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功效
太陽病見汗出惡風,屬太陽中風證,應包括頭痛,發熱,脈浮緩等脈證。太陽病本有頭項強痛,若項強較重,緊束不舒,俯仰不能自如者,稱為「項背強幾幾」,是風寒之邪,侵入太陽經的表現。
太陽病項背幾幾,多見於表實無汗的葛根湯證,今見汗出,故曰「反」。傷寒論中,凡不應見而見或少見的症狀前多用「反」字,以示警醒,說明本證的辨證關鍵,在於汗出。,汗出惡風是太陽中風證的主證,故用桂枝湯,太陽經脈不利,故加葛根以宣通經脈之氣,而治太陽經脈之邪。
解肌發表,潤脈舒筋。太陽病,項背強几几,反汗出惡風者 本方用桂枝湯解肌祛風,調和營衛,葛根味甘性平,其作用有三:
煎服法中,仲景強調先煮葛根,其煮法有待研究,近代煎藥不取其法。方中雖有桂枝湯組成,卻不須啜粥,因葛根能生津以助胃氣。
現代主要用於內科:治療感冒、頭痛、眩暈、面部偏側浮腫、面神經麻痹、重症肌無力、慢性多發性肌炎、特發性震顫、胃痛、痢疾初起、急性腸炎;外科:落枕、頸椎病、風疹作癢;兒科麻疹、肩凝症、落枕、肩周炎、脊背痛、半身麻木、目斜視、複視、顏面神經麻痹、頸椎增生症
桂枝加葛根湯是太陽中風頸項強證的主方,臨證以「項強、汗出、惡風」為審證要點,現代應用桂枝加葛根湯,據證增損,大大拓展了適應範圍,可見該方是一首調和營衛,解肌祛風,舒經解痙,升清潤燥的方劑,主要應用於神經、精神、循環、傳染病等多系統疾病。
臨證應註意隨證加減:頸椎骨質增生,加薑黃、生黃耆、桃仁;面神經麻痹加黃苠、當歸、紅花、地龍;頭痛加細辛、川篤、白芷;面部浮腫加地龍、防己、白朮;眼臉下垂加黃耆、熟附子;重症肌無力加黃耆;多發性肌炎加薑黃、桑枝;眩暈加天麻、鈎藤
風疹作癢加紫背浮萍、蛇床子;麻疹初加升麻,後加桔梗、生地。注意應用時桂枝、芍藥、葛根必須同用,且葛根宜重用,一般15~50g,若遵仲景煎服法,溫覆取微汗,效果更佳,然則醫者用藥各有心得,謹供參考。
傳統服藥法
右七味,以水2000cc(一斗),先煮麻黃、葛根,減400cc(二升),去上沫,內諸藥,煮取600cc(三升),去滓,溫服200cc(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須啜粥,餘如桂枝法將息及禁忌。
相關證候

桂枝加葛根湯證
太陽表虛經輸不利,太陽中風兼太陽經脈不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桂枝加葛根湯, 出處:《傷寒論》。 組成:葛根4兩,麻黃3兩(去節),芍藥2兩,生薑3兩(切),甘草2兩(炙),大棗12枚(擘),桂枝3兩(去皮)。 主治:發汗解肌。解肌祛風,升津舒經。主治:外感風寒,項背強,汗出惡風;麻疹、痢疾及胃腸病起見上述症狀者。太陽病。寒瘧,寒傷陽明,寒多熱少。麻疹初期,疹初見未齊,見桂枝湯證者;痢疾初期,或胃腸病兼見桂枝湯證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