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清丸

SHANG QING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奇效良方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8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9%
肝經 17%
心經 10%
胃經 10%
脾經 8%
膽經 6%
大腸經 6%
小腸經 4%
膀胱經 4%
心包經 4%
三焦經 4%
腎經 4%
肺經
肝經
心經
胃經
脾經
膽經
大腸經
小腸經
膀胱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4-01-29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上清丸 」介紹

中藥方劑「上清丸」,主要成分是:川芎、連翹、白芷、防風、大黃、菊花、薄荷、桔梗、黃柏、黃芩、梔子、荊芥。

中藥方劑「 上清丸 」主治功效

  • 肺部和胃部積累過多的熱氣,從而導致風火牙痛,頭暈目眩,大便祕結,小便赤黃。

中藥方劑「 上清丸 」組成介紹

川芎

  • 活血化瘀
  • 祛風除濕
  • 理氣行氣
  • 活絡止痛
  • 燥溼
  • 補血
  • 強筋骨

連翹

  • 清熱瀉火
  • 散風熱
  • 清熱解毒
  • 散結
  • 排膿
  • 利水消腫
  • 止嘔

白芷

  • 發汗解表
  • 祛風除濕
  • 利水消腫
  • 固崩止帶
  • 散風寒
  • 活絡止痛
  • 燥濕
  • 排膿
  • 止咳化痰

防風

  • 散風邪
  • 解表發汗
  • 活血止痛
  • 祛風除濕
  • 解毒透疹

大黃

  • 清熱利尿
  • 瀉下
  • 止血
  • 活血化瘀
  • 清熱解毒
  • 降氣
  • 清熱涼血
  • 清熱瀉火

菊花

  • 清熱解毒
  • 發汗解表
  • 清熱瀉火
  • 散風熱
  • 止咳化痰
  • 解毒
  • 清肝明目
  • 平肝息風
  • 安神

薄荷

  • 發汗解表
  • 清利咽喉
  • 透疹
  • 止血
  • 降氣
  • 透疹
  • 疏肝解鬱
  • 清熱解毒
  • 消暑

桔梗

  • 宣肺
  • 利咽
  • 祛痰
  • 排膿
  • 破血消癥
  • 止血
  • 清熱解毒

黃柏

  • 燥濕
  • 清熱瀉火
  • 清熱解毒
  • 滋陰和解毒

黃芩

  • 清熱燥濕
  • 瀉火解毒
  • 涼血止血
  • 除熱安胎
  • 清熱瀉下
  • 排膿消腫
  • 清熱解毒
  • 降氣
  • 利尿

梔子

  • 止血
  • 清熱解毒
  • 清熱瀉火
  • 清熱利濕
  • 清熱涼血
  • 清熱利尿

荊芥

  • 散風寒
  • 發汗解表
  • 祛風除濕
  • 止癢
  • 止血
  • 活絡止痛
  • 透疹
  • 消食化積
  • 斂瘡

中藥方劑「 上清丸 」總結

中藥方劑「上清丸」,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清熱瀉火、散風除濕、活血止痛、止血利水、清肝明目、平肝息風、安神等功效。臨牀上,常被用於治療風熱感冒、咽喉腫痛、口腔潰瘍、咳嗽、痰多、肝火上亢、目赤腫痛、肝陽上亢、頭痛眩暈、失眠、焦慮等症狀。

需要注意的是,中藥方劑的使用應根據具體情況,辨證論治,以免誤用。

傳統服藥法


薄荷(取頭末)4兩,川百藥煎(黑餅者)4兩,桔梗1兩,寒水石(生用)1上兩5錢,砂仁(頭末)3錢,甘松2錢,玄明粉2錢5分。
清上焦之熱。
以甘草膏為丸。
口噙化。甚妙。

方劑組成解釋


上清丸由川芎、連翹、白芷、防風、大黃、菊花、薄荷、桔梗、黃柏、黃芩、梔子、荊芥等中藥組成,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痛的功效。其中,川芎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的功效;連翹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白芷具有祛風除濕、消腫止痛的功效;防風具有祛風解表、止痙止痛的功效;大黃具有瀉下通便、清熱解毒的功效;菊花具有疏散風熱、清肝明目、解毒的功效;薄荷具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解毒的功效;桔梗具有宣肺利咽、化痰止咳的功效;黃柏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梔子具有清熱利濕、涼血解毒的功效;荊芥具有發散風寒、透表解表、止痛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上清丸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痛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上清丸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上清丸, 出處:《活人心統》卷一。 組成:硼砂3錢,川芎4錢,薄荷1兩,桔梗2錢,冰片2分,玄明粉2錢。 主治:上焦火盛,口乾;痰火證。

上清丸, 出處:《便覽》卷一。 組成:玄參5錢,烏梅3個,薄荷葉1斤,川芎2兩,防風2兩,桔梗5錢,砂仁5錢,甘草4兩(一方加硼砂5錢)。 主治:咽喉腫痛,痰涎壅盛、堵塞。

上清丸, 出處:《活人方》卷一。 組成:薄荷葉4兩,粉甘草1兩,官硼砂5錢,嫩桔梗1兩。 主治:火刑金燥,熱極生風,痰凝喘嗽,口燥舌乾,咽喉腫痛,鼻息不利,上焦一切浮火之症。

上清丸, 出處:《古今醫鑑》卷九。 組成:薄荷葉3兩,硼砂5錢,天花粉1兩,天竺黃5錢,風化消1兩,百藥煎1兩,防風1兩,孩兒茶1兩,桔梗7錢,甘草1兩。 主治:口舌痛,生瘡。

上清丸, 出處:《丹溪心法附餘》卷十一。 組成:百藥煎4兩,薄荷(淨末)4兩,縮砂仁1兩,片腦1錢,玄明粉5錢,甘松5錢,桔梗5錢,訶子5錢,硼砂5錢,寒水石1兩。 主治:清聲潤肺,寬膈化痰,爽氣寧神。主治:口舌生瘡,咽喉腫痛,咳嗽煩熱。

上清丸, 出處:《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組成:川芎16兩,連翹96兩,白芷96兩,防風32兩,大黃192兩,菊花96兩,薄荷16兩,桔梗32兩,黃柏64兩,黃芩160兩,梔子(炒)32兩,荊芥16兩。 主治:清熱散風,消腫止痛。主治:肺胃積熱、風火牙痛,頭目眩暈,大便秘結,小便赤黃。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