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功效(症狀或疾病)
方劑組成解釋
大柴胡湯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和解少陽,降逆止嘔: 生薑性溫,味辛,入肺、脾、胃經,具有解表散寒、和胃降逆的作用。柴胡、黃芩等藥性偏寒,易傷脾胃,生薑可調和藥性,避免寒涼之氣損傷脾胃,同時亦可降逆止嘔,減輕嘔吐等不適。
- 輔助疏肝解鬱: 生薑能行氣解鬱,配合柴胡、枳實等藥物,協同疏肝解鬱,促進氣血運行,幫助肝氣疏泄,達到治療少陽病的目的。
大柴胡湯中包含大棗,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 緩和藥性: 大柴胡湯以柴胡、黃芩等苦寒藥為主,容易傷及脾胃。大棗性甘溫,能緩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寒涼,減少對脾胃的損傷,有助於藥效的發揮。
- 調和氣血: 大柴胡湯主要治療寒熱錯雜、肝膽濕熱等病症,而大棗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之效,可調和氣血,使藥效更加全面,並減輕藥物對人體的副作用。
大柴胡湯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降逆止嘔: 半夏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降逆止嘔、化痰散結的作用。大柴胡湯證以肝膽濕熱、氣機阻滯、脾胃不和為主要病機,常伴有噁心嘔吐的症狀。半夏可降逆止嘔,緩解嘔吐,使藥物更好地發揮療效。
- 和胃降逆: 半夏善於調和脾胃,降逆止嘔,可緩解大柴胡湯中柴胡、黃芩等藥性偏寒所引起的胃氣上逆、噁心嘔吐等症狀,使藥物更好地發揮療效。
大柴胡湯中包含柴胡,主要原因如下:
- 疏肝解鬱:柴胡味苦辛,性微寒,入肝膽經,善於疏肝解鬱,調暢氣機。大柴胡湯用於治療肝膽鬱熱,氣機阻滯的疾病,柴胡可疏肝理氣,使氣血暢通,達到解鬱止痛的效果。
- 清熱除濕:柴胡具有清熱除濕的作用,可清熱解毒,燥濕利水。大柴胡湯用於治療濕熱內蘊、肝膽濕熱的疾病,柴胡可清熱除濕,配合其他藥物達到瀉熱利濕的目的。
大柴胡湯中加入大黃,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瀉熱通腑:大柴胡湯主治熱結於小腸,表現為發熱、腹痛、便祕等。大黃性寒,味苦,善於瀉熱通腑,可清熱解毒,通利大便,使熱邪從大便排出,解除熱結於小腸的病症。
- 引熱下行:大柴胡湯中以柴胡、黃芩清熱解表,但熱邪易於上犯,需要引導熱邪向下運行。大黃具有引熱下行之功,可將上焦之熱引導至下焦,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清熱解毒、通腑止痛之效。
大柴胡湯中包含黃芩,主要是因為其 清熱瀉火、燥濕解毒 的功效,可以針對本方證的 濕熱內蘊、肝膽濕熱、氣機鬱滯 等病機。
黃芩的苦寒之性,可以 清熱瀉火,降解肝膽濕熱,並 燥濕解毒,消除濕邪的影響。同時,黃芩也能 疏肝理氣,緩解肝氣鬱結,使氣機通暢,利於病邪外解。
因此,黃芩作為大柴胡湯的組成藥物,在清熱瀉火、燥濕解毒的同時,也能疏肝理氣,有效地治療濕熱內蘊、肝膽濕熱、氣機鬱滯等病證。
大柴胡湯中加入枳實,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理氣,消積導滯:枳實味苦酸,性寒,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消積、破氣散結的功效。大柴胡湯證以肝膽濕熱、氣機鬱滯為主要病機,枳實能疏肝解鬱,使氣機通暢,促進濕熱之邪排出。
- 降氣止嘔,和胃止瀉:枳實也能降氣止嘔,和胃止瀉。大柴胡湯證常伴有嘔吐、腹瀉等症狀,枳實能降逆止嘔,和胃降逆,緩解胃腸不適。
大柴胡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緩肝降逆:白芍味苦酸,性寒,入肝脾經,具有柔肝止痛、緩肝降逆的功效。柴胡升散,容易導致肝氣上逆,白芍能平抑肝陽,協同柴胡疏肝解鬱,使肝氣流通,避免肝氣上逆導致的胸脅脹痛、胃口不佳等症狀。
- 養血柔肝:白芍還具有養血柔肝的作用,可以緩解柴胡帶來的肝血虧虛,避免肝失疏泄而導致的脅肋疼痛、月經不調等問題。
因此,白芍在柴胡湯中起着重要的協同作用,既能幫助疏肝解鬱,又能防止肝氣上逆,並能養血柔肝,使藥效更加全面。
方劑介紹
大柴胡湯是網路上的熱門中藥方劑,從Google Trend的紀錄顯示,台灣與日本地區的人們特別喜歡搜尋大、小柴胡湯,這是《傷寒論》中治療「少陽病」的主要方證。
理解大柴胡湯,必須先從小柴胡湯來理解,這是少陽病的主要證候,也是足少陽膽經不舒暢的症狀。由於邪氣未離少陽,交爭於半表半里,膽經不順暢,故仍有住來寒熱,基本症狀是暈眩、忽冷忽熱、胸悶胸痛、口苦、口乾口渴、肋痛、噁心嘔吐、心煩、食慾不佳。
當少陽病往陽明病推進合病之後,有「化熱成實」的陽明病熱結之象,病情比單純的少陽證還嚴重,所以會出現「鬱鬱微煩」。
由於少陽病未解,膽熱又犯陽明(胃),化熱成實之後,氣機阻滯,所以會感到噁心嘔吐,同時出現心下滿痛或痞硬(胃痛、胃食道逆流...等等)、大便秘結、舌苔黃等陽明熱結、腑氣不通之症狀。若里熱下迫,大腸傳導失職,也有可能腹瀉。由於陽明熱結,正盛邪實,所以脈象弦數而有力。
既然這是少陽、陽明合病,治療方法就是:和解少陽,瀉下法用去除陽明熱結之證。原本少陽病是不能運用瀉下法的,否則會傷及氣血而引起驚悸,但是在病程進入陽明腑實的情況下就可以,因此《醫方集解》說:「少陽固不可下,然兼陽明腑實則當下。」
從大柴胡湯的成分看來,明顯看出是「小柴胡湯」與「小承氣湯」加減變化而來的。小柴明湯為和解少陽之主方,小承氣湯為瀉下陽明之輕劑,所以本方為少陽、陽明同治,表裡雙解之劑。
方中以柴胡、大黃為主,柴胡專入少陽經,大黃入陽明經瀉熱通腑。再加上黃芩味苦性寒,清除少陽之鬱熱。枳積行氣破結,與大黃配合,可內瀉熱結,行氣消滯。這四味藥是本方的主要組成部分。
此外加上芍藥緩急止痛,半夏和胃降逆,又單用生薑,增強止嘔之功效,配合大棗和中益氣,調和諸藥,藉以和解少陽,內瀉熱結之功,使少陽與陽明合病得以雙解。
若與小柴胡湯比較,兩方中都有柴胡、黃芩、半夏、大棗,同時劑量相同。生薑在小柴胡湯中為三兩,大柴胡湯中為五兩,這是因為大柴胡湯所治之證噁心嘔吐比較嚴重,所以加重生薑加強止嘔之力。
小柴胡湯中有人參,甘草,大柴胡湯中則沒有,這是因為少陽之邪漸進傳里,陽明實熱所以不需要補益。加上大黃,枳實可以破氣、導滯、瀉下。用芍藥主要是加強緩急止病之力。
小柴胡湯專治少陽病,大柴胡湯則治少陽與陽明合病之良方,是和解又有瀉下的妙法!歷代常有爭論大柴胡湯有沒有大黃,如果沒有大黃則難以瀉下,難解陽明實熱證。
關於本方的加減:如肋脘痛劇者,加川楝子、延胡索、鬱金等以加強行氣止病之功。噁心嘔吐劇烈者,加薑竹茹、黃連、旋覆花,以加強降逆止嘔之效。如果便秘嚴重,熱盛煩躁,舌乾口渴,渴欲飲水,面赤,脈洪實者,加芒硝以瀉熱通便。出現黃疽者,加茵陳、梔子以清熱利濕退黃。膽結石者,加金錢草、海金沙、鬱金、雞內金以化石。
本方在臨床應用非常廣泛,多用於急性感染,膽石症、膽囊炎、膽道蛔蟲病,急性胰腺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等急腹症,屬少陽、陽明合病者。
還可用於肝炎、高血壓及腦血管意外、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腮腺炎,小兒高熱、腦部疾病...等多種疾病。
近代將大柴胡湯加味成為「復方大柴胡湯」成分是:柴胡9g,黃芩9g,枳殼6g,川楝子9g,延胡索9g,白芍9g,生大黃9g,後下木香6g,蒲公英15g,生甘草6g。著重在行氣止痛、清熱解毒。
厚朴七物湯也值得討論,大柴胡湯主治少陽與陽明合病而以「少陽證」為主者,厚朴七物湯則治太陽與陽明合病而以「陽明證」為重者。
傳統服藥法
柴胡2兩,半夏3分,黃芩3分,甘草3分,枳實半兩,大黃1兩。嚼碎。每服5錢,水1盞半,加生薑7片,大棗1個,煎6分, 去滓,食前服。熱除,不宜遮服補藥,仍忌羊肉、腰子、酒,並難化之物。避房室。 上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煮,溫服一升,日三服(現代用法:水煎2次,去滓,再煎,分2次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非實證者慎用 本方為少陽與陽明合病而設,單純少陽證或陽明證非本方所宜。使用時還需要依照少陽病與陽明熱結的輕重,斟酌修改方中的比例
現代藥理研究
- 利膽作用:實驗表明,給予引起大鼠形成膽固醇結石的食物,可見大柴胡湯能明顯降低膽石形成率,還能有效地降低血中中性脂肪。實驗發現給藥後膽汁反流量增加約3倍,與對照組比較有非常顯著意義。說明本方有明顯的利膽和降低括約肌張力的作用,而且並不抑制括約肌的運動功能。這對解除膽汁、胰腺的淤滯無疑是具有積極意義的。
- 保肝作用:實驗研究證明,本方有顯著的保肝作用,對於D-半乳糖胺所致大鼠急性肝炎,本方能抑制SGPT的升高,效果與小柴胡湯相似,抑制率均為60%。對於四氯化碳所致小鼠肝硬化的進展,本方也有顯著抑制作用。
- 對腎上腺皮質激素作用的影響:實驗表明,給予大柴胡湯可見血清脂質及血液粘度的上升均被抑制,抗凝血酶四活性的降低及凝血酶縮短均得到改善。
大柴胡湯的經絡型態
相關證候
相同名稱方劑
大柴胡湯, 出處:《痢瘧纂要》卷九。 組成:柴胡、黃芩、半夏、枳實、芒消、大黃。 主治:感時行癧氣,表邪裏邪俱實者。
大柴胡湯, 出處:《傷寒大白》卷二。 組成:柴胡、黃芩、廣皮、甘草、半夏、大黃。 主治:雙解表裏。主治:少陽表症未解,裏症又急,潮熱,大便秘,有下症者。
大柴胡湯, 出處:《外台》卷一引《範汪方》。 組成:柴胡8兩,半夏(湯洗)8兩,生薑4兩,知母2兩,芍藥2兩,大黃2兩,萎蕤2兩,甘草(炙)3兩,人參3兩。 主治:傷寒7-8日不解,默默煩悶,腹中有乾糞,譫語。
大柴胡湯, 出處:《普濟方》卷四十四引《指南方》。 組成:柴胡3兩,黃芩3兩,芍藥3兩,甘草(炙)3兩,半夏2兩半(湯洗7次),大黃2兩,枳實1兩(麸炒,去瓤)。 主治:疏利風熱。主治:頭痛。痰嗽,腹脹,及裏證未解。
大柴胡湯, 出處:《聖惠》卷十一。 組成:柴胡2兩(去苗),黃芩1兩,赤芍藥1兩,半夏(湯洗7遍去滑)1兩,枳實(麸炒令黃)1兩,檳榔1兩,白朮1兩,赤茯苓1兩。 主治:傷寒2-3日,心中悸,嘔吐不止,心急鬱鬱微煩者,尚未解。
大柴胡湯, 出處:《傷寒論》。 組成:柴胡半斤,黃芩3兩,芍藥3兩,半夏半升(洗),生薑5兩(切),枳實4枚(炙),大棗12枚(擘)。 主治:發表攻裏,和解少陽,通下裏實。主治:少陽、陽明合病。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嘔不止,鬱鬱微煩,脘腹痞硬或滿痛。大便不解或協熱下利,舌苔黃,脈弦有力。現用於急性胰腺炎、急性膽囊炎、膽石症見上述證候者。太陽病,過經10餘日,反二三下之,後4-5日,柴胡證仍在者,先與小柴胡湯,嘔不止,心下急,鬱鬱微煩者;傷寒10餘日,熱結在裏,復往來寒熱者;傷寒發熱,汗出不解,心中痞硬,嘔吐而下利者。按之心下滿痛者。若有熱實,得汗不解,腹滿痛煩躁,欲謬語者。瘧,寒熱嘔逆,脈弦小緊,間日頻日,發作無時;及傷寒熱在裏,腹滿譫語,煩渴,大小便澀。傷寒10餘日,邪氣結在裏,寒熱往來,大便秘澀,腹滿脹痛,語言譫妄,心中痞硬,飲食不下,或不大便5-6日,繞臍刺痛,時發煩躁;及汗後如瘧,日晚發熱,兼臟腑實,脈有力者。下痢舌黃口燥,胸滿作渴,身熱腹脹,譫語,有燥屎。傷寒、雜證,發熱,脈沉實弦數,熱日數多,或有表復有裏,脈洪,頭痛而譫妄,或濕熱自利,表裏證己急。風熱痰嗽,腹脹及裏證未解。地道不通,因而呃逆,及火鬱爲患者;心脾胃脘積熱,壅滯作痛而便閉者。夾食傷寒,其證壯熱頭痛,暖氣腹脹,大便酸臭,延綿不解。急性膽道感染,膽石病並發感染;胰腺炎,潰瘍病穿孔第二期。急性闌尾炎,急性胰腺炎。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