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訊
主治功效
平肝順氣丸
整體功效
疏肝理氣,和胃消食。
主治
胸膈膨悶,不思飲食。
胸膈膨悶,指胸部和膈肌之間脹悶不舒服。不思飲食,指沒有食慾。
文獻參考
《醫學衷中參西錄》卷三:「平肝順氣丸,治胸膈膨悶,不思飲食,胸膈脹悶,是肝氣鬱結,胃氣不和所致。此方以黃連、吳茱萸、神麴、麥芽、山楂、木香、香附、川芎、陳皮、白朮、枳實、梔子、萊菔子、半夏、茯苓、砂仁、乾薑、青皮、竹茹等中藥組成,共奏疏肝理氣、和胃消食之功。」
傳統服藥法
黃連(薑炒)2兩,吳萸(炒)1兩,神曲(炒)1兩,麥芽7錢,山楂1兩,木香3錢,香附3兩,川芎2兩,廣皮(去白)3兩,白朮4兩,枳實2兩,梔子(炒)1兩,萊菔子1兩,半夏1兩5錢,雲苓1兩,砂仁(炒)4錢,乾薑(炒)1兩,青皮(炒)6錢,竹茹1兩,炙草4錢。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
每服3錢,早、晚開水送下。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由黃連、吳茱萸、神麴、麥芽、山楂、木香、香附、川芎、陳皮、白朮、枳實、梔子、萊菔子、半夏、茯苓、砂仁、乾薑、青皮、竹茹等中藥組成。
黃連、吳茱萸、神麴、麥芽、山楂、木香、香附、川芎、陳皮、白朮、枳實、梔子、萊菔子、半夏、茯苓、砂仁、乾薑、青皮、竹茹等中藥均具有疏肝理氣、和胃消食的功效。
因此,本方具有疏肝理氣、和胃消食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胸膈膨悶、不思飲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燥熱之性,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平肝順氣丸,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大同方)。 組成:黃連(薑炒)2兩,吳萸(炒)1兩,神曲(炒)1兩,麥芽7錢,山楂1兩,木香3錢,香附3兩,川芎2兩,廣皮(去白)3兩,白朮4兩,枳實2兩,梔子(炒)1兩,萊菔子1兩,半夏1兩5錢,雲苓1兩,砂仁(炒)4錢,乾薑(炒)1兩,青皮(炒)6錢,竹茹1兩,炙草4錢。 主治:胸膈膨悶,不思飲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