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訊
主治功效
桂枝附子湯
組成:桂枝、甘草、生薑、大棗、附子
整體功效:溫經散寒,通陽化氣
主治:傷寒8-9日,風濕相搏,身體疼煩,不能自轉側,不嘔不渴,脈浮虛而澀者。惡寒發熱,四肢掣痛,難以屈伸,厥,或心下悸,或臍下悸。
桂枝附子湯是治療風寒濕邪侵襲人體,導致肢體疼痛、四肢厥冷、脈象浮虛的方劑。方中桂枝、生薑、大棗辛溫解表,散寒止痛;甘草、附子甘溫補陽,散寒通絡;大棗甘溫益氣,緩和附子之毒。諸藥合用,共奏溫經散寒、通陽化氣之功。
方解:
桂枝附子湯由桂枝、甘草、生薑、大棗、附子組成。桂枝、生薑、大棗辛溫解表,散寒止痛;甘草、附子甘溫補陽,散寒通絡;大棗甘溫益氣,緩和附子之毒。諸藥合用,共奏溫經散寒、通陽化氣之功。
注意事項:
桂枝附子湯有溫補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文獻參考:
傳統服藥法
桂枝4兩(去皮),附子3枚(炮,去皮),生薑3兩(切),大棗12枚(擘),甘草2兩(炙)。祛風溫經,助陽化濕。溫散其風濕,從表而解。
以水6升,煮取2升,去滓溫服,日3次。
傷寒變痹《全國名醫驗案類編》:張幼文,三十二歲,貴胄之子,素因多濕,偶感風寒,發熱惡寒,一身手足盡痛,不能自轉側,脈浮大而緊。風為陽邪,故脈浮大主病進,緊主寒凝,脈症合參,風寒濕三氣合而成痹,桂枝附子湯主之:桂枝四錢,附子一錢半,甘草二錢,大棗六枚,生薑三錢。一日二服,三日舉動如常;繼服平調之劑全愈。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桂枝附子湯, 出處:《傷寒論》。 組成:桂枝4兩(去皮),附子3枚(炮,去皮),生薑3兩(切),大棗12枚(擘),甘草2兩(炙)。 主治:祛風溫經,助陽化濕。溫散其風濕,從表而解。主治:傷寒8-9日,風濕相搏,身體疼煩,不能自轉側,不嘔不渴,脈浮虛而澀者。惡寒發熱,四肢掣痛,難以屈伸,厥,或心下悸,或臍下悸。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
相似度 100%
桂枝加附子湯
相似度 90%
桂枝去芍藥湯
相似度 88%
建中加附子當歸湯
相似度 83%
桂枝去芍藥加麻黃細辛附子湯
相似度 83%
桂枝加附桂湯
相似度 83%
桂枝附子湯去桂加白朮湯
相似度 80%
桂枝去芍藥加皂莢湯
相似度 80%
去桂加白朮湯
相似度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