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杏仁酥方劑中含有杏仁,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一、藥性功能:
杏仁性味苦甘,入肺、大腸經,具有潤肺止咳、降氣平喘、清熱解毒的功效。杏仁中富含苦杏仁苷,水解後生成氫氰酸,具有止咳平喘作用。
二、味覺口感:
杏仁酥中添加杏仁,不僅可增強藥效,更可提升其風味。杏仁獨特的香氣和口感,與酥脆的口感相互搭配,更易於患者接受,提高服藥順從性。
主治功效
杏仁酥主治功效分析
綜合古籍內容
根據多部古代醫書記載,杏仁酥主治「萬病」,涵蓋範圍極廣,主要針對「諸風虛勞冷」等症。具體症狀包含吐血、虛熱心風、健忘、食慾不振、食入即吐、身體虛弱、消瘦、心神不寧、身體顫抖等。
各醫書記載與分析
《華佗神方》: 明確指出杏仁酥能治萬病,特別是除諸風虛勞及感冷。製作過程中強調使用「家杏仁」,避免使用有毒的山杏仁。
《奇效良方》: 與《華佗神方》記載相同,主治萬病,及風虛勞冷,並詳細描述了製作過程。特別提及「每日旦服一枚,以前酒下,其酒亦任性飲之」。
《千金翼方》: 強調使用「家杏仁」,並再次警示「山杏仁慎勿用,大毒害人也」。此外,指出「服之令人斷谷」,說明杏仁酥具有較強的滋補作用。
《太平聖惠方》: 再次提及主治「萬病」及「諸風濕勞冷」。製作過程中,除了杏仁酥,還加入了其他藥材汁液,以慢火熬製成膏狀。服用方式為「含一茶匙,咽津」。
《福壽丹書》: 記載了含有杏仁酥在內的多味藥方,並指出此方可治損心吐血、虛熱心風、健忘、不思食、食則嘔吐、身心戰掉、痿黃瘦弱等症狀。對於服用補藥後出現嘔吐不適者,此方效果顯著,「服一劑即差,第二劑,色即如初」。
《養生類纂》: 提及杏仁的採摘和炮製方法,並引述「夏姬法」,指出杏仁久服可以「駐顏延年」。同時也警示了杏仁的副作用,「能使人血溢,少誤之必出血不已,或至委頓」。接著又提到杏仁酥,其主治與前述醫書相同。
《備急千金要方》: 該書雖然提到了杏仁酥,但主要描述的是包含松、柏仁、白蜜等藥材的藥丸。其功效為「輕身明目不老」,與前述杏仁酥的主治有所不同。
治療原理
從上述古籍的記載,可以推測杏仁酥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以下幾點:
杏仁的功效: 杏仁,特別是甜杏仁(家杏仁),具有止咳化痰、潤肺平喘的功效。在方劑中,杏仁作為主要成分,可以緩解咳嗽、氣喘等呼吸道症狀,同時滋潤肺部,改善肺虛勞損。
酒的應用: 古籍中多次提到用酒研磨杏仁取汁,並在後續製作過程中與之混合。酒在中醫裡具有活血化瘀、溫經通絡的作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強藥效。同時,酒也是一種良好的溶劑,可以幫助提取杏仁中的有效成分。
蜜的滋補: 蜜具有補中益氣、潤燥止痛的功效。在杏仁酥的製作過程中,加入蜜可以增強滋補作用,改善虛弱體質,緩解虛勞症狀。
酥油的滋潤: 根據方劑組成,酥油也為配方之一,具有滋潤之功效,可以滋潤肺部和腸道,有助於緩解乾燥症狀。
整體調和: 杏仁酥的製作過程通常需要長時間的熬煮和發酵,這有助於各種成分的充分融合,達到協同作用,增強整體療效。
總結
杏仁酥作為一種古老的方劑,其主治功效廣泛,尤其針對「諸風虛勞冷」等症。其治療原理主要基於杏仁、酒和蜜等成分的藥理作用,通過潤肺止咳、活血化瘀、滋補強身等途徑,達到改善虛弱體質、緩解多種症狀的效果。然而,由於古籍中並未明確指出具體用量和配伍禁忌,且現代中醫對杏仁的應用也有更精確的認識,因此,不能完全照搬古代方劑,必須經由專業中醫師診斷,並根據個人體質調整用藥,才能確保安全有效。
傳統服藥法
家杏仁1碩(揀完者,湯浸,去皮尖雙仁)。
搗令爛,用好酒二碩,研濾,取汁一碩五斗,入蜜一斗5升,納兩碩甕中,攪令勻,密封泥固,勿令泄氣,三十日看之,酒上酥出掠取,納瓷器中貯之,取其酒滓,團如梨大,置空屋中,作格安之,候成飴晡狀。
每日服1枚,以前酒下,其酒亦任性飲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杏仁酥, 出處:《聖惠》卷九十四。 組成:家杏仁1碩(揀完者,湯浸,去皮尖雙仁)。 主治:萬病,及諸風濕勞冷。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