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開胃散中包含砂仁,主要原因如下:
- 醒脾開胃: 砂仁味辛性溫,能醒脾開胃,促進消化,對於脾胃虛弱、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 行氣止痛: 砂仁還具備行氣止痛的功效,能緩解脘腹脹痛、消化不良導致的胃痛等症狀。
因此,在開胃散方劑中加入砂仁,可有效增強其開胃、助消化、止痛等功效,達到全面調理脾胃、改善食慾不振等問題的效果。
開胃散中加入枳殼,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理氣消積:枳殼味苦、辛,性寒,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消積、化痰止嘔的功效。對於因脾胃氣滯、積食停滯導致的食慾不振、腹脹、噁心嘔吐等症狀,枳殼能有效疏通氣機,消解積滯,促進消化功能恢復,達到開胃的效果。
- 降逆止嘔:枳殼能降逆止嘔,對於因胃氣上逆、痰濁阻滯導致的嘔吐、噯氣等症狀,枳殼能有效抑制嘔吐,恢復胃氣下降的正常運作,進而改善食慾不振。
開胃散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理氣健脾,助消化: 陳皮性溫,味辛,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其辛散之性,可疏肝理氣,促進胃腸蠕動,有助於食物消化吸收,從而達到開胃消食的作用。
- 降逆止嘔,止咳化痰: 陳皮亦可降逆止嘔,對於因脾胃虛弱引起的噁心嘔吐,具有緩解作用。同時,其燥濕化痰的功效,也能緩解痰多咳嗽等症狀,有助於改善食慾。
開胃散中加入茯苓,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和胃: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脾胃為後天之本,主運化水谷精微,茯苓能健脾益氣,促進脾胃運化,增進食慾,改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達到開胃的目的。
- 利水消腫: 茯苓利水滲濕,能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減輕脾胃濕氣,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促進食物消化吸收,進而增強食慾。
因此,茯苓在開胃散中,起到健脾和胃、利水消腫的作用,有助於改善消化功能,增進食慾,達到開胃的效果。
開胃散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中散寒,助消化: 肉桂性溫,味辛甘,入心、脾、腎經,具有溫中散寒、助陽化氣、行氣止痛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寒、寒凝氣滯所致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肉桂能溫暖脾胃,促進消化,起到開胃的作用。
- 溫陽補腎,增強體力: 肉桂還能溫陽補腎,增強體力,提高機體對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對於體虛乏力、腎氣不足所致的胃口不佳,肉桂能補益腎陽,改善脾胃功能,從而達到開胃的效果。
因此,開胃散中加入肉桂,不僅能溫中散寒、助消化,還能溫陽補腎,增強體力,從多方面改善胃口,達到開胃的效果。
開胃散中加入甘草,主要是基於以下兩點:
- 調和藥性: 開胃散常包含一些辛辣、苦寒的藥材,容易造成脾胃不適。甘草性平味甘,能緩解這些藥材的刺激性,使藥性更和緩,避免對脾胃造成負擔。
- 增強補益: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和藥性的功效。加入開胃散中,能增強其健脾開胃、增進食慾的效果,同時又能保護脾胃,避免藥物對其造成損害。
總之,甘草在開胃散中起著調和藥性、增強補益的作用,使其能更安全有效地發揮開胃健脾的功效。
開胃散方劑中加入藿香,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芳香化濕,醒脾開胃: 藿香氣味芳香,性微溫,入脾、胃經,具有芳香化濕、醒脾開胃的功效。對於脾胃濕阻、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等症狀,藿香能有效地化解濕氣,促進脾胃運化,增進食慾。
- 理氣止痛,和中降逆: 藿香亦具理氣止痛、和中降逆之效。對於胃脘脹痛、噯氣泛酸、食積不消等症狀,藿香能疏理氣機,緩解胃部不適,幫助消化吸收。
因此,開胃散中加入藿香,可以有效地解決因濕阻脾胃、氣機不暢引起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問題,達到開胃健脾的效果。
開胃散中包含厚朴,主要基於厚朴的以下兩點特性:
1. 行氣消積: 厚朴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消積、燥濕化痰的功效。對於脾胃氣滯、食積不化、脘腹脹滿等症狀,厚朴能促進氣機運行,幫助消化吸收,改善食慾不振。
2. 燥濕健脾: 厚朴還具有燥濕健脾的功效,能祛除脾胃濕氣,改善脾胃運化功能。脾胃濕困會影響消化吸收,導致食慾不振,而厚朴能健脾燥濕,增強脾胃功能,促進消化,開胃助食。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開胃散」,主要成分是:
砂仁:性溫味辛,入脾、胃、腎經,具有燥濕、芳香化濕、理氣行氣、止瀉、安胎、健脾胃等傳統代功效。主治濕濁中阻、脘痞不飢、脾胃虛寒、嘔吐泄瀉、妊娠惡阻、胎動不安、腹瀉、腹部不適、氣滯妊娠惡阻、胎動不安、脾虛濕滯、中焦氣滯之證、胃脘脹滿、噁心嘔吐等症狀。它芳香健胃,增強胃腸蠕動,促進胃液分泌,緩解胃脘脹滿、噁心嘔吐等症狀。
枳殼: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它能理氣寬中,行滯消脹,主治胸脅氣滯、脹滿疼痛、食積不化;其性寒,故不適用於脾胃虛寒、腹瀉洩瀉者。枳殼也能止咳化痰,主治咳嗽痰多、喘息氣促;消食化積,主治食積不消、腹脹腹痛;降氣,主治胃氣上逆、嘔吐呃逆。此外,枳殼還具有破氣、行氣、消痞、散結、除痰、止痛、緩瀉等功效。在臨牀上,枳殼常與其他中藥配伍使用,以增強療效。
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理氣行氣方面,陳皮能行氣、燥濕、化痰,常用於濕阻氣滯痰凝所致之肺失宣肅、脾失健運之證。止咳化痰方面,陳皮能溫化寒痰,宣肺止咳,常用於濕痰咳嗽,寒痰咳嗽等。健脾胃方面,陳皮能行氣止痛、健脾和中,常用於脾胃氣滯證。消食化積方面,陳皮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和排除腸內積氣,常用於食積、消化不良等。燥濕方面,陳皮能燥濕化痰,理氣健脾,常用於胸中痰飲、脘痞腹脹、脾虛食少、嘔吐泄瀉等。活絡止痛方面,陳皮能活絡止痛,常用於脾胃氣滯較甚,脘腹脹痛較劇者。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茯苓可以促進小便的生成和排出,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適用於水腫、尿路感染、膀胱炎、腎炎等症。茯苓還可以祛風除濕,適用於風濕痹痛、關節炎、水腫等症。茯苓還可以安胎,適用於孕婦水腫、先兆流產等症。茯苓還可以健脾胃,適用於脾虛諸證,虛弱、食少納呆、倦怠乏力等症。茯苓還可以補血,適用於氣血兩虛、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症。茯苓還可以安神,適用於失眠、多夢等症。
肉桂:性溫,味辛甘,歸心、肝、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的功效。\n\n對陽虛體弱、手足冰涼、陽痿宮冷、經血不暢、痛經、血瘀、血栓性疾病、寒痹腰痛、胸痹、陰疽、心腹冷癰、寒疝作痛、閉經、痛經、月經不調、陰道濕熱、脾胃虛寒、陽虛畏寒、腹痛吐瀉、月經不調、血虛萎黃、心腹冷痛等症具有良好的療效。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藿香:是一種中藥材,具有燥濕、芳香化濕、止嘔、止咳化痰、祛風除濕、健脾胃等功效。它可以幫助驅除濕氣、祛除陰霾濕邪、助脾胃正氣、止嘔嘔吐、化濕和胃、止咳化痰、祛風除濕、解暑和胃、促進胃液分泌、增強消化能力、改善消化吸收功能等。
厚朴:具有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等功效。厚朴性溫,辛散苦燥,有助於祛除體內濕氣,緩解腸胃脹氣、腹瀉等症狀。厚朴能降氣緩脹,增排氣排空,緩解脹氣、食慾不振。厚朴能夠增強胃腸的蠕動和分泌功能,促進消化吸收。厚朴含有揮發油及厚朴甲醚、乙醚等成分,具有一定的殺蟲驅蟲作用。
總結: 中藥方劑「開胃散」,主要治療發背和寒氣入胃,以及不欲飲食等症狀。藥方由砂仁、枳殼、陳皮、茯苓、肉桂、甘草、藿香、厚朴等藥材組成。這些藥材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功效。
傳統服藥法
訶黎勒皮1兩半,人參1兩(去蘆頭),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為細散。
別以半夏半分,生薑1分,薤白2-7莖,以水1大盞,煎至6分,去滓,分為2服,不拘時候,調下散2錢。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開胃散具有健脾和胃、理氣消食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如果服用後出現不良反應,應立即停藥並諮詢醫生。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開胃散, 出處:《瘡瘍經驗全書》卷三。 組成:砂仁、枳殼、陳皮、茯苓、肉桂、甘草、藿香、厚朴。 主治:發背,寒氣入胃,不欲飲食。
開胃散, 出處:《幼幼新書》卷二十九引《四十八候》。 組成:白朮半錢,茯苓半錢,人參半錢,石蓮子(去皮殼心)10個。 主治:赤痢。
開胃散, 出處:《聖惠》卷七十八。 組成:訶黎勒皮1兩半,人參1兩(去蘆頭),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主治:産後胃氣不和,嘔逆不止,全不納食。
開胃散, 出處:《雞峰》卷十八。 組成:天南星1個重半兩者(酒同生薑汁浸49日,切破,曝曬乾用),半夏半兩,川烏頭半兩,白附子半兩,芎半兩,防風半兩,雄黃半兩,朱砂半兩,牛黃1分,麝香1分。 主治:婦人洗頭風及牙關緊急;小兒急慢驚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