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胃丸

QING WEI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集驗良方》卷三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20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1%
肺經 17%
脾經 13%
肝經 11%
大腸經 9%
心經 7%
三焦經 6%
小腸經 4%
膽經 2%
膀胱經 1%
心包經 1%
腎經 1%
胃經
肺經
脾經
肝經
大腸經
心經
三焦經
小腸經
膽經
膀胱經
心包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清胃丸中加入橘紅,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化痰: 橘紅味辛、性溫,入肺經,具有理氣化痰、止咳平喘之效。清胃丸以清熱瀉火為主,但熱邪壅肺,亦可導致痰熱咳嗽,故加入橘紅可疏散肺熱,化解痰濁,有助於清熱瀉火功效的發揮。

2. 燥濕化痰: 橘紅性燥,可燥濕化痰。清胃丸中常加入一些滋潤的藥物,如生地、麥冬等,若濕邪過重,容易影響藥效。橘紅的燥濕作用,可平衡藥性,使藥物更好地發揮清熱瀉火功效。

清胃丸中包含半夏,主要原因如下:

  1. 燥濕化痰:半夏性溫,味辛,入脾、肺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清胃丸主治胃熱蘊積、濕濁內停所致的口苦口乾、脘腹脹痛、噁心嘔吐等症,半夏能清熱燥濕,化解濕濁痰飲,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清熱利濕、和胃止嘔的效果。
  2. 降逆止嘔:半夏能降逆止嘔,對於胃氣上逆所致的噁心嘔吐也有很好的療效。清胃丸中常配伍其他具有降逆止嘔作用的藥物,如黃芩、竹茹等,半夏的加入有助於增強止嘔效果,使藥效更為全面。

清胃丸中包含天南星,主要基於其燥濕化痰之效。

天南星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具有燥濕化痰、祛風止痙、消腫止痛之效。對於痰濕壅肺、咳嗽痰多、胸悶氣喘等症狀,天南星可有效化解痰濕,通暢氣道。

清胃丸主治胃熱積滯、口苦口臭、脘腹脹滿、大便祕結等症,而天南星在其中主要發揮燥濕化痰的作用,並非直接針對胃熱。但當痰濕阻滯,影響脾胃運化,導致胃熱積滯時,天南星的加入則可起到輔助清熱化濕之效。

清胃丸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調和藥性: 清胃丸屬於清熱瀉火類方劑,藥性偏寒涼。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保護脾胃的作用。加入甘草可以緩解藥物的寒涼之性,避免對脾胃造成損害,使其藥效更加溫和。

二、增強藥效: 甘草與其他藥物配伍,可以增強藥效。例如,甘草與黃連、黃柏等藥物配伍,可以增強清熱瀉火、解毒消炎的作用。此外,甘草還具有補脾益氣的作用,可以緩解清熱藥物對脾胃的損傷,有助於恢復脾胃功能,從而更有效地治療疾病。

清胃丸中包含大黃,主要是利用其瀉熱通便、清熱瀉火的功效。

大黃味苦寒,入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效。清胃丸主要用於治療胃熱熾盛所致的口乾舌燥、便祕、牙齦腫痛、口臭等症狀。

大黃在清胃丸中起到以下作用:

  1. 清除胃熱,緩解便祕:大黃能瀉熱通便,有效消除胃熱,改善便祕。
  2. 促進腸道蠕動:大黃能刺激腸道蠕動,加速排泄,有助於排出積熱。

因此,大黃在清胃丸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其藥效的重要組成部分。

清胃丸中包含黃芩,主要原因有二:

一、清熱瀉火:黃芩味苦寒,入肺、胃、膽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痢、止咳化痰之功效。清胃丸主要用於治療胃熱熾盛、口乾舌燥、便祕腹痛等症狀,而黃芩的清熱瀉火功效能有效緩解這些症狀。

二、解毒消炎:黃芩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抑制腸道內細菌的生長繁殖,有助於緩解胃炎、腸炎等炎症。此外,黃芩還能解毒,對於因飲食不節、熱毒內盛導致的胃腸疾病也有不錯的療效。

清胃丸中加入梔子,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瀉火:梔子味苦寒,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效,能針對胃熱引起的口苦、口乾、咽痛、便祕等症狀,達到清熱解毒的效果。
  2. 利濕通淋:梔子亦能利濕通淋,對於濕熱引起的尿頻、尿痛、小便不利等症狀,也有一定的療效。

清胃丸以梔子為主要藥材之一,有效緩解胃熱引起的各種不適,且藥性平和,較為安全有效。

清胃丸方劑中包含芒硝,其原因主要為:

  1. 瀉火解毒:芒硝性寒,味鹹苦,入胃、大腸經,具有瀉火解毒之功效。清胃丸主要用於治療胃熱熾盛、口乾舌燥、便祕等症狀,芒硝能清瀉胃火,解毒消腫,緩解症狀。
  2. 通腑泄熱:芒硝能通利大腸,促進排便,有助於排除體內積熱,達到清熱解毒之目的。對於因胃熱引起的便祕,芒硝能有效改善便祕症狀,促進腸道蠕動,使熱邪得以排出。

清胃丸中加入枳實,主要基於其以下兩方面的功效:

  1. 消食導滯:枳實味苦性寒,具消食積、導滯氣之效。對於胃熱蘊積、食積停滯所致的脘腹脹滿、消化不良等症狀,枳實可起到疏肝理氣、消食導滯的作用,幫助脾胃運化,改善消化功能。
  2. 瀉熱降火:枳實亦具清熱瀉火之功效,可用於治療胃熱上炎、口苦咽乾、便祕等症狀。清胃丸中加入枳實,可協同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清熱瀉火、消食導滯的功效,以改善胃熱蘊積所致的各種不適。

清胃丸方劑中加入香附,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疏肝理氣,調和脾胃:香附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具有疏肝理氣、調和脾胃的作用。清胃丸主治胃熱熾盛,因此加入香附可疏肝解鬱,使氣機暢達,解除肝氣鬱結,進而調節脾胃功能,促進食物消化吸收,緩解胃熱症狀。

二、行氣止痛,緩解胃脘痛:香附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可緩解因肝氣鬱結、脾胃不和引起的胃脘疼痛。清胃丸中加入香附,可有效緩解胃熱引起的疼痛症狀,使患者病情得到更快改善。

清胃丸中加入白朮,主要是基於以下兩點:

  1. 健脾益氣:白朮味甘性溫,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效。清胃丸屬於清熱瀉火之劑,容易耗傷脾胃之氣,而白朮可補益脾胃之氣,防止藥物過於傷脾,並增強機體抵抗力。
  2. 助藥力:白朮能燥濕健脾,可防止藥物滋膩,更利於藥物下行,達到清熱瀉火的效果。同時,白朮與其他藥材配伍,能起到協同作用,使藥效更加顯著。

清胃丸中加入瓜蔞仁,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利濕: 瓜蔞仁性寒,味甘,具有清熱利溼、瀉火解毒之效。其能清泄胃火,利濕化痰,對於因胃火亢盛所致的口乾舌燥、咽喉腫痛、便祕等症狀,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2. 潤腸通便: 瓜蔞仁能潤腸通便,緩解便祕。清胃丸多用於治療胃熱引起的便祕,而瓜蔞仁的潤腸通便功效可以協同其他藥物,更有效地消除便祕症狀,達到清熱瀉火、潤腸通便的功效。

因此,清胃丸中加入瓜蔞仁,能夠更好地發揮清熱利溼、潤腸通便的功效,從而達到治療胃熱便祕的目的。

清胃丸中加入桔梗,主要是利用其宣肺利咽散結消腫的功效。

桔梗味辛、甘,性微寒,入肺經,具有開宣肺氣,利咽止咳的作用,可有效緩解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同時,桔梗還能通利氣機,散結消腫,對於清胃丸中治療胃熱引起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有輔助作用。

此外,桔梗還能促進痰液排出,有利於清除體內毒素,更好地達到清熱解毒的效果。

清胃丸中加入天花粉,主要基於其清熱生津、利咽消腫的功效。

天花粉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生津止渴、利咽消腫的功效。其清熱瀉火之功,能有效治療因胃熱引起的口渴、咽痛、便祕等症狀;其生津止渴之效,可緩解因熱傷津液引起的口乾舌燥、咽喉腫痛等不適;其利咽消腫之能,有助於消除咽喉炎症,緩解疼痛。

因此,天花粉的加入,可以更好地配合清胃丸清熱解毒、化痰止咳的功效,達到治療胃熱病症的目的。

清胃丸中加入青皮,主要是利用其理氣消積、化痰降逆的功效。

青皮性辛溫,入脾、胃經,能行氣消食,對於胃中積滯、食積不消、脘腹脹滿等症有良好療效。此外,青皮還能疏肝理氣,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悶、脅痛、嘔吐等症狀。

清胃丸常用於治療胃熱、食積、口苦口臭等症,而青皮的理氣消積、化痰降逆之效能,能有效改善這些症狀,促進胃氣運行,達到清熱利濕、消食化積的功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清胃丸」

組成:

橘紅,半夏,天南星,甘草,大黃,黃芩,梔子,芒硝,枳實,香附,白朮,瓜簍仁,桔梗,天花粉,青皮

主治功效:

胃火:胃部熱盛,以胃脘灼熱、嘈雜、口乾咽燥、大便乾燥等為主要表現的一種證候。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1. 甘草: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2.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3. 半夏: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
  4. 大黃: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
  5. 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6. 桔梗: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之功效。
  7. 橘紅:具有理氣化痰、健脾和胃、補陽益氣、散結、燥濕等功效。
  8. 芒硝:具有清熱利尿、瀉火、瀉下、利水消腫、破血消癥、通便、軟堅、清熱利濕、活絡止痛等功效。
  9. 青皮:具有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10. 天花粉:具有清熱瀉火、止咳化痰、生津止渴、利水消腫、排膿、潤燥、清熱解毒等功效。
  11. 天南星:具有溫化寒痰、祛風除濕、止咳化痰、降氣、燥濕、利水消腫等功效。
  12. 香附:具有理氣解鬱、疏肝理氣、調經止痛、散結消痞等功效。
  13. 枳實:具有理氣行氣、降逆化痰、寬中消脹之效。
  14. 梔子: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等功效。
  15. 瓜簍仁:具有清肺熱利咽、通便、止咳化痰、活絡止痛、潤肺、生津止渴、保肝等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清胃丸」主要成分是橘紅、半夏、天南星、甘草、大黃、黃芩、梔子、芒硝、枳實、香附、白朮、瓜簍仁、桔梗、天花粉、青皮,具有清熱降火、消炎止痛、健脾益氣、理氣化痰等功效,常用於治療胃火、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口乾舌燥、便祕、失眠等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清胃丸有清熱解毒、消炎散結、行氣止痛、健脾益氣、清熱利咽、行氣解鬱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胃火熾盛引起的胃脘疼痛、嘈雜吞酸、噯氣、嘔吐、大便秘結等症狀。但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脾胃虛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扁桃腺炎大便秘結結膜炎角膜炎原發性高血壓慢性腎衰竭細菌性食物中毒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急性會厭炎嘔吐暴食症大腸激擾綜合症胃腸脹氣腹瀉小便顏色偏黃口乾口渴眼睛紅痛牙齒痛牙齦出血

相同名稱方劑


清胃丸, 出處:《金匱翼》卷七。 組成:柴胡1兩,黃芩7錢半,甘草(炙)5錢,人參5錢,半夏3錢,青黛2錢半。 主治:嘔吐,頭痛,脈弦。

清胃丸, 出處:《集驗良方》卷三。 組成:橘紅1兩,半夏7錢(薑制),膽星(炒)5錢,粉草8錢,大黃7錢(酒蒸熟),枯芩8錢(酒洗),梔子仁6錢,元明粉5錢,枳實8錢(炒),香附7錢(炒去毛),白朮(土炒)5錢,瓜萎仁5錢,桔梗1兩,花粉5錢,青皮3錢。 主治:胃火。

清胃丸,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沈陽方)。 組成:野軍2兩4錢,黃芩8錢,二醜4錢,膽星2錢,滑石8錢,檳榔3錢,白芷2錢,川芎2錢,木通3錢,芒消3錢。 主治:清胃腸實熱,通二便秘結。主治:頭痛目暈,牙痛齦腫,牙宣齒衄,鼻中衄血,暴發火眼,便秘溺赤,腹滿喉痛,口唇焦裂。

清胃丸,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吉林方)。 組成:連翹1兩,梔子1兩,野軍1兩,朴消1兩,川芎1兩,黃芩1兩,薄荷1兩,知母1兩,生石膏1兩,升麻1兩,生地1兩,防風1兩,陳皮1兩,甘草1兩,黃連5錢,黃柏5錢。 主治:清胃瀉熱。主治:胃熱火盛,牙痛唇焦,口靡舌腐,齒齦潰爛,口流熱誕,煩渴喜冷,氣息穢臭,頭痛目赤,便澀硬結。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