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濕熱的傳統中醫證型介紹
中醫的膀胱濕熱證是指「濕邪」與「熱邪」蘊結於膀胱,導致膀胱氣化功能失調的一種現象,這是「下焦濕熱」其中一種常見的證候。
這在中醫學中,常歸屬於「淋證」的範疇,類似於西醫的泌尿道感染,但中醫的辨證論治會更全面地考慮一個人的整體體質和病因。
一般來說,膀胱濕熱的產生,常跟以下幾個原因有關:
- 外在環境影響:住在潮濕的地方、天氣悶熱,或經常碰水、淋雨,都可能讓「濕熱之氣」進入身體,最後跑到膀胱,引發不適。
- 飲食習慣不佳:如果長期吃太多辛辣、油膩、甜膩或油炸的食物,或是喝太多酒,這些東西會在體內積累,變成濕熱,進一步影響膀胱。
- 身體機能失調:中醫的脾臟主運化水份,脾氣虛弱的話,水分排不出去就會囤積,時間久了會轉成熱,濕熱就會往膀胱跑。
- 情緒壓力大:情緒不順、過度勞累,心情鬱悶且壓力大會讓肝氣鬱結,久了變成火氣,火氣再往下影響膀胱,跟濕氣結合,就形成濕熱。
- 腎虛:腎與膀胱互為表理,腎氣不足時膀胱功能變差,水分排不出去也會產生濕熱。
- 生活習慣不好:常常憋尿、不愛喝水,或是不注意個人清潔,這些都可能增加泌尿道感染的風險,久而久之就會形成濕熱。
- 久病不癒:如果泌尿系統感染常常復發、拖很久,會影響氣血循環,讓濕熱更容易卡在體內,使病情反反覆覆、難以痊癒。
就季節而言,下焦濕熱通常出現在夏季炎熱潮濕的環境中,身體受到外界潮濕或熱氣的影響。

當濕熱之邪氣蘊結在下焦的膀胱,就像是身體裡的下水道被濕熱的臟東西堵住了,特別是膀胱這個部位。
當濕熱這種邪氣在身體下部聚集時,就會讓膀胱的功能失調,不能正常地控制尿液的排出和儲存,同時也會消耗身體的水分,造成一系列的不舒服。常見症狀如下:
泌尿系統症狀:
- 尿頻、尿急、尿痛:這是最常見且典型的症狀,小便次數增多,尿意急迫,排尿時尿道有灼熱、刺痛感。
- 尿短赤:尿量少,顏色黃赤混濁,甚至出現膿尿或血尿。
- 小腹脹痛或墜脹:由於濕熱蘊結,氣機不利,導致下腹部不適。
- 尿有餘瀝不盡:排尿後感覺仍有尿液殘留,排不乾淨。
- 尿液渾濁、有砂石:嚴重者可見尿液混濁如米泔,或夾雜細小砂石。

全身濕熱症狀:下焦濕熱也會引起全身的症狀,與現代膀胱炎症狀類似。
- 口苦、口乾、口渴卻不多飲:濕熱內蘊,阻礙津液輸布。
- 身熱或熱勢有起伏:體內有熱邪,但濕邪膠著,熱勢可能不甚高或有波動。
- 腰痛:濕熱下注,影響腰部經絡。
- 大便秘結或黏滯不爽:濕熱內阻,影響腸道傳導。
- 舌象:舌質紅,舌苔黃膩。
- 脈象:脈濡數或滑數。
古代中國人認為,當天氣寒冷時,水分會像冰一樣凝固,無法被膀胱氣化;當天氣過熱時,水分又會像沸騰一樣,同樣無法順利代謝。所以膀胱問題是這樣出現的。
這種下焦濕熱的現象,在夏季是很容易發生的,2024年7月期間台灣地區非常炎熱,某會員堅持就是不開冷氣,整天在很悶熱的房間工作,他覺得這樣可能比較養生,算是冬病夏治,結果事實上與他想的差很多。
漸漸地,他發現自己越來越頻尿,晚上反而要一直起來上廁所,而且會有尿急的感覺。同時,他覺得下腹部經常會有疼痛,後來竟然開始出現腰痛,讓他感到很難過。
他仔細思考,他驚覺這很可能就是傳說中的「下焦濕熱」,因此他翻箱倒櫃,把很久以前的「豬苓湯」科學中藥翻出來吃。
剛好家裡還有前一陣子,去草藥店購買的魚腥草的乾燥中草藥,他就煮水來喝,沒想到一天之後,腹痛、腰痛與頻尿就全部消失了。
2025年6月底期間,天氣非常炎熱也經常下雨,某女性會員也是出現尿黃、尿痛的現象,這一次她運用的中藥更簡單,只有甘草+滑石,這被稱為「六一散」。
她分享這個中藥可神了,應用下去幾個小時之後改善很多了!

古代稱這種疾病為「淋證」、「癮閉」、「尿濁」,淋證還區分為「石淋」、「血淋」、「膏淋」、「氣淋」、「熱淋」…等等,這是依照症狀來加以分類的。
例如「血淋」是指尿血紫紅,甚則夾有血塊,「石淋」是尿有砂石,「膏淋」是小便混濁,如米泔水。
膀胱濕熱證常見於古代中醫疾病如「淋證」、「癮閉」、「尿濁」等疾病中。
膀胱濕熱證容易引發「腎陰虧虛證」,常與「下焦濕熱證」、「心火亢盛證」一起討論。
在中醫理論中,膀胱與腎臟有著密切的關聯,猶如外衣與內襯相輔相成。當膀胱長期受到濕熱的侵擾,時間一長,這股濕熱勢必會波及到腎臟。

隨著濕氣轉變為燥熱,就會損耗腎臟的陰液,導致腎陰不足,陰虛生內熱。出現口乾舌燥、咽喉乾澀、陣發性的潮熱,尤其是夜間容易出汗(盜汗)、手掌和腳底常感到熱燙、經常感到精神疲憊力不從心。
腰部和膝蓋會感到酸軟無力、舌頭顏色偏紅,舌態可能薄或少津、脈象可能是細弱且快速,或是虛弱的狀態。
「下焦濕熱證」也會出現大便、小便的異常,膀胱濕熱主要以小便不利為主。
此外,由於「心與小腸」具有表裡關係,心火亢盛時火氣會下移小腸,小腸積熱時也會造成尿道症狀。
症狀如:小便帶血、血色鮮紅、尿道灼熱感、心胸煩熱,面赤、口渴、睡眠障礙、口舌生瘡、舌尖紅、脈數…等症狀,與膀胱濕熱證類似。
造成膀胱濕熱的3種主要原因
膀胱濕熱的舌相與脈相
舌相
脈相
膀胱濕熱的臨床症狀或疾病
膀胱濕熱的相關證型
改善膀胱濕熱的常用方劑
改善膀胱濕熱的常用穴道
膀胱濕熱的可能經絡型態或現象
在進入炎熱夏季之後,多數人體內的「寒熱指數」(三焦經、大腸經)開始提升,也就是體內的火氣逐漸增高,但是膀胱經與腎經能量卻大幅降低。
基於此,夏季很容易出現「膀胱濕熱證」,常見於膀胱經虛證相關經絡型態,天氣愈熱時出現頻率愈高,與現代醫學觀察,夏季很容易出現膀胱炎、尿道炎現象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