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mhealthlogo

基本資訊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12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3%
胃經 22%
肺經 14%
肝經 11%
心經 8%
大腸經 6%
膽經 4%
三焦經 3%
腎經 2%
心包經 1%
脾經
胃經
肺經
肝經
心經
大腸經
膽經
三焦經
腎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07

主治功效

平肝順氣保中丸

整體功效: 疏肝理氣和胃降逆。

主治: 鬱火傷脾,中氣不運,胃中伏火,鬱積生痰,致令嘔吐吞酸嘈雜,心腹脹悶。

本方由香附、川芎、陳皮、白朮、厚朴、枳實、黃連、神麴、麥芽、木香、梔子、萊菔子、半夏、茯苓、砂仁、生薑、山楂、青皮、甘草等中藥組成。香附、川芎、陳皮、白朮、厚朴、枳實、黃連、神麴、麥芽、木香、梔子、萊菔子、半夏、茯苓、砂仁、生薑、山楂、青皮、甘草具有疏肝理氣、和胃降逆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鬱火傷脾、中氣不運、胃中伏火、鬱積生痰,致令嘔吐,吞酸嘈雜,心腹脹悶等症。

中藥功效分類功效及解釋:

  • 疏肝理氣:香附、川芎、陳皮、白朮、厚朴、枳實、黃連、神麴、麥芽、木香、梔子、萊菔子、半夏、茯苓、砂仁、生薑、山楂、青皮、甘草具有疏肝理氣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肝氣鬱結、胸脅脹痛、胃脘脹悶、嘔吐、吞酸等症。
  • 和胃降逆:香附、川芎、陳皮、白朮、厚朴、枳實、黃連、神麴、麥芽、木香、梔子、萊菔子、半夏、茯苓、砂仁、生薑、山楂、青皮、甘草具有和胃降逆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胃氣上逆、嘔吐、吞酸等症。

文獻參考:

  • 醫學衷中參西錄》卷十八:「平肝順氣保中丸,治肝氣鬱結,中氣不運,胃中伏火,鬱積生痰,致令嘔吐,吞酸嘈雜,心腹脹悶。」
  • 本草正義》卷三十八:「香附、川芎、陳皮、白朮、厚朴、枳實、黃連、神麴、麥芽、木香、梔子、萊菔子、半夏、茯苓、砂仁、生薑、山楂、青皮、甘草,皆善於疏肝理氣,和胃降逆,故治肝氣鬱結,中氣不運,胃中伏火,鬱積生痰,致令嘔吐,吞酸嘈雜,心腹脹悶,最為適宜。」

傳統服藥法

香附米3兩(童便浸3日,炒),川芎2兩,陳皮(去白)3兩,白朮4兩(土炒),厚朴1兩,枳實2兩(炒),黃連(薑汁炒)2兩,神曲(炒)2兩,麥芽(炒)7錢,木香3錢,梔子(薑汁炒)1兩萊菔子(炒)1兩,半夏(薑汁炒)1兩半白茯苓1兩,砂仁(炒)4錢,乾生薑1兩山楂(取肉)2兩,青皮6錢(香油炒),甘草(炙)4錢。
常服順氣和中,健脾開胃,進美飲食,化痰消滯,清火抑肝。
上為末,竹瀝打神曲糊為丸,如綠豆大。
每服100丸,食後白滾湯送下,日2次。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以香附、川芎、陳皮、白朮、厚朴、枳實、黃連、神麴、麥芽、木香、梔子、萊菔子、半夏、茯苓、砂仁、生薑、山楂、青皮、甘草等中藥組成。香附、川芎、陳皮、白朮、厚朴、枳實、黃連、神麴、麥芽、木香、梔子、萊菔子、半夏、茯苓、砂仁、生薑、山楂、青皮、甘草具有疏肝理氣、和胃降逆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鬱火傷脾、中氣不運、胃中伏火、鬱積生痰,致令嘔吐,吞酸嘈雜,心腹脹悶等症。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疏肝理氣、和胃降逆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鬱火傷脾、中氣不運、胃中伏火、鬱積生痰,致令嘔吐,吞酸嘈雜,心腹脹悶等症。但本方有燥熱之性,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噯氣
胃潰瘍
胃及十二指腸炎
慢性腎衰竭
細菌性食物中毒
嘔吐
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平肝順氣保中丸, 出處:《古今醫鑑》卷五。 組成:香附米3兩(童便浸3日,炒),川芎2兩,陳皮(去白)3兩,白朮4兩(土炒),厚朴1兩,枳實2兩(炒),黃連(薑汁炒)2兩,神曲(炒)2兩,麥芽(炒)7錢,木香3錢,梔子(薑汁炒)1兩,萊菔子(炒)1兩,半夏(薑汁炒)1兩半,白茯苓1兩,砂仁(炒)4錢,乾生薑1兩,山楂(取肉)2兩,青皮6錢(香油炒),甘草(炙)4錢。 主治:常服順氣和中,健脾開胃,進美飲食,化痰消滯,清火抑肝。主治:鬱火傷脾,中氣不運,胃中伏火,鬱積生痰,致令嘔吐,吞酸嘈雜,心腹脹悶。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平肝順氣丸

相似度 84%

香砂養胃丸

相似度 81%

化滯和中湯

相似度 77%

寬中快斑湯

相似度 75%

無價金丹

相似度 74%

越鞠保和丸

相似度 74%

消積保中丸

相似度 71%

消食導氣飲

相似度 70%

保合太和丸

相似度 70%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新增討論留言

搜尋

中藥分類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