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核丸

XIAO HE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回春》卷五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2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9%
胃經 16%
心經 13%
肝經 8%
大腸經 8%
脾經 8%
小腸經 5%
膽經 5%
三焦經 4%
膀胱經 4%
腎經 3%
心包經 2%
肺經
胃經
心經
肝經
大腸經
脾經
小腸經
膽經
三焦經
膀胱經
腎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消核丸

組成: 橘紅,赤茯苓,甘草,半夏曲,黃芩,白僵蠶,玄參,牡蠣,人尿,梔子,天花粉,瓜簍仁,大黃,桔梗,連翹

主治功效: 脖子和耳朵後面的淋巴結,三到五個一組,不紅、不腫、不痛、不化膿。

藥方組成介紹: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大黃: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

  •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

  • 白僵蠶: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清熱解毒、清肺熱利咽、散結。

  • 桔梗: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

  • 橘紅:理氣化痰、健脾和胃、補陽益氣、散結、燥濕。

  • 連翹:清熱瀉火、散風熱、清熱解毒、散結、排膿、利水消腫、止嘔。

  • 牡蠣:補腎固精、益氣養血、益氣養血、化痰止咳、生津止渴、清熱利濕、滋陰補腎、健脾胃。

  • 天花粉:清熱瀉火、止咳化痰、生津止渴、利水消腫、排膿、潤燥、清熱解毒。

  • 玄參:清熱涼血、滋陰潤燥。

  • 梔子:止血、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

  • 瓜簍仁:清肺熱利咽、通便、止咳化痰、活絡止痛、潤肺、生津止渴、保肝。

  • 大黃: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

  • 桔梗: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

總結:

消核丸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脖子和耳朵後面的淋巴結腫大,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作用。方中各味藥物配伍合理,具有協同增效的作用,可以改善淋巴結腫大的症狀,緩解患者的痛苦。

傳統服藥法


橘紅(鹽水洗,略去白)1兩,赤茯苓1兩(去皮),生甘草節(去皮)4錢,半夏曲(薑汁拌,焙)7錢,片芩(酒拌,炒)8錢,僵蠶(水洗,炒黃)6錢,玄參(酒拌,焙)7錢,牡蠣(火煨,童便淬,另研)7錢,山梔仁(連殼,炒焦)8錢,天花粉7錢,瓜蔞仁7錢(另研),大黃(煨)1兩,桔梗(去蘆)7錢,連翹(去枝梗)1兩。
上為末,湯泡蒸餅為丸,如綠豆大,曬乾。
每服80-90丸,白湯送下。

方劑組成解釋


消核丸由橘紅、赤茯苓、甘草、半夏曲、黃芩、白僵蠶、玄參、牡蠣、人尿、梔子、天花粉、瓜簍仁、大黃、桔梗、連翹等中藥組成。

橘紅、赤茯苓、甘草、半夏曲、黃芩、白僵蠶、玄參、牡蠣、人尿、梔子、天花粉、瓜簍仁、大黃、桔梗、連翹等中藥均具有散結消核的功效,因此消核丸具有散結消核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消核丸有散結消核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痰核流注

相同名稱方劑


消核丸, 出處:《回春》卷五。 組成:橘紅(鹽水洗,略去白)1兩,赤茯苓1兩(去皮),生甘草節(去皮)4錢,半夏曲(薑汁拌,焙)7錢,片芩(酒拌,炒)8錢,僵蠶(水洗,炒黃)6錢,玄參(酒拌,焙)7錢,牡蠣(火煨,童便淬,另研)7錢,山梔仁(連殼,炒焦)8錢,天花粉7錢,瓜蔞仁7錢(另研),大黃(煨)1兩,桔梗(去蘆)7錢,連翹(去枝梗)1兩。 主治:頸項、耳後結核,三五成簇,不紅、不腫、不痛、不成膿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