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病丸

WAN BING W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1

熱/寒比例

偏熱 (1.27)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5%
心經 25%
脾經 25%
大腸經 25%
肺經
心經
脾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萬病丸中加入杏仁,主要是因為杏仁具有以下功效:

  1. 潤肺止咳: 杏仁性味甘苦,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的作用。對於因肺燥熱引起的咳嗽、氣喘等症狀,杏仁能起到清熱潤燥、止咳化痰的作用。
  2. 清熱解毒: 杏仁還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能抑制細菌和病毒的生長繁殖,對於一些由炎症引起的疾病,如扁桃體炎、咽炎等,有一定的治療效果。

因此,杏仁在萬病丸中可以起到潤肺止咳、清熱解毒的作用,有助於改善多種疾病。

主治功效


萬病丸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分析

萬病丸被廣泛應用於多種疾病,其主治功效和治療原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解毒

  • 多種毒素:《是齋百一選方》中記載萬病丸可解「一切藥毒,惡草、菰子、菌蕈、金石毒,吃自死馬肉,河豚發毒」。這表明該方劑具有廣譜的解毒作用,能應對多種來源的毒素,包括植物毒、動物毒、礦物毒等。
  • 中毒急救:方中提到「若覺著毒四大不調,即便服之立愈」,說明萬病丸可用於中毒的緊急救治,能迅速緩解中毒症狀。
  • 特殊毒物:特別提到「胡蔓草」和「毒蛇」所致的「定年藥」之毒,萬病丸亦能解之,顯示其解毒效力之強。

二、消癰疽、療瘡傷

  • 癰疽發背:「癰疽發背未破…並東流水磨服…良久覺癢,立消」,說明萬病丸能消散未破的癰疽,減輕疼痛和腫脹。
  • 各類瘡傷:「魚臍瘡,諸般惡瘡,腫毒,湯火所傷,百蟲、犬鼠、蛇傷」的記載,顯示萬病丸可外用於治療各種瘡瘍、燒燙傷和蟲獸咬傷,具有消腫、止痛、解毒、生肌的功效。

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

  • 跌打損傷:「打撲攧損,傷折,炒松節酒磨下半粒…」,說明萬病丸可用於跌打損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
  • 經產疾病:《婦人大全良方》記載萬病丸可「治產後血氣不調,腹中生瘕,結而不散」、「治女人月經瘀閉,月候不來,繞臍寒疝痛徹」,並在多處論述中提到其治療「血結而成塊」、「經道不通,繞臍寒疝痛徹」等症,表明其具有良好的活血化瘀、通經止痛作用,適用於婦女經產瘀血阻滯的病症。
  • 瘕瘕積聚:「血凝不行,結積血為氣所沖…」、「經候頓然不行,臍腹㽲痛,上攻心脅欲死。或因不行,結積漸漸成塊…」的描述,提示萬病丸可消散體內瘀血積聚形成的癥瘕、積塊。

四、驅邪外出

  • 中邪發狂:「男子或中顛邪狂走,女人鬼氣鬼胎,並宜暖酒磨下一丸,可分兩服,有毒即吐,或利,毒儘自止」,說明萬病丸具有驅邪外出的作用,可使體內的「毒」通過嘔吐或排泄的方式排出體外。
  • 勞瘵吐蟲:「久患勞瘵,命垂旦夕,此病為血屍蟲所噬,磨一粒服之。一時久,吐下小蟲千餘條…」,這一段記載雖然帶有古代醫學的局限性,但也反映了萬病丸可能具有驅蟲、排毒的作用。

五、調和氣血,補益虛損

  • 五勞七傷:《本草綱目》記載萬病丸「治男婦五勞七傷,一切諸疾」。《聖濟總錄》提到萬病丸能治「五勞七傷,屍注所侵,心腹㽲痛,飲食不化,兩脅鼓脹,皮膚攣縮等病」。《奇效良方》則用萬病丸「治虛勞血弱,肌肉枯燥,手足多煩,肢節痠痛,鬚髮脫落,面少顏色」等。 這些記載表明,萬病丸還具有一定的補益作用,可改善虛勞、氣血不足所致的各種症狀。

治療原理

從上述功效來看,萬病丸的治療原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解毒排毒:通過廣泛的解毒作用,清除體內各種毒素,減輕毒素對機體的損害。
  2. 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通暢經絡,從而達到消腫止痛、通經、化癥瘕的目的。
  3. 行氣止痛:通過疏通氣機,緩解氣滯血瘀所致的疼痛。
  4. 驅邪外出:通過催吐、瀉下等方式,將體內的邪氣、毒素排出體外。
  5. 扶正補虛:通過補益氣血,改善虛勞、氣血不足所致的各種症狀。

需要注意的是,由於缺乏現代藥理學研究,上述分析主要基於古代醫學理論和臨床經驗。現代中醫在應用萬病丸時,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進行辨證論治,並可能結合現代醫學的診斷和治療手段。

傳統服藥法


雄黃、狼毒、附子、烏頭、巴豆、甘遂、芫花、大戟、桃仁、桂、當歸、川芎、蜀椒、吳茱萸、厚朴、乾薑、鱉甲、大黃、柴胡、枳殼、乾漆、犀角、檳榔、朱砂各等分。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1-2丸,空心米飲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心絞痛子宮肌瘤肺結核胰臟炎癲癇神經性厭食症心內膜炎慢性肝硬化乳房腺體瘤心律不整原發性高血壓心包炎心肌炎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女性乳房惡性腫瘤(乳腺癌)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妄想狀態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

相同名稱方劑


萬病丸, 出處:《本草綱目》卷二十九。 組成:杏仁1鬭2升。 主治:男婦五勞七傷。

萬病丸, 出處:《雞峰》卷九。 組成:雄黃、狼毒、附子、烏頭、巴豆、甘遂、芫花、大戟、桃仁、桂、當歸、川芎、蜀椒、吳茱萸、厚朴、乾薑、鱉甲、大黃、柴胡、枳殼、乾漆、犀角、檳榔、朱砂各等分。 主治:積聚癥癖,氣塊,血脈不通。

萬病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七一。 組成:雄黃1分(研),丹砂1分(研),麝香1分(研),龍腦1分(研),蘆薈1分(研),木香1分,檳榔(銼)1分,牛黃(研)半兩,胡黃連1分,青黛(研)半兩,巴豆1分(去皮心膜,研出油盡),桂1分(去粗皮),人參1分。 主治:小兒驚癇,乳癖。

萬病丸, 出處:《産乳備要》。 組成:熟乾地黃4兩,當歸4兩。 主治:婦人久虛,血氣衰少,怠惰嗜卧,飲食不進,肌體瘦悴,精神不足,婦人勞虛血弱,肌肉枯燥,手足多煩,肢節痠疼,鬢發脫落,面少顔色,腹中拘急,痛引腰背,去血過多,崩傷內竭,胸中短氣,晝夜不得眠,情思不樂,怔忡多汗;諸虛不足,腹脅疼痛,翕翕發熱,及婦人經病,月事不調。

萬病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 組成:遠志(去心)半兩,澤瀉半兩,石斛(去根)半兩,柏子仁(别研)半兩,雲母(水飛)半兩,石韋(去毛)半兩,杜仲(去粗皮,炙)半兩,天雄(炮裂,去皮臍)半兩,牛膝(去油,酒浸,切,焙)半兩,白茯苓(去黑皮)半兩,菖蒲半兩,山芋半兩,熟乾地黃(焙)半兩,肉蓯蓉(酒浸,切,焙)半兩,續斷半兩,乾薑(炮)半兩,甘菊花半兩,桂(去粗皮)半兩,五味子半兩,蛇床子(炒)半兩,山茱萸半兩,桔梗(炒)1兩,防風(去叉)1兩,白朮1兩,附子4枚(炮裂,去皮臍),天門冬(去心,焙)1兩半,細辛(去苗葉)3分。 主治:五勞七傷,屍疰所侵,心腹痛,飲食不化,兩脅鼓脹,皮膚攣縮等病。

萬病丸, 出處:《普濟方》卷一六九引《醫學切問》。 組成:硼砂半兩,阿魏半兩(醋研,去土),大黃半兩,吳茱萸半兩(去皮),青礞石半兩(研細末,用縮砂拌和,鍋內炒,取淨),肉桂半兩,木香半兩,玄胡索半兩,五靈脂半兩(酒淘淨),小茴香半兩(炒),穿山甲半兩(蛤粉炒),乳香半兩,沒藥半兩,當歸半兩,石菖蒲半兩,皂角半兩(去皮弦),乾漆半兩(炒煙盡),檳榔半兩,陳皮半兩(去白),枳殼半兩,荊三棱半兩(煨),丁香半兩,莪朮半兩(煨),良薑半兩(炒),甘遂半兩,芫花半兩(醋炒),大戟半兩,雄黃半兩,巴豆(去皮油膜)2錢半。 主治:破積散氣。主治:氣蠱、血氣、結塊、冷痛,癥瘕積聚,心氣脾疼,食積、酒積、肉積,胃冷吐食,氣膈噎塞不通,遍身浮腫,氣急痰壅;婦人血氣不行,肚腹疼痛,年深日久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