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此方劑中使用桂枝,主要原因有二:
一、溫經散寒: 桂枝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通絡止痛的功效。方中加入桂枝,旨在溫暖脾胃,驅散寒邪,緩解因寒邪侵襲所致的症狀。
二、調和營衛: 桂枝具有調和營衛之功,可改善氣血運行不暢,促進氣血流通。此方劑中,桂枝與其他藥材配合,可達到溫經散寒、調和營衛的效果,進而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態。
桂枝加芍藥生薑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中未明列甘草,但實際上此方應包含甘草。原因如下:
- 桂枝湯的組成: 此方為桂枝湯加味方,而桂枝湯本身就包含甘草。根據古方記載,桂枝湯的組成是桂枝、芍藥、甘草、大棗、生薑。
- 調和藥性: 甘草性甘平,味甘,具有調和藥性,緩解其他藥物的副作用。在這個方子中,甘草可調和桂枝的辛溫,芍藥的酸寒,以及人參的甘溫,使藥性更為平和,避免燥熱或寒涼過度。
因此,雖然方劑中未明列甘草,但根據古方和藥理分析,此方應包含甘草,才能更好地發揮藥效。
桂枝加芍藥生薑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中,加入生薑的原因主要有二:
- 溫中散寒: 生薑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止嘔止吐的功效。桂枝本身也具溫陽散寒作用,加入生薑可增強其溫中散寒之力,助於緩解寒邪入侵所致的畏寒、肢冷、嘔吐等症狀。
- 調和藥性: 方中桂枝性溫,人參性甘溫,芍藥性微寒,生薑可起到調和藥性的作用,避免藥性過於偏溫或偏寒,使其更能協同發揮功效,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桂枝加芍藥生薑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此方為《傷寒論》中的經典處方,主要用於治療表虛兼氣虛之證。方中除了主藥桂枝、芍藥、生薑、人參之外,還加入了大棗作為輔佐成分。大棗在中醫中被認為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的功效,且性味甘平,適合多種體質的人使用。
在此方中加入大棗,主要是考慮到大棗能夠調和諸藥,增強整體處方的溫和度,同時也能補益脾胃,使藥物更好地吸收利用。對於因表虛或氣虛而導致的肢體倦怠、面色㿠白、語聲低微等症狀,大棗能夠提供必要的營養支持,改善患者體力不足的情況。此外,大棗還能緩急止痛,對於胃腸道不適亦有一定的舒緩作用,使整體治療效果更為全面。因此,在此處方中加入大棗,不僅能夠增強藥效,還可以提升患者的身體機能,促進康復。
桂枝加芍藥生薑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此方是在經典方劑「桂枝湯」基礎上進行加減而成,主要用於治療表虛兼有氣虛、血弱的患者。方中包含了桂枝、炙甘草、生薑、大棗等成分,並在此基礎上增加了白芍、人參和生薑的份量。白芍在方中的應用,主要是因其具有養血柔肝、緩急止痛的功效。
白芍性微寒、味苦酸,歸肝、脾經,能夠滋養肝血、平抑肝陽、緩急止痛。在本方中,由於患者往往存在氣血兩虛的情況,加上可能伴有肢體疼痛或腹痛等症狀,因此加入白芍能夠增強整體的養血作用,同時減輕相關的疼痛不適。此外,白芍與桂枝相配,還能調和營衛,使腠理得到滋潤,有助於改善因表虛所導致的汗出、畏風等症狀。總體而言,白芍在該方中的應用,對於強化整體療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
桂枝加芍藥生薑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中加入人參,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補氣益陽,扶正祛邪:人參性溫味甘,具有補氣益陽、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等功效。此方中桂枝、芍藥、生薑等藥物,主要用於溫經散寒、舒筋活絡,而人參的加入則可補氣扶正,增強機體抵抗力,更有效地對抗外邪,達到治療效果。
- 溫陽化寒,鼓舞脾胃:方中加入人參,可以溫陽化寒,促進脾胃運化,增強消化吸收功能,有效地改善因寒邪入侵導致的胃寒、腹痛等症狀。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桂枝加芍藥生薑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主要用來治療以下情況:
主治:
- 太陽表證:如果出現全身疼痛的情況,通常是因為風寒侵襲了太陽經脈。這種情況在臨床上很常見。
- 一般來說,當有太陽表證的時候,通過發汗可以緩解身上的疼痛,直到疼痛完全消失。
情況說明:
- 如果發汗過多,導致身體內的營養成分(營氣)受到損傷,筋脈得不到充分的養護,那麼即使發汗後,身體的疼痛也不會減輕,反而可能更嚴重。
- 如果脈搏變得深沉而緩慢,這也是營氣不足,脈管得不到充分充盈的證據。
方劑組成與原理:
- 使用「桂枝湯」加上一些藥材來治療,主要是因為營氣不足和筋脈養護不足導致的身體疼痛。同時,患者還有一些未完全解除的表證,所以也需要治療。
- 本方與「麻黃湯」、「大青龍湯」都能治療身體疼痛,但需要區分它們的差異。
醫學區別:
- 本方:身體疼痛出現在發汗之後,並且伴有脈搏深沉而緩慢的情況。
- 麻黃湯證:身體疼痛出現在發汗之前,伴有脈搏浮起、發燒、怕冷等表實徵象。
- 大青龍湯證:身體疼痛的情況與麻黃湯證相似,但會有內熱和煩躁的特徵。
總結:
- 這帖藥方用於治療太陽病發汗過多導致營氣不足、身體疼痛的情況。
傳統服藥法
以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本云,桂枝渴,今加芍藥、生薑、人参。
相關疾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