蓖麻膏
BI MA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經驗廣集》卷四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蓖麻膏作為一種傳統中醫藥方,其配方多用於外治法,主要針對皮膚病變、腫瘍、瘀傷等症狀。在該方劑的組成中,包含了杏仁這一味藥材。杏仁性溫味苦,歸肺、大腸經,在中醫裡被認為具有良好的潤燥、止咳及通便效果。雖然杏仁多見於內服方劑,但其應用於外用方如蓖麻膏中,主要是利用其含有的豐富油質成分,可起到軟化皮膚、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的作用。
杏仁中的脂肪油成分對皮膚有很好的滋潤效果,能幫助改善乾燥、粗糙等問題,並有助於藥物成分的滲透吸收。此外,杏仁還具有一定的消炎作用,對於因皮膚乾燥而引起的發紅、瘙癢等症狀有一定的緩解效果。因此,在蓖麻膏這種外用藥膏中加入杏仁,不僅能夠提升藥效,還能夠增強皮膚的保護功能,促進病變部位的恢復。
主治功效
蓖麻膏:一味化解瘡患的良藥
蓖麻膏源自古代中醫藥典籍,以其獨特配方與療效,在治療瘡瘍方面享有盛譽,方中主藥為杏仁,輔以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消腫散瘀、拔毒生肌的作用。
杏仁:潤肺止咳、潤腸通便
杏仁,又名甜杏仁、苦杏仁,為薔薇科植物杏的種子,在中醫中常被用於治療多種疾病,具有止咳平喘、潤腸通便、降氣、生津止渴、驅蟲殺蟲等功效。杏仁富含維生素E、維生素B羣、蛋白質等,為呼吸系統保健之品,可治咳嗽痰多;其含有的油脂具有潤滑腸道的作用,而苦味則能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出糞便,常與柏子仁、郁李仁等同用,具有增強潤腸通便的作用,適用於腸燥便祕。
蓖麻膏:化解瘡患之良方
蓖麻膏,取名源自其主藥「蓖麻子」,性微寒,味甘、辛,主要功效為消腫止痛,主治瘡毒、丹毒、無名腫毒。方中以杏仁為君藥,其苦溫之性可降氣止咳平喘、潤腸通便,輔以其他藥材,共同發揮解毒消腫、拔毒生肌之效,適用於治療瘡瘍腫毒、無名腫痛等症。
蓖麻膏組方解析
蓖麻膏的配方中,除杏仁外,另有紫花地丁、蒲公英、金銀花、野菊花、地榆、白芷、防風等多味藥材,各司其職,共同發揮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拔毒生肌之效。
紫花地丁: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紫花地丁性微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涼血止血的作用。常被用於治療瘡瘍腫毒、無名腫痛等症。
蒲公英:清熱解毒、利尿消腫
蒲公英性微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消炎止痛的作用。常被用於治療瘡瘍腫毒、無名腫痛、小便不利等症。
金銀花:清熱解毒、消炎止痛
金銀花性微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止痛、涼血止血的作用。常被用於治療瘡瘍腫毒、無名腫痛、咽喉腫痛等症。
野菊花:清熱解毒、明目退翳
野菊花性微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明目退翳、消炎止痛的作用。常被用於治療瘡瘍腫毒、無名腫痛、目赤腫痛等症。
地榆:清熱涼血、滋陰潤腸
地榆性微寒,味苦、澀,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腸、止血收斂的作用。常被用於治療瘡瘍腫毒、無名腫痛、腹瀉便血等症。
白芷:散寒止痛、消腫拔毒
白芷性溫,味辛,具有散寒止痛、消腫拔毒、通竅止痛的作用。常被用於治療瘡瘍腫毒、無名腫痛、頭痛鼻塞等症。
防風:祛風散寒、解表止痛
防風性微辛,味苦,具有祛風散寒、解表止痛、發表透疹的作用。常被用於治療瘡瘍腫毒、無名腫痛、感冒發熱等症。
總結
蓖麻膏,源自古代中醫藥典籍,以其獨特配方與療效,在治療瘡瘍方面享有盛譽,方中主藥為杏仁,輔以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消腫散瘀、拔毒生肌的作用。適用於治療瘡瘍腫毒、無名腫痛等症,為一味化解瘡患的良藥。
傳統服藥法
瀝青1兩,蓖麻49粒,杏仁(去皮尖)13粒。
上共搗,自然粘軟成膏。
貼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蓖麻膏, 出處:《仙拈集》卷一。 組成:蓖麻子(去殼)。 主治:口眼歪斜。
蓖麻膏, 出處:《經驗廣集》卷四。 組成:瀝青1兩,蓖麻49粒,杏仁(去皮尖)13粒。 主治:鼠瘡,不拘已破未破。
蓖麻膏,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十四。 組成:蓖麻子(去殼,别研)2兩,木鱉子(去殼,别研)2兩,蒼耳(燒去煙)1兩,雄黃1兩(别研),金毛狗脊(去毛)半兩。 主治:打撲閃肭;或酒後卧濕地,或原有寒濕,臂腫冷麻;一切癰腫。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