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中理脾丸
HE ZHONG LI PI W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和中理脾丸中加入香附,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疏肝解鬱,理氣止痛:香附性味辛行,能行氣解鬱,疏肝理氣,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腹痛、脅肋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
- 健脾和胃,消食止瀉:香附入脾經,具有健脾和胃、消食止瀉之效,能緩解脾胃虛弱、消化不良、食慾不振、腹瀉等症狀。
因此,香附在和中理脾丸中能起到疏肝理氣、健脾和胃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消化,緩解腹痛等不適症狀。
和中理脾丸中包含茯苓,主要基於其健脾利濕的功效。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之效。其利水滲濕作用,可協助脾胃運化水濕,改善脾虛濕困所致的脘腹脹滿、食慾不振、肢體沉重等症狀。同時,茯苓亦能健脾益氣,增強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改善脾虛所致的倦怠乏力、面色萎黃等症狀。
因此,和中理脾丸中加入茯苓,旨在通過其健脾利濕作用,改善脾胃功能,促進營養吸收,達到治本之目的。
和中理脾丸中加入蒼朮,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健脾燥濕:蒼朮味辛性溫,具有燥濕健脾、祛風止痛之效。脾胃虛弱,濕濁內停,可導致食慾不振、腹脹、便溏等症狀。蒼朮能燥濕健脾,化解脾胃濕濁,改善消化功能。
- 理氣止痛:蒼朮還具有理氣止痛的作用,可以緩解脾胃氣滯所致的腹痛、腹脹等症狀。脾胃氣機不利,容易導致氣機鬱結,出現疼痛。蒼朮能理氣行氣,解除氣滯,緩解疼痛。
總之,蒼朮在和中理脾丸中發揮健脾燥濕、理氣止痛的功效,有助於改善脾胃虛弱、濕濁內停所致的各種症狀。
「和中理脾丸」方劑中使用厚朴,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燥濕: 厚朴性溫,味辛苦,入肺、脾、胃經。其具有行氣消積、燥濕化痰之效。脾胃虛弱,氣機阻滯,濕濁內停,常導致食慾不振、脘腹脹滿等症。厚朴能理氣化濕,消積導滯,改善脾胃功能,幫助消化吸收。
2. 溫肺止咳: 厚朴亦具溫肺止咳之功。脾胃虛弱,容易導致肺氣虛弱,痰濕停滯,出現咳嗽、痰多等症。厚朴溫肺化痰,可改善肺氣虛弱,緩解咳嗽症狀。
綜上所述,厚朴在「和中理脾丸」方劑中,通過理氣燥濕和溫肺止咳的功效,協同其他藥材,達到健脾和胃、化濕止咳的效果。
和中理脾丸中加入山楂,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一、消食積: 山楂味酸甘,性微溫,入脾、胃經。具有消食積、化滯氣、散瘀止痛之功效。脾胃虛弱者,易於積食,山楂能幫助消化,促進食物的消化吸收,改善食積不消、腹脹腹痛等症狀。
二、活血化瘀: 山楂亦具活血化瘀之效,能改善血瘀所致的腹痛、經痛等症狀,同時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脾胃功能。
總而言之,山楂在和中理脾丸中,起到消食積、活血化瘀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脾胃虛弱、食積不消等症狀。
「和中理脾丸」中加入「神麴」的用意主要在於以下兩點:
- 消食化積: 神麴為麥芽經發酵製成,性溫,具有消食化積、和胃止痛的功效。脾胃虛弱,飲食不節,容易導致食積停滯,神麴可以幫助消解積滯,改善脾胃運化功能。
- 理氣健脾: 神麴亦具理氣作用,能緩解脾胃氣滯所致的腹脹、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與方中其他健脾和胃藥物配合,可更有效地改善脾胃功能,促進食慾,增進營養吸收。
和中理脾丸中包含麥芽,其原因如下:
- 消食健脾: 麥芽性涼,味甘,入脾經,具有消食化積、健脾開胃之功效。脾胃為後天之本,主運化水谷精微,若脾胃虛弱,則食慾不振,消化不良,而麥芽可助脾胃運化,改善食慾,促進消化。
- 疏肝理氣: 麥芽亦具疏肝理氣之效,可緩解肝氣鬱滯,促進氣機疏暢,從而助脾胃運化,達到和中理脾之目的。
故和中理脾丸中加入麥芽,可有效改善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脾胃虛弱症狀,同時亦有助於疏肝理氣,促進氣機運行,達到健脾和胃的效果。
和中理脾丸中包含萊菔子,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方面功效:
- 消食導滯:萊菔子味辛、甘,性涼,入脾、胃經,具有消食導滯、降氣止嘔的功效。它可以幫助消化積滯,緩解脾胃不和、脘腹脹滿、食慾不振等症狀,與方劑中其他健脾和胃藥物相輔相成,共同調理脾胃功能。
- 行氣止痛:萊菔子還具有一定行氣止痛的功效,可緩解因氣滯引起的胸腹疼痛、噯氣反酸等症狀。在和中理脾丸中,萊菔子配合其他行氣藥物,共同疏通氣機,消除脹痛,進一步改善脾胃功能。
和中理脾丸中加入藿香,主要原因如下:
- 理氣和胃: 藿香辛溫芳香,善於行氣解鬱,能疏散脾胃之氣,改善脾胃運化功能,有助於緩解脾胃氣滯所致的食慾不振、腹脹等症狀。
- 燥濕化痰: 藿香具有較強的燥濕化痰功效,可祛除脾胃濕邪,緩解脾胃濕困所致的脘腹脹滿、嘔吐、腹瀉等症狀。
因此,藿香的加入,能有效協同和中理脾丸其他藥物,發揮理氣和胃、燥濕化痰的功效,達到治療脾胃失調的目地。
和中理脾丸中包含白荳蔻,其原因如下:
- 理氣健脾:白荳蔻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行氣解鬱、溫脾止瀉的功效。其芳香之氣能疏理脾胃之氣,促進脾胃運化,有助於改善食慾不振、腹脹、腹痛等脾胃不和之症。
- 燥濕化痰:白荳蔻還具有一定燥濕化痰的功效,可治療濕阻脾胃、痰濕咳嗽等症。對於脾胃濕困、痰多咳嗽的患者,白荳蔻的加入能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
和中理脾丸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益氣: 白朮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效。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虛則氣血不足,出現食慾不振、腹脹便溏、面色萎黃等症狀。白朮能補脾益氣,增強脾胃運化功能,從而改善脾虛所致的各種症狀。
- 燥濕止瀉: 白朮能燥濕健脾,對於脾虛濕困所致的腹瀉、泄瀉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濕邪困脾,脾失健運,則導致水谷不化,脾虛濕困,腹瀉不止。白朮能燥濕健脾,利水滲濕,改善濕邪困脾,從而止瀉。
和中理脾丸中加入砂仁,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溫脾開胃: 砂仁味辛性溫,能溫脾胃,開胃進食。脾胃虛寒,則消化功能減弱,易出現食慾不振、脘腹冷痛等症狀,砂仁溫脾散寒,可助脾胃運化,增進食慾。
- 理氣消脹: 砂仁具有理氣消脹作用,能緩解脾胃氣滯所致的腹脹、噯氣、食慾不振等症狀。
因此,砂仁在和中理脾丸中,可起到溫脾開胃、理氣消脹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促進食慾,緩解消化不良等問題。
和中理脾丸中加入橘皮,主要源於其理氣健脾之效。
橘皮性溫,味辛、苦,入脾、胃經,具有理氣化痰、健脾和胃的作用。其理氣作用可疏肝解鬱,促進脾胃氣機運轉;其健脾作用可增強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有助於改善食慾不振、腹脹等脾胃虛弱症狀。
因此,在和中理脾丸中加入橘皮,可以起到理氣健脾、消食化積的作用,從而達到治療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等病症的效果。
和中理脾丸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理氣健脾: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之效。脾胃為後天之本,氣機流通、脾胃健運是維持機體正常運作的基礎。木香能理氣化濕,促進脾胃運化,改善脾胃功能,從而達到健脾益氣的效果。
- 疏肝解鬱:木香亦可疏肝解鬱,緩解肝鬱氣滯所致的脾胃不適。肝鬱氣滯可導致脾胃氣機阻滯,影響消化功能。木香能疏肝解鬱,使肝氣疏泄,脾胃氣機通暢,進而促進消化吸收。
和中理脾丸中包含甘草,主要原因有二:
-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和中理脾丸中多為性寒涼之藥,加入甘草可緩解其寒性,使藥性更溫和,不易傷脾胃。
- 補脾益氣: 甘草有補脾益氣、和中緩急的功效,能增強脾胃的消化功能,促進營養吸收,改善脾胃虛弱的症狀。對於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的患者,甘草能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提高藥效。
和中理脾丸中包含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燥濕化痰: 半夏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其善於燥濕化痰,對於脾胃濕困、痰濕阻滯所致的脘腹脹滿、不思飲食、嘔吐泛酸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 降逆止嘔: 半夏能降逆止嘔,對於脾胃虛弱、氣機上逆所致的噁心嘔吐等症狀亦有一定幫助。
因此,和中理脾丸中加入半夏,旨在通過其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作用,達到健脾和胃、消痰止嘔的目的。
「和中理脾丸」方劑中加入「黨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補氣健脾: 黨參性味甘平,入脾肺經,具有補氣益血、健脾益胃的功效。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若脾胃虛弱,則氣血不足,容易導致消化不良、乏力倦怠等症狀。黨參能補益脾胃之氣,使脾胃功能恢復正常,從而改善以上症狀。
- 調和脾胃: 「和中理脾丸」的主要功效為和中理脾,即調和脾胃,使脾胃運化功能正常。黨參能補脾益氣,有助於脾胃氣血的充盈,從而促進脾胃功能的協調,達到和中理脾的效果。
和中理脾丸中加入枳殼,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消積:枳殼味苦性寒,具有行氣消積、破氣化痰之功效。脾胃虛弱,氣機不暢,易導致食積停滯,引起脘腹脹滿、消化不良等症狀。枳殼可疏肝理氣,促進胃腸蠕動,幫助消化吸收,解除食積。
2. 燥濕化痰:枳殼亦有燥濕化痰的作用。脾虛濕困,痰濕阻滯,可引起胸悶、咳嗽等症狀。枳殼入脾經,可化解脾胃濕氣,並通過理氣化痰,改善呼吸道症狀。
因此,和中理脾丸中加入枳殼,有助於行氣消積、燥濕化痰,改善脾胃虛弱所致的消化不良、胸悶咳嗽等症狀。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和中理脾丸 」
香附
香附辛散苦降,能理氣解鬱,疏肝理氣,調經止痛,散結消痞。可治療肝氣鬱結引起的胸脅脹滿、脘腹疼痛、食慾不振、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香附入脾胃經,具有補益氣血之功,可用於治療氣虛所致的疲乏無力、氣短喘促等症狀。香附辛烈,氣味濃烈,以氣用事,故專治氣結為病,可用於治療乳腺增生、甲狀腺結節等症狀。
茯苓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茯苓可以促進小便的生成和排出,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適用於水腫、尿路感染、膀胱炎、腎炎等症。茯苓還可以祛風除濕,適用於風濕痹痛、關節炎、水腫等症。茯苓還可以安胎,適用於孕婦水腫、先兆流產等症。茯苓還可以健脾胃,適用於脾虛諸證,虛弱、食少納呆、倦怠乏力等症。茯苓還可以補血,適用於氣血兩虛、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症。茯苓還可以安神,適用於失眠、多夢等症。
蒼朮
蒼朮具有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等功效。在傳統中醫中,蒼朮常與厚朴、陳皮等配伍,用於治療脾運不健所致的脘腹痞脹、食慾不振、泄瀉痢疾等症。此外,蒼朮還可外用,驅除穢惡之氣,治療皮膚瘡瘍。
厚朴
中藥厚朴具有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等功效。厚朴性溫,辛散苦燥,有助於祛除體內濕氣,緩解腸胃脹氣、腹瀉等症狀。厚朴能降氣緩脹,增排氣排空,緩解脹氣、食慾不振。厚朴能夠增強胃腸的蠕動和分泌功能,促進消化吸收。厚朴含有揮發油及厚朴甲醚、乙醚等成分,具有一定的殺蟲驅蟲作用。
山楂
山楂中藥功效齊全,具有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活血化瘀、降氣、清熱利尿、安神等多種功效。山楂中的山楂酸、單寧、黃酮類、維生素C等成分,能增強胃液分泌、促進膽汁分泌、增強胃腸蠕動、降低血脂、抑制胃酸分泌,達到消食化積的作用。山楂中的黃酮類化合物能擴張血管、降低血壓、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可防治心腦血管疾病。山楂中的酸性物質具有促進血液循環、擴張血管的作用,可緩解血管痙攣,改善血液流通,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山楂中的解脂酶能分解脂肪,降低血脂,減少血液黏稠度,減輕心臟負擔,緩解胸悶氣短等症狀。山楂中含有維生素C、齊墩果酸等成分,能促進胃液分泌,幫助消化,緩解胃脹、胃痛等症狀,進而改善睡眠質量。
神麴
神麴,又稱神曲、玉麴、麵麴,性甘溫,入脾、胃二經,具有消食化積、健脾胃、除煩等功效。其成分含有酵母菌、維生素 B 羣和蛋白水解酵素,能增進食慾、改善消化不良、腹脹、嘔吐、泄瀉等症狀,同時促進消化液分泌,增強胃腸蠕動,緩解胸痞腹脹、嘔吐瀉痢等症狀。神麴還含有酶和益生菌,幫助分解食物中的營養物質,改善虛羸少氣等症狀,可調和脾胃,益氣健脾,適用於產後瘀血腹痛、小兒腹大堅積、食減嗜臥、口苦無味等症。神麴的除煩功效,能調節腸道菌羣,平衡陰陽,扶正祛邪,增強免疫力,緩解壓力和煩悶。
麥芽
麥芽性甘、平,入脾、胃經,具有健脾胃、消食化積、行氣理氣、溫裡溫中、除煩等功效。麥芽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如麥芽糖、葡萄糖、澱粉、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B羣等,這些成分協同作用,促進胃腸蠕動,改善脾胃功能,調節氣機,補益中氣,增強體力,緩解情緒問題,提高身體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提高身體的抵抗力,是中藥中常用的一味健脾胃藥。
萊菔子
萊菔子味辛、性平,歸肺、胃經,具有消食化積、止咳化痰、降氣等功效。消食化積的原因是其含有芥子油苷及揮發油,能促進消化液的分泌,增強胃腸的蠕動,幫助食物的消化吸收。止咳化痰的機制可能與其所含有的揮發油和芥子油有關,揮發油具有殺菌消炎的作用,可以抑制呼吸道病菌的生長繁殖,從而減輕咳嗽症狀。芥子油可以刺激胃腸黏膜,產生祛痰作用,從而緩解咳嗽。降氣的功效則可能是因為萊菔子性味辛、苦、涼,具有降氣、消食、寬胸、利膈之效。
藿香
藿香是一種中藥材,具有燥濕、芳香化濕、止嘔、止咳化痰、祛風除濕、健脾胃等功效。它可以幫助驅除濕氣、祛除陰霾濕邪、助脾胃正氣、止嘔嘔吐、化濕和胃、止咳化痰、祛風除濕、解暑和胃、促進胃液分泌、增強消化能力、改善消化吸收功能等。
白荳蔻
白荳蔻性溫、味辛,歸脾、胃經,具有溫暖脾胃陽氣、化濕、行氣止嘔之效。主要功效有:溫中散寒,緩和脾胃虛寒;行氣止嘔,疏通氣機;解暑除煩,緩解過量飲酒引起的胃腸道不適、頭痛、噁心等症狀。
白朮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白朮可以補氣健脾、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具有多種藥用價值,常用於治療脾虛氣弱、食慾不振、肢體乏力、水腫、黃疸、自汗、盜汗、口渴、口乾舌燥、安胎、食少、腹脹、泄瀉、風濕疼痛、關節炎等症狀。
半夏
半夏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能溫暖肺氣,使痰液化解,鎮咳祛痰,消除嘔吐,幫助降低血壓,減少水腫,散結消腫,適用於咳嗽、哮喘、嘔吐、腹脹、水腫等症狀。同時還可外用於治療皮膚腫瘤、毒蛇咬傷等。
黨參
黨參具有補中益氣、健脾胃、生津止渴、補血、安神等功效。其主要作用機制是增強脾肺臟腑之氣,改善氣虛情況,使臟腑正常運作。黨參對胃黏膜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可預防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疾病的發生。黨參還能生津止渴,緩解口乾舌燥、咽喉疼痛等症狀。此外,黨參還有補血、安神等功效。
枳殼
枳殼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它能理氣寬中,行滯消脹,主治胸脅氣滯、脹滿疼痛、食積不化;其性寒,故不適用於脾胃虛寒、腹瀉洩瀉者。枳殼也能止咳化痰,主治咳嗽痰多、喘息
傳統服藥法
香附(炙)32兩,茯苓32兩,蒼朮(炒)32兩,厚朴(炙)32兩,南山楂32兩,神曲(炒)32兩,麥芽(炒)32兩,萊菔子(炒)32兩,藿香32兩,白豆蔻8兩,白朮(炒)48兩,砂仁16兩,橘皮64兩,木香8兩,甘草8兩,法半夏16兩,黨參(去蘆)16兩,枳殼32兩。
調理脾胃,益氣和中。
上為細粉,過羅,煉蜜為丸,重3錢。
每服1丸,日服2次,溫開水送下。
忌食生冷及油面厚味。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和中理脾丸是一味中藥方劑,在使用時應遵醫囑,不可擅自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和中理脾丸, 出處:《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組成:香附(炙)32兩,茯苓32兩,蒼朮(炒)32兩,厚朴(炙)32兩,南山楂32兩,神曲(炒)32兩,麥芽(炒)32兩,萊菔子(炒)32兩,藿香32兩,白豆蔻8兩,白朮(炒)48兩,砂仁16兩,橘皮64兩,木香8兩,甘草8兩,法半夏16兩,黨參(去蘆)16兩,枳殼32兩。 主治:調理脾胃,益氣和中。主治:脾胃不和,飲食難消,倒飽嘈雜,嘔吐惡心。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