味養胃湯中加入藿香,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項作用:
- 化濕止嘔: 藿香味辛性溫,能行氣化濕,對於脾胃濕熱導致的胃脘脹滿、噁心嘔吐等症狀具有顯著療效。
- 疏肝解鬱: 藿香還具有疏肝解鬱的功效,能調節肝氣,促進脾胃運化,對於肝鬱脾虛所致的胃痛、食慾不振等症狀也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十味養胃湯中加入藿香,可以有效地解決濕熱、肝鬱等因素引起的胃部不適,達到養胃健脾的效果。
十味養胃湯中加入橘紅,主要基於其理氣寬中、燥濕化痰的功效。
橘紅味辛、性溫,入肺、脾經,能理氣消滯,寬胸散結,並可燥濕化痰,止咳化痰。對於胃脘脹滿、食慾不振、痰多咳嗽等症狀,橘紅能有效緩解。
在十味養胃湯中,橘紅與其他藥材配合,起到協同作用,更能發揮其理氣寬中、健脾和胃的功效,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提高食慾。
十味養胃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緩和藥性,調和脾胃: 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藥性、緩解脾胃不和的作用。十味養胃湯中其他藥物如黃芪、白朮等性偏溫燥,加入甘草可以減緩藥性,使藥物更易於脾胃吸收。
- 補脾益氣,增強療效: 甘草有補脾益氣、和中緩急的功效,可增強其他藥物的療效,使養胃效果更顯著。同時,甘草還能緩解藥物對脾胃的刺激,保護脾胃功能,使藥物更安全有效。
十味養胃湯中加入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腎陽,溫脾胃:附子性溫熱,入腎、脾經,具有溫陽補火、散寒止痛之效。對於脾胃虛寒、陽氣不足所致的胃寒、胃痛、消化不良等症狀,附子能溫陽暖脾,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
2. 溫陽化氣,助藥力:十味養胃湯中其他藥材多屬性寒涼,附子的溫陽之性可以調和藥性,避免寒涼之氣過盛,影響藥效,使藥物更好地發揮療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十味養胃湯」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半夏: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
蒼朮: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
草果:芳香化濕、溫裡溫中、消食化積、治瘧、降氣、燥濕、解酒毒。
茯苓: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附子: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
厚朴: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
藿香:燥濕、芳香化濕、止嘔、止咳化痰、祛風除濕、健脾胃。
橘紅:理氣化痰、健脾和胃、補陽益氣、散結、燥濕。
人參: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
主治功效
寒瘧:一種由寒冷引起的疾病,多發於春季和秋季,症狀包括發冷、發熱、頭痛、肌肉痠痛等。
或感寒疫及惡寒者:是指因感受寒邪或流行性感冒而出現惡寒、發熱、頭痛、肌肉痠痛等症狀的人。
總結
中藥方劑「十味養胃湯」由十味中藥材組成,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補氣、止咳化痰、利水滲濕、健脾胃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寒瘧或感寒疫及惡寒者。
傳統服藥法
厚朴1兩,蒼朮1兩,半夏1兩,茯苓,人參,草果,藿香0.5兩,橘紅3分,甘草1分,附子。
每服4錢,水1盞半,加生薑7片,烏梅1個,煎至6分,去滓熱服。
方中茯苓、人參、草果、附子用量原缺。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溫熱的性質,陰虛火旺者慎用。
- 本方含有附子,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十味養胃湯, 出處:《易簡方》。 組成:厚朴1兩,蒼朮1兩,半夏1兩,茯苓、人參、草果,藿香半兩,橘紅3分,甘草1分,附子。 主治:寒瘧,或感寒疫及惡寒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