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mhealthlogo

復溜

位置:太谿穴上2寸,當跟腱的前緣

國際代碼KI07

英文名稱Fuliu

所屬經絡足少陰腎經


別名昌陽,伏白,外命

五俞穴經穴

可灸

最後更新日:2021-07-25

穴名介紹

  • 「復溜穴」。「復」,再也。「溜」,悄悄地散失也。復溜名意指腎經的水濕之氣在此再次吸熱蒸發上行,氣血的散失如溜走一般,故名「復溜穴」。
  • 「伏白」,「伏」,隱藏、埋伏也。「白」,肺性之氣也。伏白名意指本穴吸熱溜散的水氣隱伏著肺金之氣的涼濕之性。
  • 「昌陽」。「昌」,昌盛繁榮也。「陽」,陽氣也。昌陽名意指腎經陽氣至本穴後才變為昌盛繁榮之狀。

解剖位置

在比目魚肌下端移行於跟腱處的內側;前方有脛後動、靜脈;布有腓腸內側皮神經,小腿內側皮神經,深層為脛神經。

穴道圖片

復溜開啟線上3D

針刺方法

直刺0.5-0.7寸

穴道介紹

此穴道為腎經「經穴」, 經常被用來補腎益氣,改善腰部酸脹,下肢無力、眼睛模糊...等等,中醫相關之脾臟、腎臟相關疾病諸如:腎炎、睪丸炎、腹脹、腹瀉、水腫、腰痛、功能性子宮出血、尿路感染,女性白帶過多亦可改善。

在實務上,主要被運用來改善以下4種症狀或疾病:

  1. 水循環障礙:體內水液代謝失常會出現水腫,肚子水聲、腰酸、腹痛、腹瀉,這如果是腎經造成的,就要按摩復溜穴。
  2. 出汗異常:自汗或盜汗均屬於人體水液代謝失常,艾灸復溜穴可以改善這兩種現象。
  3. 大小便異常:所謂「腎司二便」,與生殖系統密切相關,腎氣不足時就會尿失禁,因此大小便異常與尿路異常可以從此穴道下手。
  4. 眼經疾病:復溜穴是治療眼疾的要穴,可改善:白內障、青光眼、飛蚊症、眼睛脹痛...等等。

Youtube影片

穴道主治疾病

本穴道可以改善97種症狀或疾病,在此隨機顯示11種。

感染症與寄生蟲疾病

  • 肺結核

神經系統疾病

  • 頭痛

  • 小兒麻痺後症候群

眼與附器疾病

  • 失明

  • 散光

耳與乳突疾病

  • 暈眩

循環系統疾病

  • 心絞痛

  • 痔瘡

  • 心臟病

呼吸系統疾病

  • 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流感)

消化系統疾病

  • 消化不良

  • 大便秘結

  • 大腸激擾綜合症

  • 腹中有鳴叫聲

  • 慢性肝炎

肌肉骨骼系統與結締組織疾病

  • 腰痛

  • 背痛

  • 坐骨神經痛

泌尿生殖系統疾病

  • 尿道炎

  • 腎及輸尿管結石

  • 排尿困難

  • 前列腺增生

  • 子宮崩漏

症狀、徵候與實驗室異常發現疾病

  • 糖尿病

  • 排尿困難

  • 頻尿

  • 上腹胃脘痛

  • 頭痛

  • 咳嗽

  • 暈眩

  • 胃腸脹氣

  • 腹瀉

  • 無尿及少尿

傳統中醫症狀與疾病

  • 下肢萎縮

  • 耳聾

  • 眼睛模糊

  • 赤白帶

  • 耳鳴

  • 臀部痛

  • 胃腸脹氣

  • 肩胛部位痛

  • 心臟痛

  • 大便膿血

  • 夜間遺尿

  • 面色較黑

  • 側頸痛

  • 遺精

  • 上腹胃脘痛

  • 大便溏(稀薄)

  • 大便失禁

  • 口乾口渴

  • 容易健忘

  • 膏肓痛

  • 下背部疼痛

  • 子宮崩漏

  • 膝蓋後側痛

  • 腳踝外側前側痛

  • 腳踝內側後側痛

穴道配伍

艾灸刮痧

艾條灸10-20分鐘,艾炷灸5-10壯

按摩推拿

用拇指按揉復溜穴100~200次,治療腿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