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mp Heat in Liver Meridian

肝經濕熱的原因,症狀與經絡,運用穴道及中藥加以改善!

雲端中醫編輯組- 最後更新:2024-08-03

同名證候
肝經實熱肝經實火肝經鬱熱肝經積熱

肝經濕熱證,是指「濕熱」之邪侵犯肝經,造成肝經氣血不通,凝滯氣機,進而出現一系列症狀。

這經常是因為外感濕熱之邪、飲食不當(過量食用油膩、辛辣、甜膩的食物),作息不正常或飲酒過量所造成。

長期的精神壓力、情緒抑鬱或暴怒等不良情緒,或居住環境潮濕,夏季感受濕熱之邪等因素,也會引起肝經濕熱。

夏季很容易出現肝經濕熱相關症狀
夏季很容易出現肝經濕熱相關症狀

肝經濕熱的症狀多樣,可能包括以下症狀:

  1. 消化系統症狀:口苦、口乾口渴、食慾不振、消化不良、惡心嘔吐、腹脹腹瀉。
  2. 泌尿系統症狀:小便黃赤、尿頻急痛、婦女陰部搔癢、白帶黃帶。
  3. 皮膚症狀:面色黃、皮膚黃疸、皮膚瘙癢、濕疹、痤瘡。
  4. 神經骨骼系統:肋間脹痛
  5. 精神症狀:情緒煩躁、睡眠障礙、易怒、容易疲勞無力。
  6. 眼部症狀:眼睛紅、眼睛發癢、分泌物增多。
  7. 舌象脈象:若濕大於熱,則舌苔白膩微黃。若熱大於濕,則舌苔黃膩,脈濡數或弦滑數。

在進入炎熱夏季之後,最多人會員回報的症狀就是眼睛發紅發癢,而這些只要服用一些清肝去濕的中藥,通常都會改善。

炎熱夏季眼睛容易紅癢
炎熱夏季眼睛容易紅癢

肝經濕熱證常見於古代中醫疾病如「黃疽」、「脅痛」、「臌脹」、「帶下」...等等。

當肝經濕熱證嚴重時,可能會出現黃疸,當濕偏重時,症狀表現為皮膚呈現明顯的黃色且無光澤、身體可能出現輕微的浮腫與身體沈重、頭痛如裹著東西、食慾不佳、排便稀軟不成形、舌紅苔黃白膩,脈濡不數。

如果熱較重,則症狀表現為皮膚和眼白呈現出鮮艷的橘黃色、體溫升高,並伴有煩躁不安、大便乾燥難以排出、尿液顏色深黃、舌紅、苔根黃膩、脈沉弦而數。

由於肝經通往陰部,所以肝經濕熱時容易造成婦女「帶下」,症狀是:帶下淡黃,粘稠臭穢、量多,或赤白雜下、外陰痛癢疼痛,小便淋濁。

2024年8月初有位女性會員就分享,她觀察自從進入夏季之後,總覺得骨盆、下腹部、子宮附近都會感覺隱約有點腫痛,這些區域都是肝經運行的路線,而她的肝經就是實證。

女性在夏季肝經濕熱,容易出現下腹部子宮疾病
女性在夏季肝經濕熱,容易出現下腹部子宮疾病

本證常常與「脾胃濕熱證」、「肝膽濕熱證」、「膀胱濕熱證」一起討論。

「脾胃濕熱證」與「肝經濕熱證」類似,原因從五行可理解,肝屬木,脾(胃)屬土,木剋土是中醫病理上的常態,既然同是濕熱所造成,症狀就會類似。

脾胃濕熱證是脾胃升降失常,以腹脹腹悶、噁心食慾不佳、大便溏瀉、小便短赤、排尿困難、脈濡數為主。肝經濕熱證主要是氣機鬱滯,以肋間疼痛、口苦納呆、脈弦數為主,同時也具有脾胃濕熱相關症狀。

「肝經濕熱證」與「肝膽濕熱證」類似,但「肝膽濕熱證」的「膽經」症狀較為突出,例如嚴重黃疸,伴隨耳聾、咽乾、目眩、嘔吐苦水等。而「肝經濕熱證」則黃疸較輕微甚至沒有。

如果肝經濕熱證的黃疸逐漸嚴重,代表病位巳從肝及膽,濕熱之邪巳瀰漫肝膽二經。所以肝膽濕熱證偏於膽,肝經濕熱偏於肝。

肝經濕熱證濕熱侵犯下焦時,容易出現「膀胱濕熱證」,是受到濕熱影響氣機的病變。主要症狀是排尿困難(尿急、尿頻、尿少、尿痛,或見尿血,或尿夾砂石,尿道不通)。

以上的抽象文字,如果不容易理解的話,可以從經絡數據的角度來理解,可以參考經絡型態分析內容。

經絡理解圖

從經絡角度深入理解此證候

肝經濕熱經絡圖

造成肝經濕熱的主要原因

了解4種常見致病因素

1

環境濕熱

環境濕熱

中醫提出外在的熱邪會導致體內出現熱象,長期處在濕熱的環境下,會出現相關的證候與疾病。

春夏期間最容易出現肝經濕熱。

舌相與脈相

中醫診斷的重要指標

2

舌相

Tongue Characteristics

舌苔黃膩舌苔白膩
5

脈相

Pulse Characteristics

沉脈弦脈數脈濡脈滑脈

臨床症狀或疾病

常見的相關症狀表現

面色發黃經常疲勞想睡食慾不振大便溏大便秘結下腹脹氣胃腸脹氣白帶睡眠障礙失明陰囊搔癢夜間頻尿多尿陰莖勃起不倒黃疸口乾口渴頻尿排尿困難心情煩燥小便顏色偏黃忽冷忽熱輪上赤豆嘴裡發苦女陰搔癢耳衄陰莖潰爛黃帶心胸煩熱頭痛頭頂痛腹股溝痛肋間神經疼痛陰道白斑症視神經炎陰道炎

相關證型

與此證候相關的其他證型

經絡型態分析

從經絡測量數據分析證候表現

要理解「肝經濕熱證」,就是要先理解肝經,肝經通往陰部、肋間部位、胸腹脾胃、頭頂...等等。當肝經因為天氣濕熱而異常時,就會出現此證。

從節氣的角度來看,進入夏季之後最容易出現肝經濕熱證,在炎熱天氣肝經的能量會提升,脾經的能量會降低,濕氣也會降低體內的陽經能量。

因此,在夏季及梅雨季節,只要待在濕熱的環境下在太久,就有機會出現肝經濕熱證。

濕熱的季節容易出現肝經實證,脾經虛證
濕熱的季節容易出現肝經實證,脾經虛證

經常熬夜的人體內長期肝經實證,脾經虛證,處於濕熱的環境之下就更容易發病。因此肝經濕熱的經絡型態,主要是以肝經為主的各種變化型,主要出現在夏季。

1脾經,膀胱經同時虛證(鐵三角經絡型態)

經絡型態

經絡型態

出現機率

出現機率

氣溫提升時常見的經絡型態,北半球天氣溫度超過28°C,大約從4-5月開始,50%以上的人會出現這種經絡型態。平時只要晚睡或過度勞累,長期疲勞累積時也會出現這種經絡型態。雲端中醫稱之為「鐵三角經絡型態」。

相關典籍

古代醫學典籍中的相關記載

點擊按鈕查看詳細典籍內容

  • 本文主要參考《中醫證候鑑別診斷學》所撰寫而成。
  • 《諸病源候論.五色黃候》:「其人身熱,眼青黃,視其瞳子青、膚亦青,面色青者,是其由脾移熱於肝,肝色青也。」
  • 《寓意草》:「膽之熱汁滿而溢出於外,以漸滲於經絡,則身目俱黃,為酒疸之病。」
  • 《謙齋醫學講稿》:「黃疸的形成與膽汁有關,……膽與肝為表裏,肝臟病變大多影響到膽,在肝病上出現黃疸,亦極自然。」

討論留言

與其他用戶分享經驗與見解

載入討論區...

證候搜尋

輸入證候名稱或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