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脾化食湯

BU PI HUA SH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會約》卷八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2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5%
胃經 21%
肺經 17%
肝經 9%
腎經 9%
心經 7%
大腸經 4%
膀胱經 3%
脾經
胃經
肺經
肝經
腎經
心經
大腸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補脾化食湯中加入蒼朮,主要是因為蒼朮具有燥濕健脾、祛風止痛的功效。

  1. 燥濕健脾: 蒼朮味辛性溫,入脾經,能燥脾濕,健脾胃,促進消化吸收,對於脾胃虛弱,食慾不振,脘腹脹滿等症狀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2. 祛風止痛: 蒼朮亦能祛風濕,對於因脾胃虛弱導致的腹痛、腹瀉等症狀也有改善作用。

補脾化食湯中加入蒼朮,可以更好地發揮其健脾化食,燥濕止痛的功效,達到治療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等症狀的效果。

補脾化食湯中加入厚朴,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消食化積: 厚朴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消食、燥濕化痰之功效。對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食積停滯等症狀,厚朴能促進脾胃運化,有助於消食化積,恢復脾胃功能。
  2. 降氣止嘔: 厚朴能降氣止嘔,對於因脾胃氣逆引起的嘔吐、呃逆等症狀,厚朴能起到降逆止嘔的作用。與補脾健胃藥物配合,能有效緩解脾胃不和引起的各種不適。

補脾化食湯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健脾: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行氣解鬱、健脾消食之功效。對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症狀,陳皮能理氣化滯,促進脾胃運化,改善食慾,增進消化功能。
  2. 燥濕化痰:陳皮性燥,能燥濕化痰,對於脾胃濕困、痰濕阻滯所致的脘腹脹滿、消化不良等症狀,陳皮能起到化痰消積的作用,使脾胃功能得以恢復。

因此,陳皮在補脾化食湯中發揮著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促進食物消化吸收。

補脾化食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和中調和: 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胃經,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補脾化食湯中多用健脾胃、消食積的藥材,甘草可以協調藥性,避免藥物過於偏燥或寒涼,使藥效更為平和,避免對脾胃造成刺激。

2. 緩解脾胃虛弱: 甘草具有補氣益脾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者,甘草可以起到扶正固本的作用,增強脾胃功能,促進食物的消化吸收,幫助恢復脾胃的正常運化。

補脾化食湯中加入麥芽,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消食導滯:麥芽味甘性涼,入脾胃經,具有消食導滯、和胃健脾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弱、食積不化、脘腹脹滿等症,麥芽能幫助消化食物,減少胃腸負擔,促進脾胃運化功能的恢復。
  2. 健脾益氣:麥芽富含澱粉酶,能幫助分解澱粉,促進營養吸收。同時,麥芽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族,能增強人體的免疫力,有助於脾胃功能的恢復。

因此,在補脾化食湯中加入麥芽,能起到消食導滯、健脾益氣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達到補脾化食的效果。

補脾化食湯中加入山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消食積: 山楂味酸甘,性微溫,入脾胃經,具有消食積、化滯、行氣散瘀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食積不化等症狀,山楂能促進胃液分泌,幫助消化吸收,有效改善食慾不振、腹脹等症狀。
  2. 健脾開胃: 山楂不僅能消食積,更能健脾開胃,增強脾胃功能。脾胃為後天之本,主管運化水谷,脾胃虛弱則消化功能減退,影響營養吸收。山楂能補脾益氣,促進脾胃運化,提高機體對營養的吸收利用。

因此,補脾化食湯中加入山楂,既能消食積,又能健脾開胃,達到補脾化食的效果。

補脾化食湯中加入神麴,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消食化積:神麴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消食化積、健脾開胃之效。對於脾胃虛弱、食積不消、脘腹脹滿等症狀,能有效促進消化吸收,改善脾胃功能。
  2. 行氣止痛:神麴能行氣止痛,對於脾胃氣滯、胃痛腹痛等症狀也能起到緩解作用。與其他藥材配合,能促進氣血運行,改善消化道功能,達到整體調理的效果。

補脾化食湯中加入枳殼,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 消食積,助消化:枳殼味苦、辛,性微寒,入脾、胃經。其具有行氣消積、化痰止咳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弱、食積不化、脘腹脹滿等症狀,枳殼可以幫助消解積滯,促進食物消化,改善脾胃功能。

二、 理氣止痛,緩解脹滿:枳殼具有理氣止痛的功效,可以疏通脾胃氣機,緩解因氣滯所致的脘腹脹滿、疼痛等症狀。對於脾胃虛弱,容易導致氣機阻滯的患者而言,加入枳殼可以起到緩解疼痛,改善消化功能的作用。

補脾化食湯中加入砂仁,主要是基於其 行氣消導 的功效。

砂仁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 溫脾胃、化濕濁、開胃消食 的作用。脾胃為後天之本,主運化水谷精微,若脾胃虛弱,則運化失職,易導致飲食積滯、脘腹脹滿、消化不良等症狀。砂仁可溫暖脾胃,促進消化,使食物更好地被吸收,並有助於消除積滯,改善食慾不振等問題。

此外,砂仁還能 行氣止痛,對於脾胃氣滯導致的腹痛、脹滿也有較好的緩解作用。因此,在補脾化食湯中加入砂仁,可起到 健脾和胃、消食導滯、行氣止痛 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促進飲食消化吸收。

補脾化食湯中加入藿香,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和胃止嘔:藿香性辛溫,具有芳香化濕、和胃止嘔之功效。補脾化食湯常用於脾胃虛弱、飲食不消、脘腹脹滿、嘔吐等症,而藿香可幫助溫和脾胃,促進消化,緩解嘔吐,達到健脾化食的功效。
  2. 燥濕化濁:脾胃虛弱,易受濕邪困擾,出現脾胃不和、消化不良等症狀。藿香具有燥濕化濁的作用,可以幫助脾胃祛除濕邪,改善消化功能,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補脾健胃的功效。

補脾化食湯中加入桂枝,看似與補脾健胃的功效並不直接相關,但實則有其巧妙之處。

桂枝性溫,入膀胱經,可溫陽散寒,促進氣血運行,有助於脾胃陽氣的升發,改善脾胃運化功能。此外,桂枝還有助於緩解脾胃虛寒所致的脘腹冷痛、食慾不振等症狀,配合補脾健胃藥物,可更有效地提升藥效。

總而言之,補脾化食湯加入桂枝,既能溫陽助運,又能緩解脾胃虛寒之症,可謂一舉兩得,充分體現了中藥配伍的精妙。

補脾化食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利濕:茯苓性平味甘,入脾經,具有健脾利濕、滲濕利水之功效。脾主運化水谷精微,濕邪阻滯脾胃,會影響消化功能,導致食慾不振、腹脹便溏等症狀。茯苓可健脾利濕,消除濕邪對脾胃的影響,有助於改善食慾,增進消化功能。
  2. 寧心安神:茯苓同時具備寧心安神的作用。脾胃失調容易引起心神不安、失眠多夢等症狀。茯苓能寧心安神,緩解因脾胃失調導致的精神情緒問題,進一步促進身體恢復。

綜上所述,補脾化食湯中加入茯苓,不僅能健脾利濕,改善消化功能,還能寧心安神,促進身體整體的康復。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補脾化食湯 」

**主治功效:**任何飲食進入身體後都無法順暢運行,進而造成胸口、腹部因氣體過多而膨脹,除了脈搏沉降且十分明顯之外,也沒有任何其他症狀。

組成藥材:

  • 桂枝。性溫味辛,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等功效。桂枝常與其他中藥材搭配使用,以增強藥效。

  •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 蒼朮。具有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等功效。在傳統中醫中,蒼朮常與厚朴、陳皮等配伍,用於治療脾運不健所致的脘腹痞脹、食慾不振、泄瀉痢疾等症。此外,蒼朮還可外用,驅除穢惡之氣,治療皮膚瘡瘍。

  • 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理氣行氣方面,陳皮能行氣、燥濕、化痰,常用於濕阻氣滯痰凝所致之肺失宣肅、脾失健運之證。止咳化痰方面,陳皮能溫化寒痰,宣肺止咳,常用於濕痰咳嗽,寒痰咳嗽等。健脾胃方面,陳皮能行氣止痛、健脾和中,常用於脾胃氣滯證。消食化積方面,陳皮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和排除腸內積氣,常用於食積、消化不良等。燥濕方面,陳皮能燥濕化痰,理氣健脾,常用於胸中痰飲、脘痞腹脹、脾虛食少、嘔吐泄瀉等。活絡止痛方面,陳皮能活絡止痛,常用於脾胃氣滯較甚,脘腹脹痛較劇者。

  •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茯苓可以促進小便的生成和排出,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適用於水腫、尿路感染、膀胱炎、腎炎等症。茯苓還可以祛風除濕,適用於風濕痹痛、關節炎、水腫等症。茯苓還可以安胎,適用於孕婦水腫、先兆流產等症。茯苓還可以健脾胃,適用於脾虛諸證,虛弱、食少納呆、倦怠乏力等症。茯苓還可以補血,適用於氣血兩虛、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症。茯苓還可以安神,適用於失眠、多夢等症。

  • 厚朴。具有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等功效。厚朴性溫,辛散苦燥,有助於祛除體內濕氣,緩解腸胃脹氣、腹瀉等症狀。厚朴能降氣緩脹,增排氣排空,緩解脹氣、食慾不振。厚朴能夠增強胃腸的蠕動和分泌功能,促進消化吸收。厚朴含有揮發油及厚朴甲醚、乙醚等成分,具有一定的殺蟲驅蟲作用。

  • 藿香。是一種中藥材,具有燥濕、芳香化濕、止嘔、止咳化痰、祛風除濕、健脾胃等功效。它可以幫助驅除濕氣、祛除陰霾濕邪、助脾胃正氣、止嘔嘔吐、化濕和胃、止咳化痰、祛風除濕、解暑和胃、促進胃液分泌、增強消化能力、改善消化吸收功能等。

  • 麥芽。性甘、平,入脾、胃經,具有健脾胃、消食化積、行氣理氣、溫裡溫中、除煩等功效。麥芽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如麥芽糖、葡萄糖、澱粉、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B羣等,這些成分協同作用,促進胃腸蠕動,改善脾胃功能,調節氣機,補益中氣,增強體力,緩解情緒問題,提高身體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提高身體的抵抗力,是中藥中常用的一味健脾胃藥。

  • 砂仁。性溫味辛,入脾、胃、腎經,具有燥濕、芳香化濕、理氣行氣、止瀉、安胎、健脾胃等傳統代功效。主治濕濁中阻、脘痞不飢、脾胃虛寒、嘔吐泄瀉、妊娠惡阻、胎動不安、腹瀉、腹部不適、氣滯妊娠惡阻、胎動不安、脾虛濕滯、中焦氣滯之證、胃脘脹滿、噁心嘔吐等症狀。它芳香健胃,增強胃腸蠕動,促進胃液分泌,緩解胃脘脹滿、噁心嘔吐等症狀。

  • 山楂。中藥功效齊全,具有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活血化瘀、降氣、清熱利尿、安神等多種功效。山楂中的山楂酸、單寧、黃酮類、維生素C等成分,能增強胃液分泌、促進膽汁分泌、增強胃腸蠕動、降低血脂、抑制胃酸分泌,達到消食化積的作用。山楂中的黃酮類化合物能擴張血管、降低血壓、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可防治心腦血管疾病。山楂中的酸性物質具有促進血液循環、擴張血管的作用,可緩解血管痙攣,改善血液流通,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山楂中的解脂酶能分解脂肪,降低血脂,減少血液黏稠度,減輕心臟負擔,緩解胸悶氣短等症狀。山楂中含有維生素C、齊墩果酸等成分,能促進胃液分泌,幫助消化,緩解胃脹、胃痛等症狀,進而改善睡眠質量。

  • 枳殼。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它能理氣寬中,行滯消脹,主治胸脅氣滯、脹滿疼痛、食積不化;其性寒,故不適用於脾胃虛寒、腹瀉洩瀉者。枳殼也能止咳化痰,主治咳嗽痰多、喘息氣促;消食化積,主治食積不消、腹脹腹痛;降氣,主治胃氣上逆、嘔吐呃逆。此外,枳殼還具有破氣、行氣、消痞、散結、除痰、止痛、緩瀉等功效。在臨牀上,枳殼常與其他中藥配伍使用,以增強療效。

  • 神麴。又稱神曲、玉麴、麵麴,性甘溫,入脾、胃二經,具有消食化積、健脾胃、除煩等功效。其成分含有酵母菌、維生素 B 羣和蛋白水解酵素,能增進食慾、改善消化不良、腹脹、嘔吐、泄瀉等症狀,同時促進消化液分泌,增強胃腸蠕動,緩解胸痞腹脹、嘔吐瀉痢等症狀。神麴還含有酶和益生菌,幫助分解食物中的營養物質,改善虛羸少氣等症狀,可調和脾胃,益氣健脾,適用於產後瘀血腹痛、小兒腹大堅積、食減嗜臥、口苦無味等症。神麴的除煩功效,能調節腸道菌羣,平衡陰陽,扶正祛邪,增強免疫力,緩解壓力和煩悶。

總結:中藥方劑「 補脾化食湯 」,具有補脾健胃、理氣化濕、燥濕芳香、活血

傳統服藥法


蒼朮1錢半,厚朴(薑炒)1錢,陳皮1錢,甘草1錢,麥芽(炒)1錢,山楂1錢,神曲(炒)1錢,枳殼1錢,砂仁8錢,藿香8錢,桂枝8錢,廣香3分,茯苓1錢半。
溫服。如宿食在胸者,用此湯服1碗,以指探喉取吐,再服再吐,以盡為度;若在中下焦,脹痛拒按者,加生大黃3-4錢下之,不應,加芒硝2錢。下後,即須補脾藥1-2劑,未盡,仍復下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活血作用,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補脾化食湯, 出處:《會約》卷八。 組成:蒼朮1錢半,厚朴(薑炒)1錢,陳皮1錢,甘草1錢,麥芽(炒)1錢,山楂1錢,神曲(炒)1錢,枳殼1錢,砂仁8錢,藿香8錢,桂枝8錢,廣香3分,茯苓1錢半。 主治:一切飲食停滯,胸腹脹滿,氣口脈獨沉大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