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此方劑中使用桂枝,主要原因有二:
一、溫經散寒: 桂枝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通絡止痛的功效。方中加入桂枝,旨在溫暖脾胃,驅散寒邪,緩解因寒邪侵襲所致的症狀。
二、調和營衛: 桂枝具有調和營衛之功,可改善氣血運行不暢,促進氣血流通。此方劑中,桂枝與其他藥材配合,可達到溫經散寒、調和營衛的效果,進而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態。
桂枝加芍藥生薑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中未明列甘草,但實際上此方應包含甘草。原因如下:
- 桂枝湯的組成: 此方為桂枝湯加味方,而桂枝湯本身就包含甘草。根據古方記載,桂枝湯的組成是桂枝、芍藥、甘草、大棗、生薑。
- 調和藥性: 甘草性甘平,味甘,具有調和藥性,緩解其他藥物的副作用。在這個方子中,甘草可調和桂枝的辛溫,芍藥的酸寒,以及人參的甘溫,使藥性更為平和,避免燥熱或寒涼過度。
因此,雖然方劑中未明列甘草,但根據古方和藥理分析,此方應包含甘草,才能更好地發揮藥效。
桂枝加芍藥生薑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中,加入生薑的原因主要有二:
- 溫中散寒: 生薑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止嘔止吐的功效。桂枝本身也具溫陽散寒作用,加入生薑可增強其溫中散寒之力,助於緩解寒邪入侵所致的畏寒、肢冷、嘔吐等症狀。
- 調和藥性: 方中桂枝性溫,人參性甘溫,芍藥性微寒,生薑可起到調和藥性的作用,避免藥性過於偏溫或偏寒,使其更能協同發揮功效,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桂枝加芍藥生薑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此方為《傷寒論》中的經典處方,主要用於治療表虛兼氣虛之證。方中除了主藥桂枝、芍藥、生薑、人參之外,還加入了大棗作為輔佐成分。大棗在中醫中被認為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的功效,且性味甘平,適合多種體質的人使用。
在此方中加入大棗,主要是考慮到大棗能夠調和諸藥,增強整體處方的溫和度,同時也能補益脾胃,使藥物更好地吸收利用。對於因表虛或氣虛而導致的肢體倦怠、面色㿠白、語聲低微等症狀,大棗能夠提供必要的營養支持,改善患者體力不足的情況。此外,大棗還能緩急止痛,對於胃腸道不適亦有一定的舒緩作用,使整體治療效果更為全面。因此,在此處方中加入大棗,不僅能夠增強藥效,還可以提升患者的身體機能,促進康復。
桂枝加芍藥生薑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此方是在經典方劑「桂枝湯」基礎上進行加減而成,主要用於治療表虛兼有氣虛、血弱的患者。方中包含了桂枝、炙甘草、生薑、大棗等成分,並在此基礎上增加了白芍、人參和生薑的份量。白芍在方中的應用,主要是因其具有養血柔肝、緩急止痛的功效。
白芍性微寒、味苦酸,歸肝、脾經,能夠滋養肝血、平抑肝陽、緩急止痛。在本方中,由於患者往往存在氣血兩虛的情況,加上可能伴有肢體疼痛或腹痛等症狀,因此加入白芍能夠增強整體的養血作用,同時減輕相關的疼痛不適。此外,白芍與桂枝相配,還能調和營衛,使腠理得到滋潤,有助於改善因表虛所導致的汗出、畏風等症狀。總體而言,白芍在該方中的應用,對於強化整體療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
桂枝加芍藥生薑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中加入人參,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補氣益陽,扶正祛邪:人參性溫味甘,具有補氣益陽、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等功效。此方中桂枝、芍藥、生薑等藥物,主要用於溫經散寒、舒筋活絡,而人參的加入則可補氣扶正,增強機體抵抗力,更有效地對抗外邪,達到治療效果。
- 溫陽化寒,鼓舞脾胃:方中加入人參,可以溫陽化寒,促進脾胃運化,增強消化吸收功能,有效地改善因寒邪入侵導致的胃寒、腹痛等症狀。
主治功效
桂枝加芍藥生薑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 主治功效分析
方劑組成
- 桂枝: 發汗解表,調和營衛,溫通經脈。
- 甘草: 調和諸藥,益氣養心,緩急止痛。
- 生薑: 散寒止痛,發汗解表,健胃消食。
- 大棗: 補脾益氣,養血安神,緩和藥性。
- 白芍: 養血柔肝,緩急止痛,涼血止血。
- 人參: 大補元氣,固表止汗,生津養血。
古代功效主治
根據《傷寒雜病論(宋本)》、《皇漢醫學》、《仲景傷寒補亡論》、《醫述》、《註解傷寒論》、《傷寒論集成》和《傷寒論讀》等書的記載,桂枝加芍藥生薑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主要用於治療 發汗後,身疼痛,脈沉遲 的症狀。
治療原理分析
此方劑是在桂枝湯的基礎上,加重芍藥、生薑用量,並加入人參而成。其治療原理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
- 發汗後,表邪未盡,營血不足: 發汗過後,患者體表仍可能有殘餘的表邪未解,同時發汗也可能導致營血虧虛。這就解釋了為何患者會出現「身疼痛」的症狀。
- 脈沉遲,提示裡虛: 「脈沉遲」是裡虛的表現,提示患者體內氣血不足,特別是營血虧虛。這與發汗導致的營血耗傷相符。
- 桂枝湯解表和營衛: 方中桂枝湯的主要作用是解表,調和營衛。桂枝能發汗解表,祛除表邪;芍藥、甘草能調和營衛,緩解表證帶來的疼痛。
- 加重芍藥,養血柔肝,緩急止痛: 加重芍藥的用量,意在加強其養血柔肝、緩急止痛的功效。芍藥能夠補充因發汗而耗傷的營血,緩解肌肉痙攣和疼痛。
- 加重生薑,溫中散寒,助陽通脈: 加重生薑的用量,意在加強其溫中散寒、助陽通脈的作用。生薑能溫暖中焦,幫助脾胃運化,同時也能溫通經脈,促進氣血運行,緩解疼痛。
- 新加人參,大補元氣,益氣生津: 新加人參是此方的重要特點。人參大補元氣,能夠補充因發汗和裡虛導致的氣血虧虛,特別是能夠益氣生津,改善「脈沉遲」所反映的氣血不足狀態。
綜合而言,桂枝加芍藥生薑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通過桂枝湯解表和營衛,加重芍藥、生薑以養血止痛、溫中散寒,並加入人參大補元氣,從而達到治療發汗後身疼痛、脈沉遲的目的。此方劑既能祛除表邪,又能補益裡虛,標本兼顧,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精髓。
傳統服藥法
以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本云,桂枝渴,今加芍藥、生薑、人参。
相關疾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