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去芍藥湯

GUI ZHI WITHOUT SHAO YAO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傷寒雜病論

熱性指數

24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7%
脾經 22%
胃經 22%
心經 17%
膀胱經 10%
肺經
脾經
胃經
心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13

主治功效


桂枝去芍藥湯

整體功效

發汗解表,和營止痛。

主治

太陽病,下之後,脈促胸滿者。

陽病,下之後,脈促胸滿者。

太陽病是指外感風寒,以發熱惡寒頭痛身痛鼻塞流涕、咳嗽咽喉腫痛、脈浮緊等為主要表現的疾病。下之後,是指服用下法藥物之後。脈促是指脈搏跳動很快。胸滿是指胸部脹滿不舒服。

方解

桂枝去芍藥湯由桂枝、甘草、生薑、大棗組成。桂枝具有發汗解表、溫經通絡的作用;甘草具有緩急和中、調和諸藥的作用;生薑具有發汗解表、溫中止嘔的作用;大棗具有補中益氣和胃止嘔的作用。本方以桂枝為君藥,甘草為臣藥,生薑、大棗為佐藥,具有發汗解表、和營止痛的作用。

中藥功效分類功效及解釋

中藥功效解釋
桂枝發汗解表、溫經通絡能發散風寒,解表退熱,溫通經脈,緩解疼痛。
甘草緩急和中、調和諸藥能緩和諸藥的藥性,調和脾胃,和中止嘔。
生薑發汗解表、溫中止嘔能發散風寒,解表退熱,溫中止嘔。
大棗補中益氣、和胃止嘔能補益脾胃,和中止嘔。

注意事項

本方適用於太陽病,下之後,脈促胸滿者。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文獻參考

  • 傷寒論》:"太陽病,下之後,脈促胸滿者,桂枝去芍藥湯主之。"
  • 金匱要略》:"太陽病,下之後,脈促胸滿者,桂枝去芍藥湯主之。"

結語

桂枝去芍藥湯具有發汗解表、和營止痛的作用,適用於太陽病,下之後,脈促胸滿者。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傳統服藥法


桂枝3兩(去皮),甘草2兩(炙),生薑3兩(切),大棗12枚(擘)。
解肌祛風,去陰通陽。
以水7升,煮取3升,去滓,溫服1升。
外感咳嗽《臨證指南醫案》:某,44歲,寒熱咳嗽,當以辛溫治之,桂枝湯去芍加杏仁。

相關疾病


胸悶脹容易嘆氣怕吹到風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流感)頭痛發熱(發燒)汗出(身體易出汗)乾嘔怕冷

相同名稱方劑


桂枝去芍藥湯, 出處:《傷寒論》。 組成:桂枝3兩(去皮),甘草2兩(炙),生薑3兩(切),大棗12枚(擘)。 主治:解肌祛風,去陰通陽。主治:太陽病,下之後,脈促胸滿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桂枝湯

相似度 88%

桂枝加芍藥湯

相似度 88%

桂枝加桂湯

相似度 88%

桂枝附子湯

相似度 88%

棗湯

相似度 85%

法棗湯

相似度 85%

棗薑湯

相似度 85%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