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桂枝去芍藥加皁莢湯的組成中,包含桂枝,主要原因有二:
一、 溫經散寒: 桂枝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通絡止痛的功效。方中加入桂枝,旨在溫通經脈,驅散寒邪,緩解患者因寒邪凝滯所致的肢體痠痛、發熱畏寒等症狀。
二、 調和營衛: 桂枝能調和營衛,促進氣血運行,改善血液循環。方中運用桂枝,可促進體內陽氣的升發,調節氣血的運行,使寒邪得以散解,身體得以恢復健康。
桂枝去芍藥加皁莢湯中加入生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陽化寒: 生薑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解表發汗的作用。方中皁莢性寒,而桂枝性溫,但去掉了芍藥,整體偏寒,容易造成寒邪內侵。加入生薑可溫陽化寒,平衡藥性,避免寒邪傷陽。
- 調和藥性: 生薑可調和藥性,使藥效更加協調。桂枝與皁莢合用,可宣肺解表,利水消腫,但可能導致燥熱。加入生薑可緩解燥熱之弊,使藥性更加平和。
桂枝去芍藥加皁莢湯中包含甘草,主要原因有二:
一、調和藥性: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減少副作用的作用。方中皁莢辛寒,桂枝辛溫,甘草可中和其寒熱之性,使藥性平和,避免藥物過於偏寒或偏熱,達到協調藥性,安全有效地治療疾病的效果。
二、補益脾胃:甘草能補益脾胃,增強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有利於藥物更好地發揮療效。由於本方以祛風濕、散寒為主,可能造成脾胃虛弱,甘草的補益作用可避免因藥物寒涼而損傷脾胃。
桂枝去芍藥加皁莢湯方中加入皁莢,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增強解表功效:皁莢味甘辛,性溫,入肺經,具有解表散寒、消腫止痛之效。與桂枝、麻黃等藥物配伍,可增強解表散寒之力,更有效地驅散風寒,治療外感風寒證。
- 促進排泄:皁莢能促進腸胃蠕動,有助於排泄體內寒邪,同時亦可輔助其他藥物發揮藥效,提高療效。
綜上所述,皁莢的加入,既能增強解表功效,又能促進排泄,對於治療外感風寒證具有重要意義。
桂枝去芍藥加皁莢湯中加入大棗,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緩和藥性: 桂枝性溫,皂莢性寒,兩者搭配容易燥烈。大棗味甘性平,可緩和藥性,避免燥傷脾胃,使其更加平和易於服用。
- 補益脾胃: 大棗具有補益脾胃的功效,可增強脾胃功能,促進藥物吸收和發揮藥效,使治療效果更佳。
因此,桂枝去芍藥加皁莢湯中加入大棗,不僅可以緩和藥性,還能補益脾胃,使藥效發揮更全面,更利於疾病的康復。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桂枝去芍藥加皁莢湯」組成介紹:
桂枝:性溫味辛,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等功效。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生薑:性味辛溫,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
大棗:具有安神助眠、理氣行氣、止瀉、調經、止咳化痰、活血化瘀、益氣補血、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
皁莢:味苦、性溫,歸肺、大腸經,具溫化寒痰、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殺蟲驅蟲之功。
主治功效:
肺結核久治不癒,咳嗽吐痰不止。
總結:
中藥方劑「桂枝去芍藥加皁莢湯」的主要成分是桂枝、生薑、甘草、皁莢、大棗,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殺蟲驅蟲之功,臨牀上,可適用於治療肺結核久治不癒,咳嗽吐痰不止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桂枝3兩,生薑3兩,甘草2兩,皂莢1挺,大棗12枚。上(口父)咀。以水7升,煮取3升,去滓,分3次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適用於肺痿吐涎沫不止,症見咳嗽痰多、痰白稀薄、胸悶氣短、舌淡苔白、脈浮數。若痰黃稠、胸痛、咳血者,不宜使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桂枝去芍藥加皂莢湯, 出處:《千金》卷十七。 組成:桂枝3兩,生薑3兩,甘草2兩,皂莢1挺,大棗12枚。 主治:肺痿吐涎沫不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