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氣滌痰丸

QING QI DI TAN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6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0%
肺經 17%
胃經 15%
肝經 12%
大腸經 10%
心經 7%
腎經 4%
膽經 4%
膀胱經 2%
小腸經 1%
心包經 1%
三焦經 1%
脾經
肺經
胃經
肝經
大腸經
心經
腎經
膽經
膀胱經
小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清氣滌痰丸中加入半夏曲,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燥濕化痰: 半夏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清氣滌痰丸主治痰熱阻肺、咳嗽氣喘,而半夏曲可以有效祛除肺熱痰濕,達到止咳平喘的效果。
  2. 和胃降逆: 半夏曲還可以和胃降逆,對於痰熱引起的嘔吐、噁心等症狀也有很好的療效。清氣滌痰丸中含有石膏、知母等清熱瀉火藥物,容易引起胃氣逆上,半夏曲能起到緩解胃氣上逆的作用,使藥物更加平和。

清氣滌痰丸方中加入生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一、辛溫解表,溫肺化痰: 生薑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解表散寒、溫肺化痰之效。對於風寒犯肺所致的咳嗽痰多,可溫肺散寒,宣肺止咳,使痰液易於排出。

二、調和藥性,增強療效: 生薑可調和藥性,避免藥物寒涼之性過於強烈,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增強清熱化痰、止咳平喘之效。例如,與半夏、茯苓等藥物搭配,更能有效地化痰止咳,改善呼吸道症狀。

清氣滌痰丸中加入白礬,主要基於其收斂止瀉、燥濕止癢、解毒殺蟲的功效。

白礬性寒,味酸澀,入肺、脾、胃經。其收斂性可固澀腸胃,止瀉止痢;燥濕性可去除體內濕氣,止癢止疹;解毒殺蟲性則可清除體內毒素,殺滅寄生蟲。因此,清氣滌痰丸中加入白礬,有助於減少痰液分泌、止咳化痰、清熱解毒,達到治療咳嗽、痰多、哮喘等症狀的效果。

「清氣滌痰丸」方劑中包含「天南星」,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天南星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燥濕化痰、散結消腫的功效。對於痰濕阻肺、咳嗽痰多、胸悶氣喘等症狀,天南星能有效祛痰止咳,使肺氣通暢。

其二,天南星具有開竅醒神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痰迷心竅、神志不清、昏迷等病症。在「清氣滌痰丸」中,天南星配合其他藥材,可促進痰液排出,同時改善神志,達到清熱化痰、醒神開竅的目的。

清氣滌痰丸中包含橘紅,主要原因在於:

  1. 理氣化痰:橘紅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理氣散結、化痰止咳的作用。它能疏散肺氣鬱結,使痰液易於排出,適合痰多氣滯的症狀。
  2. 宣肺止咳:橘紅能宣肺解表,利氣止咳。對於因肺氣不宣、痰阻氣道而引起的咳嗽,橘紅能有效緩解。

綜上所述,橘紅在清氣滌痰丸中發揮着理氣化痰、宣肺止咳的重要作用,與其他藥物配合,達到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

清氣滌痰丸中加入山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消食化積: 山楂味酸甘,性微溫,入脾胃經,具有消食化積、行氣散瘀之功效。方中痰濁壅滯,多因脾胃運化失調,飲食停滯所致,山楂可助脾胃消化,消積化瘀,解除痰濁之源。

2. 理氣止痛: 山楂亦具理氣止痛之效。痰濁阻滯,可導致胸悶氣短、脘腹脹痛等症狀,山楂可行氣散結,緩解胸悶氣痛,改善痰濁壅滯所致的不適。

因此,清氣滌痰丸中加入山楂,不僅有助於消食化積,更可理氣止痛,從多方面改善痰濁壅滯所致的病症。

清氣滌痰丸中包含瓜蔞仁,主要因其具備以下兩項特性:

  1. 清熱化痰: 瓜蔞仁味甘性寒,入肺經,具有清熱化痰的功效,能有效解決痰熱壅肺所致的咳嗽、胸悶、痰多等症狀。
  2. 利水消腫: 瓜蔞仁亦能利水消腫,有助於消除痰液積聚,改善呼吸道阻塞,配合其他藥材,更能達到清熱化痰、利水消腫的協同作用,提高藥效。

清氣滌痰丸中加入枳實,主要基於其行氣消積、化痰止咳的功效。枳實味苦酸,性寒,入脾、肺經,能疏肝理氣,消食導滯,且具有化痰止咳、降逆止嘔之效。

方中加入枳實,旨在理氣化痰,消積散結,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清熱化痰、止咳平喘之功效。枳實的加入,有助於促進痰液排出,緩解咳嗽,並改善胸悶氣短等症狀,對於痰多粘稠、咳喘痰濁者尤為適用。

「清氣滌痰丸」方劑中加入胡蘿蔔子,其主要原因有二:

一、 降逆止嘔: 胡蘿蔔子性平味甘,具有降逆止嘔之功效。對於痰濁壅盛,上逆犯肺所致的咳嗽、氣喘、嘔吐等症狀,胡蘿蔔子能清肺降氣,化痰止嘔,輔助主藥清熱化痰,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二、 利氣消積: 胡蘿蔔子亦有疏肝理氣,消積化滯之功效。對於痰濁阻滯,氣機不暢所致的胸悶、腹脹、食慾不振等症狀,胡蘿蔔子能通暢氣機,化解積滯,輔助主藥清熱解毒,促進痰液排出。

清氣滌痰丸中添加茯苓,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1. 健脾利濕,化痰止咳: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化痰止咳的功效。對於痰濕阻肺、咳嗽痰多、胸悶氣促等症狀,茯苓能起到利水滲濕、祛痰止咳的作用,有助於清肺化痰,改善呼吸道症狀。
  2. 利水滲濕,通調水道: 茯苓具有利水滲濕的作用,能幫助身體排除多餘水分,改善痰濕凝聚,達到化痰止咳的效果。同時,茯苓能通調水道,使氣血運行通暢,進一步促進痰液的排出。

清氣滌痰丸中加入白朮,主要是基於其健脾燥濕、益氣升陽的功效。

白朮味甘性溫,歸脾、胃經,能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使脾胃運化正常,從而減少痰液的生成。此外,白朮還具有升陽的作用,可升舉脾陽,使脾氣健運,有效防止痰濁停滯於肺,達到清氣滌痰的目的。

總之,白朮在清氣滌痰丸中起到健脾燥濕、益氣升陽的作用,協同其他藥物達到祛痰止咳的功效。

清氣滌痰丸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黃連味苦性寒,善於清熱瀉火,燥濕解毒,可針對痰熱壅肺、咳嗽痰黃、口乾舌燥等症狀,起到清熱化痰的作用。
  2. 配伍增效: 黃連與其他藥材如貝母、瓜蔞、半夏等配合,可增強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的效果,形成整體協同作用,更有效地治療痰熱咳嗽。

清氣滌痰丸中加入香附,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解鬱,理氣調中: 香附具有疏肝解鬱、理氣調中的功效,能解除肝氣鬱結,使氣機暢通,從而緩解痰濁凝滯。清氣滌痰丸主治痰熱壅肺,氣機鬱滯,香附的加入有助於疏肝理氣,使痰濁得以降解,改善呼吸道症狀。
  2. 降逆止嘔,和胃止瀉: 香附還具有降逆止嘔、和胃止瀉的作用。對於痰熱上逆導致的噁心嘔吐,香附能夠起到降逆止嘔的作用。同時,香附也能調理脾胃,改善消化功能,減少痰濁的生成。

清氣滌痰丸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燥濕: 黃芩味苦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效。方劑中加入黃芩,可清泄肺熱、燥濕化痰,對於熱痰、濕痰引起的咳嗽、喘息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
  2. 止咳化痰: 黃芩能降氣止咳,對於肺熱咳嗽、痰多黏稠等症狀,可起到止咳化痰的作用。同時,黃芩還能抑制細菌生長,預防感染,進一步促進痰液排出。

清氣滌痰丸中加入甘草,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一、調和藥性: 清氣滌痰丸主要功效為清熱化痰,方中藥材多性寒涼,容易損傷脾胃。甘草性甘溫,味甘入脾,可緩解藥物寒涼之性,保護脾胃,避免其寒涼之性傷及脾胃。

二、增強藥效: 甘草味甘,可調和藥性,使藥物更易於被機體吸收,同時,甘草亦有補脾益氣、緩急止痛的作用,可增強藥物清熱化痰的功效,使治療效果更顯著。

清氣滌痰丸中加入紫蘇子,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疏風散寒,宣肺止咳: 紫蘇子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疏散風寒、宣肺止咳之效。其揮發油可使氣管壁血管擴張,促進痰液排出,對於風寒襲肺、咳嗽痰多者有較好的治療作用。
  2. 潤肺止咳,化痰平喘: 紫蘇子含有豐富的脂肪油、蛋白質和氨基酸等成分,具有潤肺止咳、化痰平喘的功效。其油脂能滋潤肺燥,促進痰液稀釋,並能緩解支氣管痙攣,有助於改善咳嗽氣喘等症狀。

清氣滌痰丸中加入沉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 行氣止痛: 沉香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能疏通氣機,緩解胸悶氣滯,同時也能緩解因痰阻所致的胸痛、咳嗽等症狀。

二、 溫肺化痰: 沉香具有溫肺化痰的作用,能溫暖肺部,化解痰液,對於寒痰、濕痰引起的咳嗽、哮喘等病症有輔助治療效果。

沉香與方劑中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達到治療呼吸道疾病的效果。

清氣滌痰丸中加入白芥子,乃因其具有以下兩大功效:

  1. 溫肺化痰:白芥子辛溫,入肺經,能溫肺散寒,化痰止咳,對於寒痰、濕痰、風痰等症狀,皆有良好療效。
  2. 通鼻竅:白芥子亦可通鼻竅,對於鼻塞不通、鼻涕清稀等症,亦有輔助治療作用。

因此,清氣滌痰丸中加入白芥子,可有效提升方劑溫肺化痰、通鼻竅之功效,達到治療咳嗽、鼻塞等病症之目的。

主治功效


中醫方劑「清氣滌痰丸」介紹

「清氣滌痰丸」為中醫治療痰飲積滯、咳嗽氣喘的常用方劑,其組成包含:半夏曲、生薑、白礬、天南星、橘紅、山楂、瓜簍仁、枳實、胡蘿蔔子、茯苓、白朮、黃連、香附、黃芩、甘草、紫蘇子、沉香、白芥子等。

半夏曲: 性味辛、溫,歸肺、胃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和胃止咳的功效,用於治療痰飲內盛引起的咳嗽、嘔吐、呃逆等症狀。

生薑: 性味辛、溫,歸肺、脾、胃經,具有發汗解表、散寒溫中、止嘔止瀉、健胃開胃的功效,用於治療感冒、頭痛、腹瀉、嘔吐等症狀。

白礬: 性味酸、澀,歸肺、大腸經,具有止血、清熱解毒、燥濕、止瀉的功效,用於治療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帶下等症狀。

天南星: 性味辛、溫,歸肺、脾經,具有溫化寒痰、祛風除濕、止咳化痰、降氣、燥濕、利水消腫的功效,用於治療咳嗽、氣喘、痰多、水腫等症狀。

橘紅: 性味辛、溫,歸肺、脾經,具有理氣化痰、健脾和胃、補陽益氣、散結、燥濕的功效,用於治療咳嗽、氣喘、胸悶、腹脹、食慾不振等症狀。

山楂: 性味酸、甘,歸脾、胃、肝經,具有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活血化瘀、降氣、清熱利尿、安神等功效,用於治療食積、腹脹、腹痛、胸悶、脅痛、月經不調等症狀。

瓜簍仁: 性味甘、涼,歸肺經,具有清肺熱利咽、通便、止咳化痰、活絡止痛、潤肺、生津止渴、保肝的功效,用於治療咳嗽、氣喘、痰多、咽喉腫痛、大便祕結等症狀。

枳實: 性味酸、苦,歸脾、胃、大腸經,具有理氣行氣、降逆化痰、寬中消脹的功效,用於治療胸悶、腹脹、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

胡蘿蔔子: 性味辛、溫,歸肺、脾經,具有祛風散寒、消食化積、行氣止痛的功效,用於治療感冒、頭痛、腹脹、腹痛、泄瀉等症狀。

茯苓: 性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益氣健脾、寧心安神、清熱解暑的功效,用於治療水腫、小便不利、心悸、失眠、腹瀉等症狀。

白朮: 性味甘、苦,歸脾、胃、肺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化痰、止瀉的功效,用於治療脾胃虛弱、食慾不振、腹瀉、水腫等症狀。

黃連: 性味苦,歸心、胃、小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用於治療熱毒、瘡瘍、痢疾等症狀。

香附: 性味辛、苦,歸肝、脾、胃經,具有理氣解鬱、疏肝行氣、調經止痛、散結消痞的功效,用於治療月經不調、痛經、胸悶、腹脹、食慾不振等症狀。

黃芩: 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的功效,用於治療感冒、發熱、咳嗽、咽喉腫痛、痢疾、血熱吐衄等症狀。

甘草: 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氣、瀉火、解毒、潤肺、止咳、生津、止渴、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的功效,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氣短乏力、心悸、失眠、咳嗽、咽喉腫痛、口渴、腹瀉等症狀。

紫蘇子: 性味甘、辛、涼,歸肺、大腸經,具有潤肺宣肺、止咳化痰、平喘利氣、寬腸通便的功效,用於治療咳嗽、氣喘、痰多、咽喉腫痛、大便祕結等症狀。

沉香: 性味辛、苦,歸脾、腎、胃經,具有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止嘔、止咳平喘、補腎、健脾胃等功效,用於治療脾胃虛寒、嘔吐清水、腹瀉、虛喘證、寒凝氣滯引起之胸腹脹痛、噁心、嘔吐、食慾不振、咳嗽、哮喘、胸悶、上熱下寒、氣逆喘息等症狀。

白芥子: 性味辛、溫,歸肺、胃經,具有溫補陽氣、溫化寒痰、補益脾胃、行氣通絡、利水消腫的功效,用於治療痰飲咳喘、胸脅脹滿疼痛、反胃嘔吐、中風不語、肢體痺痛麻木、腳氣、陰疽、腫毒、跌打腫痛、陽虛體質、陽虛下陷、脾胃虛弱、寒濕痹痛、老年咳嗽、氣逆痰痞、風濕涎痰等症狀。

「清氣滌痰丸」具有祛痰化濕、理氣止咳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痰濕內盛引起的咳嗽、氣喘、胸悶、痰多、乏力、食慾不振等症狀。在臨牀上,此方劑常與其他中藥組合使用,以增強療效。

傳統服藥法


半夏曲(用齊半夏,選極大者,水浸2-3日,以透心去灰為度,用生薑自然汁1茶匙,同煅白礬4兩煎化,將半夏為粗末,拌勻曬乾,隨症用)1斤,牛膽南星10兩,橘紅8兩,楂肉8兩,瓜蔞仁8兩(去油),枳實8兩,蘿蔔子8兩(炒),茯苓8兩,白朮8兩,黃連8兩,香附6兩(用青鹽2兩,水浸,炒),枯黃芩6兩(微炒),甘草6兩,真紫蘇子6兩,好沈香2兩,白芥子3兩。
老痰,加天門冬肉4兩,青礞石2兩(消煅)。
健脾胃,化痰涎,寬胸膈,進飲食。
上為細末,竹瀝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1錢5分,食遠或臨睡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化痰、理氣消積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多痰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清氣滌痰丸, 出處:《遵生八箋》卷十八。 組成: 清氣滌痰丸(《遵生八箋》卷十八。)出處:《遵生八箋》卷十八。組成:半夏曲(用齊半夏,選極大者,水浸2-3日,以透心去灰爲度,用生薑自然汁1茶匙,同煅白礬4兩煎化,將半夏爲粗末,拌勻曬乾,随症用)1斤,牛膽南星10兩,橘紅8兩,楂肉8兩,瓜蔞仁8兩(去油),枳實8兩,蘿蔔子8兩(炒),茯苓8兩,白朮8兩,黃連8兩,香附6兩(用青鹽2兩,水浸,炒),枯黃芩6兩(微炒),甘草6兩,真紫蘇子6兩,好沉香2兩,白芥子3兩。主治:健脾胃,化痰涎,寬胸膈,進飲食。 。 主治:健脾胃,化痰涎,寬胸膈,進飲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