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加味滾痰丸中添加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瀉熱通腑,化痰止咳:大黃性寒,味苦,入肝、脾、大腸經,具有瀉熱通腑、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痰濁壅滯,多因熱邪內鬱,阻滯氣機所致。大黃瀉熱通腑,可使痰濁得以降解,氣機得以降順,從而達到化痰止咳之效。
-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加味滾痰丸中其他藥物如半夏、陳皮等,主要作用於化痰止咳,而大黃則能協助其清熱解毒,使痰濁更易化解,從而增強整體療效。
加味滾痰丸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燥濕: 黃芩性寒,味苦,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方中加入黃芩,可有效清解肺熱,祛除痰濕,使痰液易於排出。
- 降逆止嘔: 黃芩可降氣止嘔,對於因肺熱痰盛引起的咳嗽、氣喘、嘔吐等症狀,有輔助治療作用。此外,黃芩還能減少痰液的粘稠度,使其更容易咳出。
加味滾痰丸中加入天南星,主要是考慮其燥濕化痰的功效。天南星性溫,味辛,歸肺、脾經,具有祛風止痙、燥濕化痰、消腫止痛的功效。
該方劑以化痰止咳為主要功效,而天南星能燥濕化痰,配合其他藥材,可促進痰液排出,達到止咳平喘的效果。同時,天南星還具有祛風止痙的功效,對於痰濁阻滯所致的咳嗽喘息、痰多胸悶、肢體麻木等症狀,也有較好的療效。
加味滾痰丸中加入青礞石,主要出於以下兩點考慮:
- 降逆止嘔:青礞石性寒,味辛,入肺、胃經,能降逆止嘔,且其降氣之力強,對於痰熱壅盛,痰涎壅肺所致的嘔吐,能起到較好的治療效果。
- 化痰止咳:青礞石具有化痰止咳之效,與方中其他藥物協同作用,可有效緩解痰熱壅肺所致的咳嗽、痰多等症狀。
加味滾痰丸中加入沉香,主要是利用其 行氣止痛、溫脾暖腎 的功效。沉香性溫,入脾、腎經,能溫暖脾胃,化解寒痰,並能促進氣血運行,緩解胸悶氣短、咳嗽痰多等症狀。
此外,沉香還有 行氣止痛 的作用,可以緩解因寒痰阻滯所引起的胸痛、胃痛等症狀,對於寒性咳嗽、哮喘等疾病也有一定輔助作用。因此,沉香在加味滾痰丸中起著 溫脾化痰、行氣止痛 的重要作用,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達到治療效果。
加味滾痰丸中加入橘紅,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燥濕化痰: 橘紅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燥濕化痰之效。對於痰濕阻肺所致的咳嗽、痰多、胸悶等症狀,橘紅能有效祛除痰濕,使呼吸通暢。
- 理氣止咳: 橘紅還具有理氣止咳的作用,可疏肝解鬱,寬胸散結,緩解因氣滯血瘀導致的咳嗽。
因此,加味滾痰丸中加入橘紅,能起到化痰止咳、理氣止痛的功效,對於痰多咳嗽、胸悶氣喘等症狀有較好的治療作用。
主治功效
加味滾痰丸主治功效與治療原理分析
組成與功效
加味滾痰丸出自《丹臺玉案》,由以下藥材組成:
- 大黃 (六兩,蒸曬九次):通便瀉下,蕩滌熱結,活血祛瘀。
- 黃芩 (五兩,酒炒):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清上焦之火。
- 膽星 (二兩,即天南星經膽汁製):祛風痰,清熱解毒,豁痰開竅。
- 青礞石 (二兩,煆燒):重鎮墜痰,平肝潛陽,鎮驚安神。
- 沉香 (二兩):行氣止痛,溫中止嘔,降逆下氣。
- 橘紅 (二兩):理氣化痰,燥濕和胃,降逆止嘔。
主治功效
加味滾痰丸主治諸般痰症,尤其適用於痰火內擾,矇蔽心竅所致的失心喪志、癲狂癇病。
治療原理
本方以大黃峻下,蕩滌熱結,使痰熱從下而去;黃芩清上焦之火,釜底抽薪,使痰無所生;膽星豁痰開竅,祛風解毒,直搗病竈;青礞石重鎮墜痰,平肝潛陽,使痰火不易上擾;沉香行氣止痛,降逆下氣,使氣順則痰降;橘紅理氣化痰,燥濕和胃,使痰有所制,胃氣得安。
諸藥合用,共奏清熱瀉火,豁痰開竅,鎮驚安神之功。其治療原理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 釜底抽薪,清熱化痰:黃芩清上焦之火,釜底抽薪,從源頭上減少痰的產生。
- 峻下瀉火,蕩滌痰熱:大黃峻下瀉火,使痰熱從下而去,釜底抽薪,清熱化痰。
- 豁痰開竅,直搗病竈:膽星祛風痰,清熱解毒,直搗病竈,使痰得以清除。
- 重鎮墜痰,平肝潛陽:青礞石重鎮墜痰,平肝潛陽,使痰火不易上擾,心神得以安定。
- 行氣降逆,調暢氣機:沉香行氣止痛,降逆下氣,使氣順則痰降,氣機調暢則臟腑功能恢復正常。
- 理氣化痰,燥濕和胃:橘紅理氣化痰,燥濕和胃,使痰有所制,胃氣得安,則痰無所生。
綜上所述,加味滾痰丸通過清熱、瀉下、豁痰、開竅、鎮驚、安神等多種途徑,達到治療痰火內擾所致諸般痰症、失心喪志、癲狂癇病的目的。
傳統服藥法
大黃6兩(蒸、曬九次),黃芩5兩(酒炒),膽南星2兩,青礞石(消煅)2兩,沈香2兩,橘紅2兩。
上為細末,竹瀝為丸。
每服3錢,空心白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加味滾痰丸具有瀉下通便的功效,因此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體弱者慎用。服用本品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加味滾痰丸, 出處:《玉案》卷三。 組成:大黃6兩(蒸、曬9次),黃芩5兩(酒炒),膽南星2兩,青礞石(消煅)2兩,沉香2兩,橘紅2兩。 主治:諸般痰症,失心喪志,癲狂癇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