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氣化痰丸
QING QI HUA TAN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清氣化痰丸中包含天南星,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濕化痰:天南星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具有燥濕化痰、祛風止痙之效。對於痰濕阻肺,咳嗽痰多、胸悶氣喘等症狀,天南星可起到化痰止咳的作用。
2. 開竅醒神:天南星亦有開竅醒神之功,對於痰迷心竅,神志不清、昏迷等症狀,天南星可起到醒神開竅的作用。
總之,天南星在清氣化痰丸中發揮著化痰止咳、開竅醒神的作用,是方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清氣化痰丸中包含半夏,主要原因有二:
- 燥濕化痰: 半夏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之功效。方中痰濕阻肺,氣機不利,半夏可燥濕化痰,使氣機通暢,改善呼吸道症狀。
- 降逆止嘔: 半夏能降胃氣,止嘔逆,對於痰濕阻肺所致的咳嗽、嘔吐等症,具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清氣化痰丸中加入神麴,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消食化積,降逆止嘔: 神麴具有消食化積、降逆止嘔的功效,能有效改善痰液黏稠、難以咳出等症狀,同時亦可緩解因食積痰阻引起的噁心、嘔吐等不適。
- 理氣化痰,宣肺止咳: 神麴能理氣化痰,宣肺止咳,與方中其他藥物共同作用,起到疏通氣道、潤燥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從而達到治療咳嗽痰多的目的。
清氣化痰丸中包含麥芽,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消食化積:麥芽味甘性涼,能消食化積,健脾開胃。痰多者往往脾胃虛弱,運化失常,導致痰濁內生。麥芽能幫助脾胃運化,減少痰液生成。
- 和中降逆:麥芽具有和中降逆的功效,能緩解胸悶、氣喘等症狀。痰濁阻滯氣道,導致氣機不暢,引發呼吸道不適。麥芽能化痰降氣,暢通氣道,改善呼吸困難。
總之,麥芽在清氣化痰丸中扮演著消食化積、和中降逆的重要角色,有助於改善痰多、胸悶等症狀,提升藥效。
清氣化痰丸中加入山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消食化積: 山楂味酸甘,性微溫,入脾胃經,具有消食化積、行氣散瘀的功效。對於痰多粘稠、胸悶氣短等症狀,山楂能促進脾胃消化功能,減少痰液生成。
- 活血化瘀: 山楂還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供血,有利於痰液的排出。
因此,清氣化痰丸中加入山楂,不僅能化解痰液,更能改善脾胃功能,促進痰液的排出,達到清氣化痰的效果。
清氣化痰丸中加入橘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理氣化痰: 橘皮味辛、苦,性溫,入肺、脾經。其氣味芳香,能疏肝理氣,行氣化痰,有助於消散痰濕,解除胸悶、咳嗽等症狀。
- 健脾和胃: 橘皮還具有健脾和胃的功效,能促進脾胃運化,改善食慾不振、腹脹等症狀。在清氣化痰丸中,橘皮與其他藥材配合,能更好地化解痰濕,同時兼顧脾胃功能,達到整體調理的效果。
清氣化痰丸中加入枳實,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理氣消積,行滯化痰: 枳實性苦、酸,味辛,入脾、胃經,具有破氣消積、行滯化痰之效。對於痰濁壅滯,氣機不暢所致的咳嗽、胸悶等症,枳實可通過理氣消積,使氣機通暢,痰液易於排出。
- 降氣化痰,止咳平喘: 枳實能降氣化痰,對於氣逆上衝所致的咳嗽、氣喘等症,枳實可通過降氣化痰,達到止咳平喘的作用。
枳實與清氣化痰丸中其他藥材配伍,共同達到清熱化痰、理氣止咳的功效。
清氣化痰丸中加入白朮,主要考量其以下兩個作用:
- 健脾燥濕: 白朮性溫,味甘苦,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效。清氣化痰丸常用於治療痰濕阻肺之症,白朮能健脾燥濕,使脾胃運化正常,從而減少痰濕的生成。
- 助藥力: 白朮性溫,與方中其他藥材如陳皮、茯苓等配合,能增強其化痰、止咳功效,使藥效更佳。同時,白朮也能中和方中某些藥材的寒涼之性,使藥性平和,避免過於寒涼而傷脾胃。
清氣化痰丸中包含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化濕: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具有健脾滲濕、利水消腫之功效。痰濁多因脾虛濕盛所致,茯苓可健脾祛濕,有助於化解痰濕,使痰液易於排出。
- 清熱化痰: 茯苓兼具清熱作用,能清肺熱,並有助於化解肺熱所致的痰液。清氣化痰丸多用於肺熱痰多者,茯苓的清熱化痰之效,可協同其他藥物,達到清肺化痰的效果。
清氣化痰丸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痰濕阻塞所引起的疾病。在其組成中,包含輕粉的原因可從其性質及功效來深入分析。輕粉主要由輕質鉀矽酸鹽組成,具有良好的「化痰」作用。當痰濕積聚於體內時,會導致呼吸不暢、咳嗽等症狀,而輕粉能促進痰液的稀釋與排出,幫助通暢氣道。此外,輕粉性平,對於中焦的運行也有一定的調理效果,能夠增加脾胃的消化吸收能力,從而減少因脾虛而導致的痰濕生成。再者,輕粉還具備解毒的作用,能夠提升整體的身體免疫力,有助於預防感冒及呼吸道感染。因此,輕粉在清氣化痰丸中的應用,不僅加強了化痰的效果,也為整體方劑的療效提供了支持,使其成為一個有效的中藥選擇。
清氣化痰丸中包含萊菔子,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作用:
- 消食化積,行氣寬中:萊菔子味辛甘,性涼,入脾、胃經,具有消食化積、行氣寬中的功效。對於痰多、胸悶、食積不化等症狀,萊菔子能幫助消化,促進食物的消化吸收,從而減少痰液的生成。
- 理氣化痰:萊菔子能理氣化痰,對於肺熱痰多、咳嗽氣喘等症狀,萊菔子能促進痰液的排出,緩解呼吸道不適。
因此,清氣化痰丸中加入萊菔子,能有效地消食化積、理氣化痰,達到清氣化痰的目的。
「清氣化痰丸」中加入「瓜簍子」,主要原因在於其具有以下功效:
- 清熱化痰:瓜簍子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化痰止咳的功效。對於痰熱壅肺、咳嗽氣喘的症狀,可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 利水消腫:瓜簍子亦有利水消腫的作用,可幫助身體排出多餘水分,減輕痰液的黏稠度,有助於痰液的排出。
因此,在「清氣化痰丸」中加入「瓜簍子」,能更好地發揮清熱化痰、利水消腫的功效,達到治療咳嗽痰多的目的。
清氣化痰丸中加入香附,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理氣解鬱,行氣止痛:香附具有行氣解鬱、疏肝理脾、止痛的功效,可以緩解痰濕阻滯所致的胸悶、心煩、脘腹脹痛等症狀,使氣機通暢,有利於痰液的化解。
- 化痰止咳:香附能促進脾胃運化,改善痰液的生成和排泄,並具有降逆止咳的功效,有助於解除咳嗽、痰多等症狀。
總之,香附在清氣化痰丸中起著理氣解鬱、化痰止咳的作用,有助於整體方劑功效的發揮。
清氣化痰丸中添加白荳蔻,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行氣化痰: 白荳蔻味辛性溫,入脾、胃經,能溫中散寒,理氣化濕,對於痰濕阻滯所致的咳嗽、胸悶、痰多等症狀,具有良好的化痰作用,有助於清除痰液,暢通氣道。
- 健脾開胃: 白荳蔻同時具有健脾開胃的作用,能增進食慾,改善消化功能,對於痰濕阻滯脾胃,導致食慾不振、脘腹脹滿等症狀,也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在清氣化痰丸中加入白荳蔻,不僅能化痰止咳,更能兼顧健脾開胃,協同其他藥物,達到更好的療效。
清氣化痰丸中加入青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理氣,行氣化痰: 青皮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具有疏肝理氣、行氣化痰的功效。對於痰濕阻滯、氣機不暢所致的咳嗽、胸悶、痰多等症狀,青皮能幫助理氣開鬱,促進痰液排出,起到化痰止咳的作用。
- 健脾和胃,增強脾胃運化: 青皮亦能健脾和胃,促進脾胃運化,有助於消化吸收,進一步增強機體抵抗力,有利於痰液的消散。
總之,青皮在清氣化痰丸中,發揮疏肝理氣、行氣化痰及健脾和胃的功效,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的效果。
清氣化痰丸中加入葛根,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宣肺解表: 葛根性涼,具有宣肺解表的功效,能夠疏散風寒,緩解肺氣鬱滯,從而有助於化解痰液,改善呼吸道症狀。
二、昇陽舉陷: 葛根亦能昇陽舉陷,增強機體抵抗力,對於氣虛體弱、痰溼凝滯所致的咳嗽、哮喘等病症,可起到輔助治療作用。
綜上,葛根在清氣化痰丸中起到宣肺解表、昇陽舉陷的功效,配合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的效果。
清氣化痰丸中包含黃連,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燥濕:黃連味苦寒,具有清熱燥濕之效,可清泄肺熱,燥濕化痰,對於痰熱壅肺、咳嗽痰黃等症狀具有良好療效。
- 瀉火解毒:黃連亦有瀉火解毒之功,可清心火、解毒熱,對於痰熱蘊肺、氣機鬱滯引起的煩躁、失眠等症狀亦有輔助作用。
總體而言,黃連在清氣化痰丸中起到清熱化痰、瀉火解毒的功效,與其他藥材配伍,共同達到清熱化痰、宣肺止咳的治療目的。
清氣化痰丸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其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方劑中,痰濁壅肺、熱邪內鬱,黃芩能清熱瀉火,消散肺熱,化解痰濁,並可解毒止痛,緩解因痰熱壅肺而引起的咳嗽、胸悶、疼痛等症狀。
此外,黃芩還能利濕化痰,有助於將痰液排出體外,達到清氣化痰的目的。
清氣化痰丸中加入海浮石,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化痰止咳: 海浮石性寒,味甘鹹,入肺、腎經。其具有清熱化痰、軟堅散結之效。對於痰多、黏稠難咳的患者,海浮石能有效化解痰液,使其易於咳出,達到止咳平喘的效果。
- 清熱解毒: 海浮石亦具清熱解毒之效,能清解肺熱,對於因肺熱引起的咳嗽、痰黃、胸悶等症狀,亦有輔助治療作用。
故清氣化痰丸中加入海浮石,能有效改善痰多、咳嗽等症狀,達到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的效果。
主治功效
清氣化痰丸 方劑組成介紹:
- 白荳蔻: 溫中散寒,緩和脾胃虛寒;行氣止嘔,疏通氣機;解暑除煩,緩解過量飲酒引起的胃腸道不適、頭痛、噁心等症狀。
- 白朮: 補氣健脾、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 半夏: 溫暖肺氣,使痰液化解,鎮咳祛痰,消除嘔吐,幫助降低血壓,減少水腫,散結消腫。
- 茯苓: 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 葛根: 散風熱、發汗解表、止血、生津止渴、解酒毒、透疹、止瀉和清熱解毒。
- 瓜簍子: 清肺熱利咽、通便、止咳化痰。
- 黃連: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 黃芩: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
- 萊菔子: 消食化積、止咳化痰、降氣。
- 麥芽: 健脾胃、消食化積、行氣理氣、溫裡溫中、除煩。
- 青皮: 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降氣。
- 山楂: 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活血化瘀、降氣、清熱利尿、安神。
- 天南星: 溫化寒痰、祛風除濕、止咳化痰、降氣、燥濕、利水消腫。
- 香附: 理氣解鬱,疏肝理氣,調經止痛,散結消痞。
- 枳實: 理氣行氣、降逆化痰、寬中消脹。
- 橘皮: 利水滲濕、止嘔、清熱利尿、理氣行氣、降氣、燥濕、健脾胃、理氣、止咳化痰、解魚蟹毒。
- 神麴: 消食化積、健脾胃、除煩。
- 輕粉: 化腐生肌、清熱燥濕、殺蟲止癢、收斂止汗。
總結:
清氣化痰丸是中藥方劑,由天南星、半夏、神麴、麥芽、山楂、橘皮、枳實、白朮、茯苓、輕粉、萊菔子、瓜簍子、香附、白荳蔻、青皮、葛根、黃連、黃芩、海浮石組成。具有咳嗽氣促、痰盛胸悶、氣滯食積、嘔吐惡心等功效。
傳統服藥法
橘紅1斤(去白),枳殼8兩(麩炒),黃芩8兩(酒浸),半夏曲8兩(炒),赤茯苓8兩,生甘草5兩,山梔仁8兩(炒),桔梗5兩,滑石8兩,天花粉8兩,連翹5兩,薄荷葉4兩,荊芥穗5兩,當歸尾8兩(酒洗)。
降火順氣清痰,常服利隔寬中。
上為末,水滴為丸,如綠豆大。
食遠白湯,茶清化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孕婦、小孩、體弱者慎用。
相關證候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清氣化痰丸, 出處:《醫方考》卷二。 組成:陳皮2兩(去白),杏仁2兩(去皮尖),枳實2兩(麸炒),黃芩2兩(酒炒),瓜蔞仁2兩(去油),茯苓1兩,膽南星1兩半,半夏(制)1兩半。 主治:清肺止咳,降逆化痰。主治:諸痰火症。
清氣化痰丸, 出處:《丹溪心法附餘》卷九。 組成: 清氣化痰丸(《丹溪心法附餘》卷九。)出處:《丹溪心法附餘》卷九。組成:半夏(湯洗7次)2兩,陳皮1兩半(去白),茯苓(去皮)1兩半,薄荷葉5錢,荊芥穗5錢,黃芩1兩(酒浸,炒),連翹1兩,梔子仁1兩(炒),桔梗1兩(去蘆),甘草(炙)1兩。主治:清頭目,涼膈,化痰利氣。 。 主治:清頭目,涼膈,化痰利氣。
清氣化痰丸, 出處:《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組成:南星(炙)32兩,法半夏32兩,神曲(炒)16兩,麥芽(炒)16兩,山楂(炒)16兩,橘皮16兩,枳實(炒)16兩,白朮(炒)16兩,茯苓16兩,蘇子(炒)16兩,萊菔子(炒)16兩,瓜蔞子(炒)16兩,香附(炙)16兩,白豆蔻16兩,青皮(炒)8兩,葛根8兩,黃連8兩,黃芩(酒炒)12兩8錢,海浮石(煅)12兩2錢。 主治:清肺止咳,降逆化痰。主治:咳嗽氣促,痰盛胸悶,氣滯食積.嘔吐惡心。
清氣化痰丸, 出處:《古今醫鑑》卷四引劉少保方。 組成:南星2兩,半夏2兩,白礬2兩,芽皂2兩(不銼),生薑2兩(上將南星、半夏、芽皂、生薑用水浸1宿,將星、半、薑銼作粗片,入白礬同煮,至南星無白點,去皂不用,餘者曬乾,入後藥),青皮(麸炒)5錢,陳皮(去白)1兩,枳實(麸炒)1兩,白朮1兩,乾葛5錢,白茯苓1兩,蘇子(炒)1兩,萊菔子(炒)1兩,瓜蔞仁1兩,黃芩8錢,黃連5錢,海粉7錢,香附1兩,神曲(炒)2兩,麥芽(炒)2兩,山楂肉1兩。 主治:一切痰飲咳嗽,頭旋目眩,胸膈痞悶氣滯、食積酒積,嘔吐惡心。
清氣化痰丸, 出處:《攝生眾妙方》卷六。 組成:半夏8兩(大者佳),南星8兩,白礬8兩,皂角8兩,生薑8兩(上用水浸2日,同煮至南星無白點爲度,揀去皂角,隻用南星、半夏、薑3味,各切片曬乾爲末,入後藥),橘紅4兩,神曲4兩(炒),麥芽4兩(炒),黃連4兩(酒炒),香附4兩(童便浸),白朮4兩,紫蘇子3兩(炒),杏仁3兩(去皮尖),山楂3兩,枳實3兩(去瓤,麸炒),黃芩3兩(枯片者,酒炒),厚朴(薑制)3兩,青皮1兩5錢(去瓤),乾葛1兩5錢,茯神1兩,川芎1兩,藿香5錢。 主治:飲食積滯,痰火鬱結,氣不升降者。
清氣化痰丸, 出處:《回春》卷二。 組成: 清氣化痰丸(《回春》卷二。)出處:《回春》卷二。組成:橘紅(鹽水洗,去白)2兩,香附米(鹽水浸,炒)3兩,青黛4錢,半夏(溫水洗7次,薑汁浸炒)2兩,片芩(酒炒)1兩,貝母(去心)2兩,天門冬(水泡,去心)2兩,瓜蔞(去殼;微炒,另研)2兩,桔梗(去蘆)2兩,杏仁(水泡,去皮尖,微炒)2兩,枳實(去瓤,麸炒)2兩,山楂肉(蒸,去核)2兩,黃連(去毛,薑汁炒)2兩,白茯苓(去皮)2兩,白朮(不油者)2兩,蘇子(微炒)2兩,連翹(去梗)1兩,海石1兩(另研),皂角(火炮,去皮弦子)1兩(熬膏)。主治:化痰順氣,開鬱清火,寧嗽止喘。 。 主治:化痰順氣,開鬱清火,寧嗽止喘。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