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金膏

LIU JIN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7

熱/寒比例

偏寒 (0.65)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0%
胃經 14%
肝經 12%
心經 11%
大腸經 9%
脾經 7%
膽經 7%
小腸經 6%
膀胱經 4%
心包經 3%
三焦經 2%
肺經
胃經
肝經
心經
大腸經
脾經
膽經
小腸經
膀胱經
心包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流金膏中包含石膏,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止渴的功效。流金膏主要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石膏可以清熱解毒,消除病竈,達到緩解咽喉疼痛、消腫止痛的效果。
  2. 涼血止血:石膏亦具有涼血止血的作用。流金膏中加入石膏,除了清熱解毒外,還可以涼血止血,減輕熱毒所致的出血症狀,如鼻衄、牙齦出血等。

總而言之,流金膏中加入石膏,旨在清熱解毒、涼血止血,達到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

流金膏中加入大黃,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大作用:

1. 清熱瀉火:大黃味苦寒,入胃、大腸經,能瀉熱解毒,清瀉胃腸實熱,對於流金膏所治療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具有明顯的清熱瀉火作用。

2. 瀉下通便:大黃性寒,能瀉熱通便,對於流金膏所治療的便祕等症狀,具有良好的通便作用。

此外,大黃還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有利於傷口癒合,因此在流金膏中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流金膏中包含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黃芩性寒,味苦,入肺、胃、膽經,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瀉、止血生肌的功效。流金膏多用於治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牙齦腫痛等症,而黃芩的清熱解毒作用可以有效緩解炎症,消腫止痛。
  2. 涼血止血: 黃芩還有涼血止血的作用,對於流金膏治療的某些出血症狀,例如牙齦出血,有一定的輔助作用。

總而言之,黃芩在流金膏中發揮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幫助治療多種咽喉及口腔疾病。

流金膏中包含橘紅,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功效:

  1. 燥濕化痰: 橘紅味辛性溫,入肺經,能燥濕化痰,對於痰濕阻肺、咳嗽痰多者,可起到化痰止咳的作用。
  2. 理氣止咳: 橘紅具有理氣寬中之效,能疏肝理氣,對於氣滯痰阻、咳嗽氣喘者,可起到理氣止咳的功效。

因此,橘紅在流金膏方劑中,有助於化痰止咳,理氣寬中,達到治療咳嗽、痰多等症狀的效果。

流金膏中加入連翹,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藥性,與方劑整體功效相輔相成。

連翹性寒,味苦,入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之效。流金膏主要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乳癰等病症。連翹的清熱解毒之效,可有效地清除體內的熱毒,消散腫痛,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療效。

流金膏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止痛: 川芎味辛性溫,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流金膏用於治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而川芎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緩解炎症,達到止痛消腫的效果。
  2. 疏風解表: 川芎還具有一定的疏風解表作用,可散寒解表,對於因風寒引起的咽喉腫痛,也有一定的輔助治療效果。

因此,流金膏中加入川芎,可綜合發揮其活血止痛、疏風解表的功效,增強藥效,使治療效果更顯著。

流金膏中加入桔梗,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1. 宣肺利咽: 桔梗味辛甘,性平,入肺經,具有宣肺利咽、化痰止咳的功效。流金膏主要用於治療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桔梗的宣肺利咽作用可以有效緩解咽喉不適,促進痰液排出。
  2. 排膿生肌: 桔梗還具有排膿生肌的作用,可以促進傷口癒合,對於咽喉部位的炎症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流金膏中加入桔梗,可以發揮其宣肺利咽、排膿生肌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更好的療效。

流金膏中包含川貝母,主要源於其潤肺止咳、清熱化痰的功效。川貝母性寒,味甘苦,入肺經,能清熱解毒,散結消腫,並能潤肺止咳,化痰止喘。對於流金膏所針對的熱痰阻肺、咳嗽喘息等症狀,川貝母能有效清熱化痰,並潤肺止咳,緩解病症,起到協同其他藥材,達到治療效果的作用。

流金膏中含有天南星,主要基於其燥濕化痰、散風止痙的功效。

天南星味辛、苦,性溫,入肺、脾經。其辛散之性可燥濕化痰,針對痰濕阻肺、咳嗽氣喘等症狀;溫燥之性可散風止痙,適用於風寒痰阻、驚癇抽搐等症。

流金膏以天南星配伍其他藥材,旨在疏風化痰、止咳平喘,針對風寒痰阻、咳嗽喘咳等病症。其溫燥之性亦可輔助其他藥材溫肺化痰,達到治療目的。

流金膏中加入薄荷,主要基於其清涼解表、疏風散熱的功效。

薄荷味辛、性涼,入肺經,具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止癢止痛的功效。在流金膏中,薄荷可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對於治療因熱毒引起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

此外,薄荷的清涼特性有助於緩解炎症反應,促進局部血液循環,進一步增強療效。

流金膏中加入香附,主要考量其疏肝解鬱、理氣止痛的功效。

香附味辛、苦,性溫,歸肝、脾經,能行氣解鬱,調和肝脾。流金膏多用於治療肝氣鬱結、氣滯血瘀所致的胸脅疼痛、乳房脹痛、月經不調等症。香附能疏肝理氣,解鬱散結,緩解肝氣鬱結導致的疼痛,同時也能促進氣血運行,改善乳房脹痛等症狀。

此外,香附還有利水消腫的作用,能幫助消除因氣滯水停而導致的腫脹,配合其他藥物,能更有效地治療流金膏所針對的疾病。

主治功效


流金膏主治功效分析

組成分析

根據古文記載,流金膏由以下藥物組成:

  • 石膏(微煅研細):二兩
  • 大黃(錦紋者,酒浸半日,蒸曬九次):二兩
  • 黃芩(酒洗):一兩半(或半兩)
  • 橘紅:一兩半(或半兩)
  • 連翹(去枝酒洗):一兩
  • 川芎:一兩(或無)
  • 桔梗:一兩
  • 貝母:一兩
  • 膽星:五錢(或無)
  • 蘇州薄荷葉:五錢
  • 香附子:五錢(或半兩)

各藥物功效如下:

  • 石膏:清熱瀉火,除煩止渴。
  • 大黃:瀉下攻積,清熱瀉火,涼血解毒,逐瘀通經。
  •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
  • 橘紅:理氣寬中,燥濕化痰。
  • 連翹:清熱解毒,消癰散結,疏散風熱。
  • 川芎:活血行氣,祛風止痛。
  • 桔梗:宣肺,利咽,祛痰,排膿。
  • 貝母:清熱潤肺,化痰止咳。
  • 膽星:燥濕化痰,祛風止痙,散結消腫。
  • 薄荷:疏散風熱,清利頭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氣。
  • 香附:疏肝理氣,調經止痛。

主治分析

古文記載,流金膏主治“一切火痰咳逆等證”。

治療原理分析

從藥物組成和功效來看,流金膏的治療原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清熱瀉火:方中重用石膏、大黃、黃芩清熱瀉火,針對“火痰”之根本病機。石膏清肺胃之熱;大黃瀉下焦之熱,並能引熱下行;黃芩清上焦之熱,尤擅清肺熱。
  2. 化痰止咳:橘紅、桔梗、貝母、膽星均有化痰止咳之功。橘紅理氣化痰;桔梗宣肺祛痰;貝母潤肺化痰;膽星燥濕化痰。諸藥合用,可有效化解痰熱,緩解咳逆症狀。
  3. 理氣疏風:薄荷、香附疏肝理氣,有助於氣機的暢通,使痰熱得以疏散。川芎活血行氣,可助諸藥通行全身,加強化痰之效。
  4. 清利疏散:連翹清熱解毒,兼能疏散風熱,有助於清除體內之熱毒。

綜上所述,流金膏以清熱瀉火為主,兼以化痰止咳、理氣疏風,諸藥合用,共奏清熱化痰、降逆止咳之功,故可用於治療火痰咳逆等證。

總結:

流金膏是一個以清熱瀉火、化痰止咳為主要功效的方劑,適用於火熱痰濁壅盛所致的咳逆等證。其配伍精當,既針對病因(火熱),又兼顧症狀(咳逆、痰多),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原則。

傳統服藥法


白石膏(微煅,研細末,無滓為度)2兩,大黃(錦紋者;不見鐵器搗碎,如豆大,好酒浸半日,蒸熟曬乾,九蒸九曬為度)2兩,片黃芩(酒洗)1兩半,橘紅1兩半,連翹(去枝,酒洗)1兩,川芎1兩,桔梗1兩,貝母1兩,臘膽半兩,南星半兩,蘇州薄荷葉半兩,香附子半兩。
上藥各精制,為極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每服1丸,午後或臨臥細嚼。
忌酒、面、諸濕熱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咳血咳嗽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流金膏, 出處:《醫統》卷四十三引《經驗方》。 組成:白石膏(微煅,研細末,無滓爲度)2兩,大黃(錦紋者;不見鐵器搗碎,如豆大,好酒浸半日,蒸熟曬乾,九蒸九曬爲度)2兩,片黃芩(酒洗)1兩半,橘紅1兩半,連翹(去枝,酒洗)1兩,川芎1兩,桔梗1兩,貝母1兩,臘膽半兩,南星半兩,蘇州薄荷葉半兩,香附子半兩。 主治:火痰咳逆。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