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mp Heat in Liver Meridian

肝經濕熱的原因,症狀與經絡,運用穴道及中藥加以改善!

- 最後更新:2023-04-22

肝經濕熱的傳統中醫證型介紹


同名證候:
肝經實熱肝經實火肝經鬱熱肝經積熱

肝經濕熱證,是指「濕熱」之邪侵犯肝經,造成肝經氣血不通,凝滯氣機,進而出現一系列症狀。

這經常是因為外感濕熱之邪、飲食不當、作息不正常或飲酒過量所造成。

主要症狀是:面色黃、皮膚黃疸、肋間脹痛、食慾不佳納呆、口乾口渴、口苦、睡眠障礙、疲勞無力、小便短赤、婦女白帶黃帶

若濕大於熱,則舌苔白膩微黃。若熱大於濕,則舌苔黃膩,脈濡數或弦滑數。

肝經濕熱證常見於古代中醫疾病如「黃疽」、「脅痛」、「臌脹」、「帶下」...等等。

夏季很容易出現濕熱相關症狀
夏季很容易出現濕熱相關症狀

黃疸病如果出現肝經濕熱證,症狀是:面目發黃、肋痛、口苦、疲勞沒有精神。濕偏重時,皮膚嚴重黃色晦滯、腫脹、感到身重,頭痛如裹,食慾不佳、大便溏瀉、舌紅苔黃白膩,脈濡不數。若熱較嚴重時,黃色鮮明如橘子色,身熱心煩,便秘尿黃,舌紅,苔根黃膩,脈沈弦而數。

肝經濕熱證會出現「肋間疼痛」,主要是右邊肋間脹痛,痛引心下或胸背,口苦,咽乾,或寒熱往來,小便短赤,大便秘結。

由於肝經通往陰部,所以肝經濕熱時容易造成婦女「帶下」,症狀是:帶下淡黃,粘稠臭穢、量多,或赤白雜下、外陰痛癢疼痛,小便淋濁。

本證常常與「脾胃濕熱證」、「肝膽濕熱證」、「膀胱濕熱證」一起討論。

「脾胃濕熱證」與「肝經濕熱證」類似,原因從五行可理解,肝屬木,脾(胃)屬土,木剋土是中醫病理上的常態,既然同是濕熱所造成,症狀就會類似。

脾胃濕熱證是脾胃升降失常,以腹脹腹悶、噁心食慾不佳、大便溏瀉、小便短赤、排尿困難、脈濡數為主。肝經濕熱證主要是氣機鬱滯,以肋間疼痛、口苦納呆、脈弦數為主,同時也具有脾胃濕熱相關症狀。

「肝經濕熱證」與「肝膽濕熱證」也是類似,主要都是外感濕熱或內傷飲食,濕熱鬱滯,氣機失於疏洩、條達而致病,都會出現肋痛、口苦等症狀。

肝膽濕熱證之「膽經」症狀較突出,如嚴重黃疸,伴有耳聾,咽乾,目眩,嘔吐苦水等。而肝經濕熱證,黃疽輕微甚至沒有。

如果肝經濕熱證的黃疽逐漸嚴重,代表病位巳從肝及膽,濕熱之邪巳瀰漫肝膽二經。所以肝膽濕熱證偏於膽,肝經濕熱偏於肝。

肝經濕熱證濕熱侵犯下焦時會出現「膀胱濕熱證」,是受到濕熱影響氣機的病變。「膀胱濕熱證」症狀主要是:排尿困難(尿急、尿頻、尿少、尿痛,或見尿血,或尿夾砂石,尿道不通)。

以上的抽象文字,如果不容易理解的話,可以從經絡數據的角度來理解,可以參考經絡型態分析內容。

從經絡理解肝經濕熱


https://static.cloudtcm.com/postimg/IG%E8%82%9D%E7%B6%93%E6%BF%95%E7%86%B1.jpg

造成肝經濕熱的4種主要原因


載入中...

肝經濕熱的舌相與脈相


舌相

舌苔黃膩舌苔白膩

脈相

沉脈弦脈數脈濡脈滑脈

肝經濕熱的臨床症狀或疾病


面色發黃經常疲勞想睡食慾不振大便溏(稀薄)大便秘結下腹脹氣胃腸脹氣白帶睡眠障礙失明陰囊搔癢夜間頻尿/多尿陰莖勃起不倒黃疸口乾口渴頻尿排尿困難心情煩燥小便顏色偏黃忽冷忽熱輪上赤豆嘴裡發苦女陰搔癢耳衄陰莖潰爛黃帶心胸煩熱頭痛頭頂痛腹股溝痛肋間神經疼痛陰道白斑症視神經炎陰道炎

肝經濕熱的相關證型


改善肝經濕熱的常用方劑


改善肝經濕熱的常用穴道


肝經濕熱的可能經絡型態或現象


要理解「肝經濕熱證」,就是要先理解肝經,肝經通往陰部、肋間部位、胸腹脾胃、頭頂...等等。當肝經因為天氣濕熱而異常時,就會出現此證。

從節氣的角度來看,進入夏季之後最容易出現肝經濕熱證,在炎熱天氣肝經的能量會提升,脾經的能量會降低,濕氣也會降低體內的陽經能量。

因此,在夏季及梅雨季節,只要待在濕熱的環境下在太久,就有機會出現肝經濕熱證。

濕熱的季節容易出現肝經實證,脾經虛證
濕熱的季節容易出現肝經實證,脾經虛證

經常熬夜的人體內長期肝經實證,脾經虛證,處於濕熱的環境之下就更容易發病。因此肝經濕熱的經絡型態,主要是以肝經為主的各種變化型,主要出現在夏季。

載入中...

肝經濕熱的相關典籍


  • 本文主要參考《中醫證候鑑別診斷學》所撰寫而成。
  • 《諸病源候論.五色黃候》:「其人身熱,眼青黃,視其瞳子青、膚亦青,面色青者,是其由脾移熱於肝,肝色青也。」
  • 《寓意草》:「膽之熱汁滿而溢出於外,以漸滲於經絡,則身目俱黃,為酒疸之病。」
  • 《謙齋醫學講稿》:「黃疸的形成與膽汁有關,……膽與肝為表裏,肝臟病變大多影響到膽,在肝病上出現黃疸,亦極自然。」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