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杏桃散
XING TAO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1
熱/寒比例
偏熱 (1.27)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5%
心經 25%
脾經 25%
大腸經 25%
肺經
心經
脾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杏桃散中包含杏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潤肺止咳:杏仁味苦性溫,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降氣平喘的功效。杏桃散常用於治療肺燥咳嗽、咽喉幹癢等症,而杏仁可以滋潤肺燥,緩解咳嗽症狀。
- 宣肺解表:杏仁還有宣肺解表的作用,可以幫助疏散風寒,緩解感冒初期症狀。杏桃散中加入杏仁,不僅可以緩解咳嗽,還能幫助驅散風寒,達到宣肺解表之效。
杏仁在杏桃散中與其他藥材配合使用,發揮協同作用,更能有效地治療相關疾病。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杏桃散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專治「狗咬傷後毒發」,症見傷處焮腫疼痛、毒邪內攻致心胸煩悶。古人觀察狂犬病發作前常有「毒痛攻心」之兆,故以「吐狗毒」為治療目標,使毒邪從上焦宣散而出,冀能阻斷邪毒內傳。
組成邏輯及治療原理探討:
杏仁(生用)
- 性味苦溫,生杏仁具宣散之性,含少量氫氰酸成分(古人未明化學但經驗知其效)。
- 《神農本草經》載杏仁「主雷鳴喉痹,下氣」,此處取其開泄上焦、宣通氣機之力,助毒邪外透。
- 「吐狗毒」可能與生杏仁刺激咽喉黏膜,引發嘔吐反射相關,符合古代「因勢利導」之治法。
桃白皮(桃樹枝幹內皮)
- 性苦平,具活血解毒之效,《本草綱目》指其「療疰忤心腹痛,解蠱毒」。
- 古代視桃木為辟邪之物,其皮含酚類、鞣質,外用可斂瘡,內服或能抑制病毒(狂犬病毒古人稱「狗毒」)。
- 與杏仁相配,一宣一降,既促毒外散,又兼清血分伏熱。
配伍思維:
此方反映「急則治標」思路:
- 吐法驅毒:利用生杏仁之嘔吐作用,使初入咽喉、胃脘之「毒」隨吐而出,符合《內經》「其高者因而越之」原則。
- 解毒護心:桃白皮入血分防毒內陷,針對「心悶」症狀,隱含「先安未受邪之地」的預治邏輯。
科學侷限性提示:
古人以「吐毒」解釋療效,實則狂犬病毒經神經傳播,內服藥難以影響病程。然此方或能緩解局部炎症(如桃皮抗微生物作用),或針對非狂犬病之一般犬咬傷感染。其組成反映古代對「毒邪」的直觀理解與處置策略。
傳統服藥法
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生用),桃白皮1兩(銼)。
以水1大盞半,煎至8分,去滓,分2次溫服,良久再服。當吐狗毒,即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杏桃散, 出處:《聖惠》卷五十七。 組成: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生用),桃白皮1兩(銼)。 主治:狗咬人,傷處毒痛,心悶。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