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清丸

SHANG QING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奇效良方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8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9%
肝經 17%
胃經 10%
心經 10%
脾經 8%
大腸經 6%
膽經 6%
三焦經 4%
心包經 4%
小腸經 4%
膀胱經 4%
腎經 4%
肺經
肝經
胃經
心經
脾經
大腸經
膽經
三焦經
心包經
小腸經
膀胱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21

方劑組成解釋

上清丸方劑中包含川芎,主要原因有二:

  1. 疏散風熱,清熱解毒: 川芎味辛、性溫,入肝、膽經,具有疏散風熱、活血行氣、清熱解毒之效。上清丸主要用於治療風熱上攻所致的頭痛、目赤、咽痛等症,而川芎能有效疏散風熱,並將熱邪引導下行,達到清熱解毒的作用。
  2. 活血通絡,止痛: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功效。上清丸中常配伍其他清熱解毒藥物,而川芎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並有助於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達到止痛的效果。

上清丸方劑中包含連翹,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 連翹性寒,味苦,入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能有效治療風熱感冒、咽喉腫痛、目赤腫痛等症狀,與上清丸清熱解毒的功效相符。
  2. 宣肺利咽: 連翹能宣肺利咽,散風熱於上焦,對於因風熱犯肺引起的咳嗽、痰多、咽喉疼痛等症狀有較好的治療效果,與上清丸治療風熱犯肺的功效相契合。

上清丸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風散寒,通竅止痛:白芷性溫,具有疏散風寒、通竅止痛的功效。上清丸主治風熱上攻,鼻竅不通,頭痛發熱等症,白芷可幫助疏散風邪,暢通鼻竅,緩解頭痛,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2. 宣通鼻竅,引藥上行:白芷氣味芳香,能宣通鼻竅,引導藥力上行,使藥物更有效地作用於鼻腔及頭部。上清丸中其他藥物如薄荷、荊芥等,也具有疏風散寒、清熱解毒的作用,白芷的加入可以引導這些藥物更有效地作用於病竈。

上清丸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熱: 防風性味辛溫,具有疏散風熱、止痛止癢的功效。上清丸主要用於治療風熱上攻引起的鼻塞、流涕、頭痛、咽痛等症狀,防風能有效疏散風熱,使症狀得到緩解。
  2. 透疹止癢: 上清丸也用於治療麻疹等出疹性疾病,防風能夠促進疹子透發,並止癢,防止因搔抓引起的感染。

因此,防風在疏散風熱透疹止癢兩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是上清丸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上清丸中包含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 大黃性寒,味苦,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的功效。上清丸主治上焦熱盛,症狀如頭痛、目赤、咽喉腫痛、口渴、便祕等,而大黃能有效清瀉上焦熱邪,使熱邪得以清除,達到治療目的。
  2. 通腑導滯: 上清丸中常與其他清熱藥物配伍,如黃芩、梔子等,共同起到清熱解毒的作用。而大黃能通利腸道,促進熱邪排出體外,配合其他藥物,更能有效地清除上焦熱邪,使病情得到緩解。

上清丸中包含菊花,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平肝明目的功效。菊花性涼,味甘苦,入肺、肝經,具有疏散風熱、清肝明目之效。

方劑中加入菊花,可以針對上焦熱盛、頭昏腦脹、目赤腫痛等症狀,起到清熱解毒、平肝明目的作用。例如,上清丸主要用於治療風熱上攻、頭痛目赤、咽喉腫痛等症,而菊花可以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緩解這些症狀。

上清丸中包含薄荷,主要由於其具有以下兩個功效:

  1. 清熱解表: 薄荷性涼,味辛,具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之效。上清丸主治風熱上攻所致的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薄荷可有效清熱解表,緩解這些症狀。
  2. 宣通鼻竅: 薄荷芳香氣味能通鼻竅,促進鼻腔分泌物的排出,有助於改善鼻塞、流涕等症狀。

因此,上清丸中加入薄荷,可發揮清熱解表、宣通鼻竅的功效,達到治療風熱感冒的療效。

上清丸中加入桔梗,主要基於其宣肺利咽排膿消腫的功效。

桔梗味辛,性平,入肺經,具有宣肺開音的作用,可以解除肺氣鬱閉,改善聲嘶、咳嗽等症狀。同時,桔梗還有利咽排膿的功效,能幫助咽喉部位的炎症消散,促進膿液排出。

上清丸作為治療上呼吸道感染的常用方劑,其組成中包含桔梗,正是為了發揮其宣肺利咽、排膿消腫的功效,達到治療咽喉腫痛、聲嘶、咳嗽等症狀的目的。

上清丸中含有黃柏,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燥濕: 黃柏性寒,味苦,入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效。上清丸主要用於治療上焦熱證,如頭痛、目赤、口渴、鼻塞等,而黃柏能清泄上焦之熱,故列為方中要藥。
  2. 利濕通淋: 黃柏能利濕通淋,對於濕熱下注所致的小便不利、淋痛等症狀,亦有良好療效。上清丸亦可用於治療濕熱下注的膀胱炎,黃柏在此起到利濕通淋、清熱解毒的作用。

上清丸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其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1. 清熱燥濕:上清丸旨在治療上焦熱證,如頭痛、目赤、鼻塞等。黃芩性寒,味苦,入肺、胃、膽經,能清熱瀉火,燥濕止瀉,可有效清除上焦之熱邪,達到清熱解毒之效。

2. 瀉火解毒:上清丸中常見的病因包括外感風熱、內火上炎等。黃芩苦寒之性,能瀉肺火、胃火,並解熱毒,可有效控制病情發展,防止熱邪進一步侵犯。

上清丸中包含梔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 梔子味苦寒,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上清丸用於治療熱病上炎所致的頭痛、目赤、咽痛、口渴、便祕等症狀,梔子能有效清泄上焦的熱邪,達到降火止痛的效果。
  2. 利濕退黃: 梔子亦能利濕退黃,對於熱毒蘊結、濕熱內阻所致的黃疸、小便赤澀等症狀也有療效。上清丸中包含的黃芩、黃連等藥材同樣具有清熱利濕的功效,與梔子共同作用,增強清熱利濕的效果。

上清丸中包含荊芥,主要基於其疏散風熱清熱解毒的功效。

荊芥性辛溫,入肺經,具有疏散風熱、解表透疹、利咽止咳的功效。上清丸主要用於治療外感風熱、上焦熱盛所致的頭痛、發熱、鼻塞流涕、咽喉腫痛等症狀。荊芥在此方中起到疏散風熱、宣通鼻竅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清熱解毒、宣肺止咳的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上清丸」,主要成分是:川芎、連翹、白芷、防風、大黃、菊花、薄荷、桔梗、黃柏、黃芩、梔子、荊芥。

中藥方劑「 上清丸 」主治功效

  • 肺部和胃部積累過多的熱氣,從而導致風火牙痛,頭暈目眩,大便祕結,小便赤黃。

中藥方劑「 上清丸 」組成介紹

川芎

  • 活血化瘀
  • 祛風除濕
  • 理氣行氣
  • 活絡止痛
  • 燥溼
  • 補血
  • 強筋骨

連翹

  • 清熱瀉火
  • 散風熱
  • 清熱解毒
  • 散結
  • 排膿
  • 利水消腫
  • 止嘔

白芷

  • 發汗解表
  • 祛風除濕
  • 利水消腫
  • 固崩止帶
  • 散風寒
  • 活絡止痛
  • 燥濕
  • 排膿
  • 止咳化痰

防風

  • 散風邪
  • 解表發汗
  • 活血止痛
  • 祛風除濕
  • 解毒透疹

大黃

  • 清熱利尿
  • 瀉下
  • 止血
  • 活血化瘀
  • 清熱解毒
  • 降氣
  • 清熱涼血
  • 清熱瀉火

菊花

  • 清熱解毒
  • 發汗解表
  • 清熱瀉火
  • 散風熱
  • 止咳化痰
  • 解毒
  • 清肝明目
  • 平肝息風
  • 安神

薄荷

  • 發汗解表
  • 清利咽喉
  • 透疹
  • 止血
  • 降氣
  • 透疹
  • 疏肝解鬱
  • 清熱解毒
  • 消暑

桔梗

  • 宣肺
  • 利咽
  • 祛痰
  • 排膿
  • 破血消癥
  • 止血
  • 清熱解毒

黃柏

  • 燥濕
  • 清熱瀉火
  • 清熱解毒
  • 滋陰和解毒

黃芩

  • 清熱燥濕
  • 瀉火解毒
  • 涼血止血
  • 除熱安胎
  • 清熱瀉下
  • 排膿消腫
  • 清熱解毒
  • 降氣
  • 利尿

梔子

  • 止血
  • 清熱解毒
  • 清熱瀉火
  • 清熱利濕
  • 清熱涼血
  • 清熱利尿

荊芥

  • 散風寒
  • 發汗解表
  • 祛風除濕
  • 止癢
  • 止血
  • 活絡止痛
  • 透疹
  • 消食化積
  • 斂瘡

中藥方劑「 上清丸 」總結

中藥方劑「上清丸」,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清熱瀉火、散風除濕、活血止痛、止血利水、清肝明目、平肝息風、安神等功效。臨牀上,常被用於治療風熱感冒、咽喉腫痛、口腔潰瘍、咳嗽、痰多、肝火上亢、目赤腫痛、肝陽上亢、頭痛眩暈、失眠、焦慮等症狀。

需要注意的是,中藥方劑的使用應根據具體情況,辨證論治,以免誤用。

傳統服藥法


薄荷(取頭末)4兩,川百藥煎(黑餅者)4兩,桔梗1兩,寒水石(生用)1上兩5錢,砂仁(頭末)3錢,甘松2錢,玄明粉2錢5分。
清上焦之熱。
以甘草膏為丸。
口噙化。甚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上清丸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痛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上清丸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上清丸, 出處:《活人心統》卷一。 組成:硼砂3錢,川芎4錢,薄荷1兩,桔梗2錢,冰片2分,玄明粉2錢。 主治:上焦火盛,口乾;痰火證。

上清丸, 出處:《便覽》卷一。 組成:玄參5錢,烏梅3個,薄荷葉1斤,川芎2兩,防風2兩,桔梗5錢,砂仁5錢,甘草4兩(一方加硼砂5錢)。 主治:咽喉腫痛,痰涎壅盛、堵塞。

上清丸, 出處:《活人方》卷一。 組成:薄荷葉4兩,粉甘草1兩,官硼砂5錢,嫩桔梗1兩。 主治:火刑金燥,熱極生風,痰凝喘嗽,口燥舌乾,咽喉腫痛,鼻息不利,上焦一切浮火之症。

上清丸, 出處:《古今醫鑑》卷九。 組成:薄荷葉3兩,硼砂5錢,天花粉1兩,天竺黃5錢,風化消1兩,百藥煎1兩,防風1兩,孩兒茶1兩,桔梗7錢,甘草1兩。 主治:口舌痛,生瘡。

上清丸, 出處:《丹溪心法附餘》卷十一。 組成:百藥煎4兩,薄荷(淨末)4兩,縮砂仁1兩,片腦1錢,玄明粉5錢,甘松5錢,桔梗5錢,訶子5錢,硼砂5錢,寒水石1兩。 主治:清聲潤肺,寬膈化痰,爽氣寧神。主治:口舌生瘡,咽喉腫痛,咳嗽煩熱。

上清丸, 出處:《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組成:川芎16兩,連翹96兩,白芷96兩,防風32兩,大黃192兩,菊花96兩,薄荷16兩,桔梗32兩,黃柏64兩,黃芩160兩,梔子(炒)32兩,荊芥16兩。 主治:清熱散風,消腫止痛。主治:肺胃積熱、風火牙痛,頭目眩暈,大便秘結,小便赤黃。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