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中湯

DIAO ZHO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3

寒性指數

5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4%
肺經 19%
胃經 19%
心經 9%
腎經 9%
肝經 7%
三焦經 4%
膽經 2%
大腸經 2%
脾經
肺經
胃經
心經
腎經
肝經
三焦經
膽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調中湯

組成:人參、茯苓、白朮、木香、乾薑、藿香、香附、砂仁、甘草、丁香

功效:補中益氣、健脾和胃、溫中止嘔

主治:小兒不堪母乳的喂養,在腹瀉後脾胃虛弱,發生嘔吐、吐瀉。

組成介紹

  1. 人參:補氣益血,健脾益肺
  2. 茯苓:健脾益氣,利水滲濕
  3. 白朮:補氣健脾,燥濕利水
  4. 木香:理氣止痛,健脾和胃
  5. 幹薑:溫中止嘔,健脾散寒
  6. 藿香:芳香化濕,理氣止嘔
  7. 香附:理氣解鬱,疏肝止痛
  8. 沙仁:燥濕化痰,健脾和胃
  9. 甘草:甘草益氣,清熱解毒 10.丁香:溫胃止嘔,開鬱醒脾

總結

《調中湯》 是由人參、茯苓、白朮、木香、乾薑、藿香、香附、砂仁、甘草、丁香組成。具有補氣益血、健脾益肺、利水滲濕、理氣止痛、健脾和胃、溫中止嘔的功效。主治小兒不堪母乳的喂養,在腹瀉後脾胃虛弱,發生嘔吐、吐瀉。

傳統服藥法


大黃2兩,葛根2兩,黃芩2兩,芍藥2兩,桔梗2兩,茯苓2兩,藁本2兩,白朮2兩,甘草(炙)2兩。
和胃氣。
以水9升,煮取3升,分3次服,服別相去二食久,勿以食隔。須取快下,壯熱便歇,其下亦止。
忌海藻、菘菜,豬肉、酢物、桃李、雀肉等。

方劑組成解釋


調中湯由人參、茯苓、白朮、木香、乾薑、藿香、香附、砂仁、甘草、丁香等中藥組成。人參、茯苓、白朮具有健脾益氣、補中益氣的作用;木香、乾薑具有行氣止痛、溫中散寒的作用;藿香、香附具有理氣和中、止嘔的作用;砂仁、甘草具有健脾和胃、止嘔的作用;丁香具有溫中散寒、止嘔的作用。這些中藥合用,具有健脾和胃、理氣止嘔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小兒傷乳食、瀉後脾胃虛,噦,吐瀉等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 本方有發汗、滑腸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氣喘痤瘡陰道炎肺結核胰臟炎瘧疾小兒驚巒白帶腹中有鳴叫聲神經性厭食症心內膜炎原發性高血壓百日咳心包炎心肌炎低血壓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慢性腎衰竭

相同名稱方劑


調中湯, 出處:《保嬰撮要》卷七。 組成:人參、茯苓、白朮、木香、乾薑、藿香、香附(炒,去毛)、縮砂仁、甘草(炙)、丁香各等分。 主治:小兒傷乳食,瀉後脾胃虛,噦,吐瀉。

調中湯, 出處:《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二。 組成:白朮、川芎、當歸、熟地、人參、黃耆、蒼朮、甘草、陳皮、川斷、香附、砂仁、柴胡、烏梅、大棗。 主治:理順三焦,養血安胎。主治:妊娠四月,胎動不安。

調中湯, 出處:《便覽》卷二。 組成:蒼朮1錢2分,白朮1錢2分,當歸1錢2分,白芍1錢2分,滑石1錢2分,青皮1錢2分,黃芩1錢2分,黃連(薑炒)1錢2分,生地1錢2分,檳榔6分。 主治:痢不拘新久,紅白雜下,裏急後重,腹痛。

調中湯, 出處:《誠書》卷八。 組成:人參5分,白朮5分,茯苓5分,甘草(炙)5分,白芷5分,藿香5分,石蓮子(去心)5分,天麻(煨)5分,橘皮5分,木香5分,半夏曲5分,白扁豆(薑汁、炒)5分。 主治:和脾胃,止吐瀉,正氣溫中。主治:小兒慢驚。

調中湯, 出處:《産育寶慶集》卷上。 組成:良薑1兩,當歸1兩,桂心1兩,芍藥1兩,附子(炮)1兩,川芎1兩,甘草(炙)5錢。 主治:産後腹痛兼瀉痢。由産後腸胃虛怯、寒邪易侵,若未滿月,飲冷當風,則腹痛陣作,或如錐刀所刺,水谷不化,洞泄腸鳴,或下赤白,胠脅(月真)脹,或走痛不定。

調中湯, 出處:《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五。 組成:陳皮、半夏、甘草、雲苓、歸身、川芎、白芍(酒炒)、生地、銀柴胡、秦艽、香附(酒炒)、益母草、丹皮、砂仁、煨薑、大棗。 主治:扶養脾胃。主治:産後蓐勞,由外傷風冷,內傷憂勞思慮,月內將養失宜。外症咳嗽口渴,頭昏氣喘,四肢不舉,百節疼痛,寒熱如瘧,盜汗,心膈煩悶,沉重著床,病人困倦,不知痛苦。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