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圖表

桂枝加芍藥生薑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

GUI ZHI SHAO YAO SHEN JIANG(2)REN SHENG(3) TANG

出處典籍: 傷寒雜病論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6

複方歸經比例學習使用方法

脾經 31%
肺經 22%
胃經 18%
心經 14%
肝經 7%
膀胱經 5%
最後更新日:2022-01-02

主治功效

太陽病發汗太過致營氣不足身疼痛的證治。

傳統服藥法

以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本云,桂枝渴,今加芍藥、生薑、人参。

方劑組成解釋

桂枝性辛甘溫、主治發汗解表、調和營衞、溫經通脈止痛、助心陽且通陽利水、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

甘草性甘、平。主治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用於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生薑性味辛、溫。主治主風寒感冒、惡寒發熱、頭痛鼻塞、嘔吐、痰飲喘咳、脹滿、泄瀉。

大棗性甘、溫。主治補中益氣、解藥毒、養血安神。用於脾虛食少、乏力便溏、婦人臟躁、氣管炎、腸炎、痢疾、崩漏、外用治外傷出血。

白芍性苦、酸、微寒。主治平肝止痛、斂陰止汗、養血和營。治療月經不調、經行腹痛、崩漏、自汗、盜汗、脅肋脘腹疼痛、四肢攣痛、頭痛、眩暈等症。

人參性甘、微苦、微溫。主治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安神。用於體虛欲脫、肢冷脈微、脾虛食少、肺虛喘咳、津傷口渴、內熱消渴、久病虛羸、驚悸失眠、陽痿宮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

太陽表證而見身疼痛者,臨床多見,總為太陽經脈為風寒侵襲所致,前已論述茲不重復然則表證身痛,每因發汗解表,而身痛漸減,乃全消失,本條太陽病發汗.原屬正治,若當汗而過汗,致營陰損傷,筋脈失養,故汗後身痛不減或反增劇。其脈沈遲者,亦為營氣不足,脈道失於充盈之證據。方用桂枝湯加味治療,固飲重在營氣不足,筋脈失養之身痛,而病者尚存未盡之表,亦難排除。 本證與麻黃湯證、大青龍湯證均有身痛,宜加鑒別。如前所述,本證身痛適逢發汗之後,伴見脈沈遲,是為辨證眼目;庥黃湯證身痛,見於發汗之先,伴脈浮發熱惡寒等表實徵象:大青龍湯證身痛,大抵與麻黃湯證同,而兼內熱煩躁是其區別。

相關疾病

全身酸痛怕吹到風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流感)頭痛發熱(發燒)汗出(身體易出汗)乾嘔怕冷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桂枝加參湯

相似度 100%

桂枝湯

相似度 90%

桂枝加芍藥湯

相似度 90%

桂枝加桂湯

相似度 90%

桂枝加大黃湯

相似度 83%

瓜蔞桂枝湯

相似度 83%

桂枝加附子湯

相似度 83%

當歸建中湯

相似度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