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杏湯

JU XI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1

熱/寒比例

偏熱 (1.36)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0%
脾經 20%
大腸經 20%
心經 10%
膀胱經 9%
小腸經 9%
胃經 9%
肺經
脾經
大腸經
心經
膀胱經
小腸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橘杏湯中含有杏仁,主要原因如下:

  1. 宣肺止咳: 杏仁性味苦甘,入肺經,具有宣肺止咳、降氣化痰的功效。橘杏湯用於治療外感風寒、肺氣不宣所致的咳嗽、痰多等症狀,杏仁可以幫助宣肺利氣,使肺氣通暢,痰液易於排出。
  2. 潤肺止燥: 杏仁還有潤肺止燥的作用,可緩解因肺燥引起的咳嗽、口乾、咽痛等症狀。橘杏湯中配伍橘皮,同樣具有宣肺理氣、止咳化痰之功,與杏仁相輔相成,增強藥效。

橘杏湯中加入橘紅,主要基於其理氣化痰止咳的功效。橘紅性溫,味辛,歸肺、脾經,能疏肝理氣,燥濕化痰,且具止咳作用。

由於橘杏湯常用於治療痰多咳嗽,而橘紅能有效化解痰液,促進排痰,並改善氣機阻滯,從而達到止咳平喘的效果。此外,橘紅還能增強其他藥材的功效,使方劑更加協調。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橘杏湯」主治功效分析

方劑組成

橘杏湯主要由兩味藥材組成:

  • 杏仁:具有止咳平喘、潤肺化痰、通便、利水消腫、止血之功效。
  • 橘紅:具有理氣和胃、化痰止咳、解毒消腫、調經止痛、安神之功效。古籍記載其主治為「脈浮,氣祕」。

主治功效與治療原理

綜合《顧松園醫鏡》與《醫宗必讀》兩書的記載,橘杏湯主要針對以下病症:

  1. 氣滯不通導致的便祕:《顧松園醫鏡》明確指出「橘杏湯,治氣滯不通,大便祕結」。其治療原理基於「三焦相通,不過一氣。氣閉則大便亦閉」的觀點。氣機不暢,導致腸道傳導失司,無法正常排便。此方以橘紅理氣、行氣,杏仁潤腸通便,兩者合用,使氣機暢達,則大便自能排出。
  2. 脈浮氣祕:《醫宗必讀》記載「橘杏湯,治脈浮氣祕」。說明此方可針對脈象浮而兼有氣機阻滯的病症。此類病症多見於外邪侵襲初期,導致肺氣不宣,影響大腸傳導。
  3. 虛熱祕結:《顧松園醫鏡》提出此方「一切虛,熱祕結可採用」。意指橘杏湯不僅適用於單純的氣滯便祕,也適用於因虛熱導致的便祕。虛熱多為陰虛內熱,導致腸道津液不足,無法順利排便。此方中杏仁可潤腸通便,橘紅理氣,協同作用改善便祕。

藥材功效分析

  • 橘紅:具有理氣化痰之功,能疏暢氣機,使氣血運行順暢。對於因氣機不暢導致的腹脹、便祕等症狀有良好的療效。《顧松園醫鏡》中提到其「利氣」,強調了其行氣作用。
  • 杏仁:具有降氣、潤腸、通便之功,能使腸道潤滑,促進大便排出。亦能宣肺平喘,對於肺氣不暢之症亦有療效。《顧松園醫鏡》提到其「利氣而兼潤燥」,說明杏仁不僅能行氣,亦能潤澤腸道。

輔助加味

根據古籍記載,橘杏湯可根據具體病情加味:

  • 枳殼、蘇子:增強理氣導滯之功,可與橘紅協同作用,加強通便效果。
  • 磨真沉香汁:增強行氣止痛之力。
  • 麥冬、蔗漿、梨汁:滋陰潤燥,適用於陰虛津虧之便祕。若內熱較重,則可加入蔗漿或梨汁。
  • 桃仁:若脈象沉,病機為血祕,可將杏仁替換為桃仁,以活血通便。

總結

橘杏湯主要針對氣滯不通或虛熱導致的便祕。其治療原理為疏暢氣機、潤腸通便。方中橘紅理氣行滯,杏仁潤腸通便,兩藥合用,使氣機條暢,大便自通。根據病情不同,可加味輔助,以增強療效。此方組方精簡,藥性平和,但使用時仍應辨證施治,不可盲目使用。

傳統服藥法


杏仁(湯泡,去皮尖,炒黃)5錢,橘紅(去白,淨)2錢半。
若脈沈為血秘,以桃仁代杏仁。
水1鐘,加生薑3片,水煎7分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橘杏湯, 出處:《醫宗必讀》卷九。 組成:杏仁(湯泡,去皮尖,炒黃)5錢,橘紅(去白,淨)2錢半。 主治:脈浮,氣秘。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