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化風丹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瀉火,解毒消腫:黃連味苦寒,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消腫的功效。化風丹主要用於治療風熱痰火引起的各種病症,如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言語不清等。黃連可以清熱瀉火,消散風熱之邪,從根本上治療病症。
- 抑制風熱上擾:風熱上擾常導致頭昏腦脹、神志不清等症狀。黃連可以清熱降火,抑制風熱上擾,使神志清醒,症狀緩解。
總之,黃連在化風丹中起到清熱瀉火、解毒消腫、抑制風熱上擾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化風丹中加入橘紅,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燥濕化痰:橘紅味辛、性溫,具有燥濕化痰、理氣止咳的功效。化風丹主治風寒濕邪阻肺,痰多咳嗽,而橘紅可以有效地清除肺部濕痰,促進氣機通暢,達到止咳化痰的效果。
- 疏散風寒:橘紅還具有疏散風寒的作用,能夠幫助驅散風寒濕邪,解除風邪對肺部的侵襲,進一步緩解咳嗽、氣喘等症狀。
綜上所述,橘紅在化風丹中的加入,不僅可以幫助燥濕化痰,更能疏散風寒,從而達到治療風寒濕邪阻肺,痰多咳嗽的功效。
化風丹中加入白僵蠶,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祛風止痙:白僵蠶性寒,味辛,入肝經,具有息風止痙、解毒散結的功效。對於風邪入絡、筋脈拘攣、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症狀,白僵蠶可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起到祛風止痙的作用。
- 化痰散結:白僵蠶亦可化痰散結,對於痰濁阻絡、氣血瘀滯所致的肢體麻木、語言不利等症狀,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化風丹中加入白僵蠶,可有效地發揮其祛風止痙、化痰散結的功效,達到治療風痰阻絡、筋脈拘攣等疾病的目的。
化風丹中包含天南星,主要源於其祛風止痙的功效。天南星性溫,味辛,歸肺、脾經,具有燥濕化痰、祛風止痙的功效。其對於風痰阻絡、肢體麻木、痙攣抽搐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此外,天南星還有消腫止痛的作用,對於風濕痺痛、跌打損傷等症狀也有輔助療效。因此,化風丹中加入天南星,有助於治療風寒痰濕引起的各種疾病,尤其是風濕痺痛、肢體麻木、痙攣抽搐等症狀。
化風丹中加入枳實,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 枳實味苦、酸,性寒,入肝、脾經。其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功效,能緩解肝氣鬱結、氣機不暢所致的疼痛。化風丹多用於治療風寒濕痹、筋骨疼痛,枳實能助其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緩解疼痛。
- 消食導滯,通腑利水: 枳實還具消食導滯、通腑利水之功,可促進脾胃運化,改善水濕代謝。化風丹中可能含有其他滋補類藥材,枳實能避免藥材過於滋膩,防止藥物積滯,有助於藥效發揮。
化風丹中加入大黃,主要是針對其瀉火通便的功效。
- 清熱瀉火:化風丹主治風熱痰火鬱結之症,大黃性寒,入肝膽經,能清熱瀉火,降肝火,並能燥濕化痰,有助於清熱解毒,緩解風熱之邪。
- 通腑泄熱:風熱鬱結,易導致腸胃燥熱,便祕等症狀,大黃具有通腑泄熱之效,能促進腸胃蠕動,排泄體內積熱,從而達到涼血解毒,疏風散熱的作用。
總而言之,化風丹中加入大黃,主要是利用其清熱瀉火,通腑泄熱的功效,以達到疏風散熱,化痰止咳,涼血解毒的目的。
化風丹方劑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燥濕,解毒消腫: 黃芩性寒,味苦,入肺、胃、膽、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解毒消腫的功效。化風丹主要用於治療風熱襲肺、痰熱壅肺所致的咳嗽、氣喘等症,黃芩能清熱解毒,燥濕化痰,與其他藥物共同發揮清熱化痰,宣肺止咳的功效。
- 抑制炎症,保護肺部: 黃芩中含有黃芩苷等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作用,能夠抑制肺部的炎症反應,保護肺部組織免受損傷。化風丹方劑中加入黃芩,有助於緩解肺部炎症,促進肺部的修復,改善咳嗽、氣喘等症狀。
化風丹方劑中加入沉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行氣止痛:沉香性溫,具有行氣止痛、溫中止痛的功效。化風丹主要治療風寒濕痹所致的肢體麻木、疼痛、屈伸不利等症狀,沉香有助於疏通經絡,緩解疼痛,改善肢體麻木。
- 溫陽散寒:沉香能溫陽散寒,有助於驅散體內寒邪,改善風寒濕痹引起的畏寒肢冷等症狀。沉香的溫陽作用,可以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溫經散寒、化風止痛的效果。
因此,沉香在化風丹方劑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有助於提升整體療效。
化風丹方劑中包含鈎藤,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平肝,息風止痙: 鈎藤味甘、性涼,入肝經,具有清熱平肝、息風止痙之效。其能清熱瀉火,平息肝陽上亢,並抑制痙攣,對於肝陽上亢、風熱內擾所致的眩暈、頭痛、抽搐等症狀,均有較好的療效。
- 疏通經絡,活血化瘀: 鈎藤具有疏通經絡、活血化瘀之功效。其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炎症消散,對於風寒濕邪阻滯經絡所致的麻木、疼痛等症狀,亦有一定的療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化風丹」,主要成分是:黃連,橘紅,白僵蠶,天南星,枳實,大黃,黃芩,沉香,鈎藤。
黃連
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可治療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等症狀。
橘紅
性溫味辛,歸肺、脾二經,具有理氣化痰、健脾和胃、補陽益氣、散結、燥濕等功效。橘紅常用於治療陽虛氣弱、脾胃虛寒、痰濕咳嗽、瘰癧、乳癰、痰核、水腫、痞塊、吐血衄血、咳喘痰多、食慾不振、胸悶脘痞等症。
白僵蠶
性辛、寒,入肝、肺經,具有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清熱解毒、清肺熱利咽、散結等功效。可治療肝風上擾、眩暈、頭痛、目赤翳障、風濕性關節炎、腰腿痛、咳嗽、痰多、肺熱咳嗽、咽喉腫痛、口瘡、癰腫、疔瘡、症瘕、痛症等症狀。
天南星
性味辛、溫,歸肺、脾經,具有溫化寒痰、祛風除濕、止咳化痰、降氣、燥濕、利水消腫等功效。可治療寒痰阻肺引起的咳嗽、氣喘、胸悶;風濕痺痛、中風、癲癇、破傷風;各種咳喘痰多、痰難咯出之症;胸悶、脹氣、食積不化;風濕性關節炎、痛風、腳氣病等濕熱病症;水腫、淋閉、瘡腫、癰疽等症。
枳實
性溫味酸苦,歸脾胃大腸經。具有理氣行氣、降逆化痰、寬中消脹之效。能行氣化痰消痞,破氣除滿止痛,清熱化痰、平喘止咳。富含橙皮苷、鉀、鈣、維生素C等,有收斂、止瀉、解毒、利尿之功。此外,枳實還具有消食化積、補氣功效,能促進新陳代謝,增強抵抗力與免疫力。
大黃
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大黃清熱利尿,可治療實熱便祕、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疸。大黃瀉下,可治療熱結便祕、實熱結而兼氣血虛虧、脾陽不足、冷積便祕、濕熱痢疾初起、食積腹痛等症。大黃止血,可治療血熱妄行所致之吐血、衄血等症。大黃活血化瘀,可治療產後瘀阻腹痛、惡露不盡、瘀血腫痛等症。大黃清熱解毒,可治療實熱便祕、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疸、血熱吐衄、目赤、咽腫、腸癰腹痛、癰腫疔瘡、瘀血經閉、跌打損傷、水火燙傷等。大黃降氣,可治療腹痛、脹氣、嘔吐等消化系統問題。大黃清熱涼血,可治療血熱妄行之吐血、咳血、衄血等症。大黃清熱瀉火,能使感染所致發熱患者和致熱動物體溫明顯降低。
黃芩
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可治外感熱病,中上焦鬱熱所致的壯熱煩渴、面赤脣燥、溲赤便祕、苔黃脈數,濕熱蘊結、腸燥便祕,輕微出血症,如外傷、牙血,肺熱壅遏,肺失清降所致的咳嗽痰稠、咽喉腫痛等症,血熱吐衄,氣鬱不暢,氣逆上衝,皆因氣滯而起,瘡瘍、腫毒、痢疾等熱毒病症,肝臟和膽囊疾病,小便不利等症。
沉香
性溫、味苦,具有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止嘔、止咳平喘、補腎、健脾胃等功效。用於治療脾胃虛寒之脘腹冷痛、寒邪犯胃、嘔吐清水、胃寒久呃、虛喘證、寒凝氣滯之胸腹脹痛、以溫中止嘔、治寒凝氣滯之大腸閉不通、噁心、嘔吐、食慾不振、咳嗽、哮喘、胸悶、上熱下寒、氣逆喘息、大腸虛閉、小便氣淋、男子精冷以及脾腎久虛、水飲停積、上乘肺經之咳嗽短氣、腹脅脹滿、小便不利等症狀。
鈎藤
具有平肝息風、清熱瀉火之功。平肝息風可緩解肝風內動所致的頭痛眩暈、驚癇抽搐、妊娠子癇,清熱瀉火可治熱病、口腔潰瘍、喉嚨痛、牙痛等病症。鈎藤性味甘、微寒,歸肝、腎經。
傳統服藥法
黃連20兩,橘紅20兩,僵蠶(炒)10兩,膽南星40兩,枳實(炒)40兩,大黃160兩,黃芩80兩,沈香10兩,鈎藤10兩。
清熱通便,祛風豁痰。
上為細末,過羅,煉蜜為丸,重5分,朱砂為衣。
每服1丸,1日2次,溫開水送下;三歲以下小兒酌減。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化風丹性味苦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化風丹, 出處:《活幼口議》卷十五。 組成:法制黃牛膽2錢,羌活1錢,獨活1錢,天麻、防風、甘草、荊芥穗、人參、川芎。 主治:去風熱。主治:小兒風癇。
化風丹, 出處:《嬰童百問》卷十。 組成:荊芥、黃芩、防風、羌活、獨活、天麻、膽南星、川芎各等分,辰砂減半,甘草減半(一方加白附子、全蠍、僵蠶)。 主治:小兒瘡疹。
化風丹, 出處:《嬰童百問》卷二。 組成:膽南星、羌活、獨活、防風、天麻、人參(去蘆)、川芎、荊芥、粉草、全蠍各等分(一方加麝香、辰砂)。 主治:涼風化痰,退熱定搐。主治:小兒風癇。
化風丹, 出處:《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組成:黃連20兩,橘紅20兩,僵蠶(炒)10兩,膽南星40兩,枳實(炒)40兩,大黃160兩,黃芩80兩,沉香10兩,鉤藤10兩。 主治:清熱通便,祛風豁痰。主治:小兒急熱驚風,痰涎壅盛,咳嗽氣促,大便乾燥。
化風丹, 出處:《古今醫鑑》卷二。 組成:天南星(牛膽制過)2錢,天麻(煨)1錢,防風(去蘆)1錢,荊芥穗1錢,羌活1錢,獨活(去蘆)1錢,人參(去蘆)1錢,細辛1錢,川芎1錢,木香5分。 主治:一切中風痰厥風癇,牙關緊急,不省人事,及小兒驚風搐搦,角弓反張,發熱痰嗽喘促。
化風丹, 出處:《醫方類聚》卷二十四引《施圓端效方》。 組成:防風2兩,羌活1兩,獨活1兩,麻黃(去根節),白芷3錢,川芎半兩,桂枝半兩,川烏(炮,去皮臍)半兩,藁本(去土)半兩,茯苓(去皮)半兩,白附子半兩,全蠍(去毒)半兩,甘草(炒)半兩,皂角(燒存性)半兩。 主治:一切中風,半身不遂,語言謇澀,神昏錯亂,洗頭破傷,血風驚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