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mhealthlogo

陽池

位置:腕背橫紋中,當指伸肌腱尺側緣凹陷處

國際代碼SJ04

英文名稱Yangchi

所屬經絡手少陽三焦經


別名別陽,發陽

五俞穴原穴

可灸

最後更新日:2022-12-06

穴名介紹

手背,腕部為陽。池,凹陷處。本穴為手少陽三焦經之輸穴,三焦為陽腑,且穴處手背腕部,左右有筋(伸總肌腱與小指固有肌腱),前後有骨(豌骨與尺骨),位於筋骨凹陷中,故名。

解剖位置

有皮下手背靜脈網,第四掌背動脈;布有尺側神經手背支及前臂背側皮神經末支。

穴道圖片

陽池開啟線上3D

針刺方法

直刺0.3~0.5寸

穴道介紹

三焦經原穴。原,本源也。本穴物質為陽熱之氣,性乾燥,表現出三焦經氣血的本源特性,故為三焦經原穴。

陽池穴功效「舒筋活絡,利喉聰耳」。主治頭痛、耳聾、目赤腫痛、咽喉腫痛、消渴、瘧疾、肘臂痛、手腕痛、腕關節炎、風濕熱、糖尿病。

現代研究發現艾炎陽池穴可治療子宮脫垂,取取中院與左陽池,用艾卷每穴灸20~30分鐘,效果顯著。

常用配伍

  • 配外關、合谷、尺澤、曲池、中渚,治前臂肌痙攣或麻痺。
  • 配少商、廉泉、合谷、尺澤、關衝,治咽喉腫痛。
  • 配脾俞、腎俞、三陰交、太溪,治消渴。
  • 也配風門、天柱、大椎,治寒熱頭痛。
  • 配中院、足三里、氣海,治脘腹脹滿。
  • 陽池穴配外關、曲池主治前臂疼痛麻木
  • 陽池穴配少商、廉泉主治咽喉腫痛
  • 陽池穴配胃管下俞、脾俞、太溪主治糖尿病。
  • 陽池配合谷穴,尺澤穴,曲池穴,中渚穴治手臂拘攣
  • 陽池穴配風池穴,大椎穴,曲池穴,合谷穴治發熱頭痛
  • 陽池穴配陽谷穴治腕關節炎
  • 陽池穴配大椎穴,外關穴治瘧疾
  • 陽池穴配外關穴,曲池穴,有行氣活血,舒筋通絡的作用,前臂肌痙攣或麻痹
  • 陽池穴配少商穴,廉泉穴,有清熱通絡利咽的作用,咽喉腫痛
  • 陽池穴配脾俞穴,太溪穴,有疏調三焦,養陰潤燥的作用。

Youtube影片

穴道主治疾病

本穴道可以改善77種症狀或疾病,在此隨機顯示13種。

感染症與寄生蟲疾病

  • 結膜炎

  • 肺結核

內分泌、營養與新陳代謝疾病

  • 高血脂症(膽固醇過高)

精神(心智)與行為疾病

  • 嗜眠症(嗜睡症)

神經系統疾病

  • 嗜眠症(嗜睡症)

  • 頭痛

眼與附器疾病

  • 結膜炎

  • 麥粒腫

  • 眼睛紅痛

耳與乳突疾病

  • 耳聾

呼吸系統疾病

  • 慢性鼻炎

  • 氣喘

  • 扁桃腺炎

  • 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流感)

  • 急性咽喉炎

肌肉骨骼系統與結締組織疾病

  • 痛風

  • 無名指扳機指

  • 扳機指

  • 肩痛(肩關節)

  • 坐骨神經痛

症狀、徵候與實驗室異常發現疾病

  • 咳嗽

  • 心悸

  • 胸悶胸痛

  • 咽喉痛

  • 糖尿病

  • 胸悶脹

  • 腹痛

  • 嗜眠症(嗜睡症)

  • 全身性水腫

  • 腹瀉

  • 氣喘

  • 頭痛

傳統中醫症狀與疾病

  • 臀部痛

  • 心臟痛

  • 發熱(發燒)

  • 中指痛

  • 手背痛

  • 肩痛(肩關節)

  • 肩痛(肩後部)

  • 月經腹痛

  • 膏肓痛

  • 腳跟痛(足底筋膜炎)

  • 肩痛(肩井穴附近)

  • 夜間遺尿

  • 中背部疼痛

  • 胸悶脹

  • 手腳冰冷

  • 口乾口渴

  • 前側頸痛

  • 眼睛紅痛

  • 手腕(背部)痛

  • 脖子(頸項)酸痛

  • 耳聾

  • 無名指痛

  • 咽喉痛

  • 前胸上部位疼痛

  • 上腹胃脘痛

  • 腳踝外側前側痛

  • 肩痛(肩中部)

  • 肩痛(肩頸交接處)

循環系統疾病

  • 心絞痛

皮膚與皮下組織疾病

  • 濕疹

泌尿生殖系統疾病

  • 月經腹痛

艾灸刮痧

艾條灸5-10分鐘,艾炷灸3-5壯

按摩推拿

按摩陽池穴時間要長,力度要緩。先以一隻手的中指按壓另一手的陽池穴,再換過來用另一隻手的中指按壓這隻手上的陽池穴。另外經常按揉陽池穴,能夠防治肩肘腕綜合徵。揉陽池穴。用拇指或中指螺紋面左右揉之。揉5~10分鐘,1000~2000次

古代中醫典籍摘錄

  1. 針灸聚英》:「取合谷、後谿、陽池、厲兌、解谿、風池。身熱而喘。...原文
  2. 針方六集》:「陽池二穴,主頭暈,臂腕無力,消渴口乾,煩悶,寒熱痎瘧。...原文
  3. 針灸大成》:「中風手不能舉:陽池(針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