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性苦、酸、微寒。主治平肝止痛、斂陰止汗、養血和營。治療月經不調、經行腹痛、崩漏、自汗、盜汗、脅肋脘腹疼痛、四肢攣痛、頭痛、眩暈等症。
桂枝性辛甘溫、主治發汗解表、調和營衞、溫經通脈止痛、助心陽且通陽利水、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
甘草性甘、平。主治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用於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生薑性味辛、溫。主治主風寒感冒、惡寒發熱、頭痛鼻塞、嘔吐、痰飲喘咳、脹滿、泄瀉。
大棗性甘、溫。主治補中益氣、解藥毒、養血安神。用於脾虛食少、乏力便溏、婦人臟躁、氣管炎、腸炎、痢疾、崩漏、外用治外傷出血。
附子性辛甘熱。主治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除濕。主治心腹冷痛、脾虛腹瀉、腳氣水腫、風寒濕痹、陽萎、疽瘡漏及一切沈寒痼冷之疾。
太陽表證而見身疼痛者,臨床多見,總為太陽經脈為風寒侵襲所致,前已論述茲不重復然則表證身痛,每因發汗解表,而身痛漸減,乃全消失,本條太陽病發汗.原屬正治,若當汗而過汗,致營陰損傷,筋脈失養,故汗後身痛不減或反增劇。其脈沈遲者,亦為營氣不足,脈道失於充盈之證據。方用桂枝湯加味治療,固飲重在營氣不足,筋脈失養之身痛,而病者尚存未盡之表,亦難排除。
本證與麻黃湯證、大青龍湯證均有身痛,宜加鑒別。如前所述,本證身痛適逢發汗之後,伴見脈沈遲,是為辨證眼目;庥黃湯證身痛,見於發汗之先,伴脈浮發熱惡寒等表實徵象:大青龍湯證身痛,大抵與麻黃湯證同,而兼內熱煩躁是其區別。
本方乃桂枝湯加味而成,桂枝湯為調和營衛之佳品,疏散風寒之妙藥,今加重芍藥以增強和營養血之功;加重生薑,外則協桂枝有宣通陽氣之用,內則和暢中焦,以利氣血生化之源。加人參益氣生陰,以補汗後之虛。本方以扶正祛邪,故有無表證皆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