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傳清氣化痰丸

JIA CHUAN QING QI HUA TAN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4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1%
胃經 20%
肺經 19%
肝經 11%
大腸經 7%
心經 6%
腎經 4%
膀胱經 2%
膽經 2%
小腸經 1%
三焦經 1%
心包經 1%
脾經
胃經
肺經
肝經
大腸經
心經
腎經
膀胱經
膽經
小腸經
三焦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3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家傳清氣化痰丸 」介紹

方劑組成:

  • 天南星:溫化寒痰、祛風除濕
  • 半夏:溫化寒痰、止咳化痰
  • 生薑: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
  • 白荳蔻:溫暖脾胃陽氣、化濕、行氣止嘔
  • 白芥子:溫補陽氣、溫化寒痰
  • 白朮:補氣、利水滲濕
  • 半夏:溫暖肺氣、使痰液化解
  • 陳皮:理氣行氣、止咳化痰
  • 茯苓:利水消腫、利水滲濕
  • 葛根:散風熱、發汗解表
  •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 桔梗:宣肺、利咽、祛痰
  • 麥芽:健脾胃、消食化積
  • 芒硝:清熱利尿、瀉火、瀉下
  • 前胡:清化熱痰、止咳化痰
  • 青皮:理氣行氣、活血化瘀
  • 山楂:消食化積、理氣行氣
  • 天南星:溫化寒痰、祛風除濕
  • 香附:理氣解鬱、疏肝理氣
  • 枳殼:理氣行氣、止咳化痰
  • 枳實:理氣行氣、降逆化痰
  • 神麴:消食化積、健脾胃
  • 白礬:止血、清熱解毒
  • 瓜簍仁:清肺熱利咽、通便
  • 輕粉:化腐生肌

主治功效:

  • 痰飲:是指體內水液代謝異常,聚積而成的水濕內停的病理產物。多因脾胃虛弱,運化失常,水濕停聚所致。痰飲的顏色、形狀、粘稠度等,可因病因不同而有所差異。痰飲可引起咳嗽、咳痰、胸悶氣短、胃脘脹滿、嘔吐噁心、食慾不振、肢體沉重、舌苔白膩、脈象滑緩等症狀。

用法用量:

  • 將本方藥材研成細末,用溫水送服,每日 2 次,每次 5-10 克。

注意事項:

    1.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年老體弱者慎用。
    1. 本方含有白礬、輕粉等有毒中藥,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1. 服藥期間忌食辛辣、油膩、生冷食物。
    1. 如服藥後出現不良反應,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傳統服藥法


天南星4兩,大半夏4兩(二味先用米泔水各浸三五日,以透為度,洗淨切片,以碗1個,盛貯曬乾,先薑汁、次皂汁、又次礬汁、又次消水,浸一旦夕曬乾),青皮(去瓤)1兩,陳皮(去白)1兩,枳殼(去瓤,麩炒)1兩,枳實(麩炒)1兩,白朮(去蘆)1兩,白茯苓(去皮)1兩,蘇子(炒)1兩,白芥子(炒)1兩,蘿蔔子(炒)1兩,香附(鹽水炒)1兩,瓜蔞仁1兩,乾葛1兩,桔梗(去蘆)1兩,苦杏仁(去皮)1兩,黃芩(酒炒)1兩,神曲(炒)1兩,麥芽(炒)1兩,山楂(蒸,去子)1兩,白豆蔻(去殼)1兩,前胡(去蘆)1兩,甘草1兩。
化痰清火,開胸順氣,消痞除脹,醒酒消食。
上為細末,用前浸四味藥水,加竹瀝一碗,泡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50-60丸,茶或薑湯送下。

方劑組成解釋


家傳清氣化痰丸由天南星、半夏、生薑、白礬、芒硝、青皮、陳皮、枳殼、枳實、白朮、茯苓、輕粉、白芥子、胡蘿蔔子、香附、瓜簍仁、葛根、桔梗、杏仁、黃芩、神麴、麥芽、山楂、白荳蔻、前胡、甘草等中藥組成。

天南星、半夏、生薑、白礬、芒硝具有化痰、行氣的功效;青皮、陳皮、枳殼、枳實、白朮、茯苓具有健脾、消食的功效;輕粉、白芥子、胡蘿蔔子、香附、瓜簍仁、葛根、桔梗、杏仁、黃芩、神麴、麥芽、山楂、白荳蔻、前胡、甘草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家傳清氣化痰丸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心內膜炎心包炎二尖瓣狹窄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家傳清氣化痰丸, 出處:《夀世保元》卷三。 組成:天南星4兩,大半夏4兩(2味先用米泔水各浸3-5日,以透爲度,洗淨切片,以碗1個,盛貯曬乾,先薑汁、次皂汁、又次礬汁、又次消水,浸一旦夕曬乾),青皮(去瓤)1兩,陳皮(去白)1兩,枳殼(去瓤,麸炒)1兩,枳實(麸炒)1兩,白朮(去蘆)1兩,白茯苓(去皮)1兩,蘇子(炒)1兩,白芥子(炒)1兩,蘿蔔子(炒)1兩,香附(鹽水炒)1兩,瓜蔞仁1兩,乾葛1兩,桔梗(去蘆)1兩,苦杏仁(去皮)1兩,黃芩(酒炒)1兩,神曲(炒)1兩,麥芽(炒)1兩,山楂(蒸,去子)1兩,白豆蔻(去殼)1兩,前胡(去蘆)1兩,甘草1兩。 主治:化痰清火,開胸順氣,消痞除脹,醒酒消食。主治:痰飲。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