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訊
主治功效
平肝順氣保中丸
主治: 鬱火傷脾,中氣不運,胃中伏火,鬱積生痰,致令嘔吐,吞酸嘈雜,心腹脹悶。
本方由香附、川芎、陳皮、白朮、厚朴、枳實、黃連、神麴、麥芽、木香、梔子、萊菔子、半夏、茯苓、砂仁、生薑、山楂、青皮、甘草等中藥組成。香附、川芎、陳皮、白朮、厚朴、枳實、黃連、神麴、麥芽、木香、梔子、萊菔子、半夏、茯苓、砂仁、生薑、山楂、青皮、甘草具有疏肝理氣、和胃降逆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鬱火傷脾、中氣不運、胃中伏火、鬱積生痰,致令嘔吐,吞酸嘈雜,心腹脹悶等症。
中藥功效分類功效及解釋:
- 疏肝理氣:香附、川芎、陳皮、白朮、厚朴、枳實、黃連、神麴、麥芽、木香、梔子、萊菔子、半夏、茯苓、砂仁、生薑、山楂、青皮、甘草具有疏肝理氣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肝氣鬱結、胸脅脹痛、胃脘脹悶、嘔吐、吞酸等症。
- 和胃降逆:香附、川芎、陳皮、白朮、厚朴、枳實、黃連、神麴、麥芽、木香、梔子、萊菔子、半夏、茯苓、砂仁、生薑、山楂、青皮、甘草具有和胃降逆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胃氣上逆、嘔吐、吞酸等症。
文獻參考:
傳統服藥法
香附米3兩(童便浸3日,炒),川芎2兩,陳皮(去白)3兩,白朮4兩(土炒),厚朴1兩,枳實2兩(炒),黃連(薑汁炒)2兩,神曲(炒)2兩,麥芽(炒)7錢,木香3錢,梔子(薑汁炒)1兩萊菔子(炒)1兩,半夏(薑汁炒)1兩半白茯苓1兩,砂仁(炒)4錢,乾生薑1兩山楂(取肉)2兩,青皮6錢(香油炒),甘草(炙)4錢。
常服順氣和中,健脾開胃,進美飲食,化痰消滯,清火抑肝。
上為末,竹瀝打神曲糊為丸,如綠豆大。
每服100丸,食後白滾湯送下,日2次。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以香附、川芎、陳皮、白朮、厚朴、枳實、黃連、神麴、麥芽、木香、梔子、萊菔子、半夏、茯苓、砂仁、生薑、山楂、青皮、甘草等中藥組成。香附、川芎、陳皮、白朮、厚朴、枳實、黃連、神麴、麥芽、木香、梔子、萊菔子、半夏、茯苓、砂仁、生薑、山楂、青皮、甘草具有疏肝理氣、和胃降逆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鬱火傷脾、中氣不運、胃中伏火、鬱積生痰,致令嘔吐,吞酸嘈雜,心腹脹悶等症。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疏肝理氣、和胃降逆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鬱火傷脾、中氣不運、胃中伏火、鬱積生痰,致令嘔吐,吞酸嘈雜,心腹脹悶等症。但本方有燥熱之性,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平肝順氣保中丸, 出處:《古今醫鑑》卷五。 組成:香附米3兩(童便浸3日,炒),川芎2兩,陳皮(去白)3兩,白朮4兩(土炒),厚朴1兩,枳實2兩(炒),黃連(薑汁炒)2兩,神曲(炒)2兩,麥芽(炒)7錢,木香3錢,梔子(薑汁炒)1兩,萊菔子(炒)1兩,半夏(薑汁炒)1兩半,白茯苓1兩,砂仁(炒)4錢,乾生薑1兩,山楂(取肉)2兩,青皮6錢(香油炒),甘草(炙)4錢。 主治:常服順氣和中,健脾開胃,進美飲食,化痰消滯,清火抑肝。主治:鬱火傷脾,中氣不運,胃中伏火,鬱積生痰,致令嘔吐,吞酸嘈雜,心腹脹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