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名介紹
- 「復溜穴」。「復」,再也。「溜」,悄悄地散失也。復溜名意指腎經的水濕之氣在此再次吸熱蒸發上行,氣血的散失如溜走一般,故名「復溜穴」。
- 「伏白」,「伏」,隱藏、埋伏也。「白」,肺性之氣也。伏白名意指本穴吸熱溜散的水氣隱伏著肺金之氣的涼濕之性。
- 「昌陽」。「昌」,昌盛繁榮也。「陽」,陽氣也。昌陽名意指腎經陽氣至本穴後才變為昌盛繁榮之狀。
解剖位置
在比目魚肌下端移行於跟腱處的內側;前方有脛後動、靜脈;布有腓腸內側皮神經,小腿內側皮神經,深層為脛神經。
針刺方法
直刺0.5-0.7寸
穴道介紹
此穴道為腎經「經穴」,經常被用來補腎益氣,改善腰部酸脹,下肢無力、眼睛模糊...等等,中醫相關之脾臟、腎臟相關疾病諸如:腎炎、睪丸炎、腹脹、腹瀉、水腫、腰痛、功能性子宮出血、尿路感染,女性白帶過多亦可改善。
復溜就是要讓停留下來的水液又重新流動起來。當人體內有淤血時,尿液、汗液和痰濕這些髒東西就會停留在體內不流動了。
凡是身體出現腫的地方都與復溜穴有關,例如膝蓋腫。因為腫就是有水液在哪裡停滯不流,瘀住了,而刺激復溜穴能讓它重新循環起來。
復溜穴的功效是補腎滋陰、利水消腫,改善整個腎的功能,解除腎功能失常所產生的各種症狀。腎功能失常會造成人體水液代謝失常,而復溜穴專門治療水液代謝失常。
復溜穴能治療自汗,盜汗之症。自汗就是待著的時候就出汗:盜汗就是睡覺的時侯在不知不覺中出汗,出汗不出汗都屬於代謝的問題。
復溜穴能治療腹瀉腹痛。腹瀉是因膀胱受堵,水液不走膀胱,而是走大腸的結果。揉了復溜穴之後,尿道一通,腹瀉自然就好了。
復溜穴有降血壓的功效,可配合尺澤穴,再揉復溜穴。揉尺澤穴是為了把上面的氣降下來,揉復溜穴是為了把降下來的氣給接收住,讓它固定下來。最後再揉太溪穴,才能真正把腎給補上,這是一步一步逐漸起效的。
復溜穴是治眼疾的要穴。當您有白內障、青光眼、飛蚊症、眼腈脹痛、上眼皮無力等問題,揉復溜穴可以改善。
復溜穴能治改善哮喘。偏於虛寒的就去灸復溜穴,偏於實熱症的揉探即可,最好也配上尺澤穴。兩個穴一降一補才能最好的達到平衡身體的效果。
在實務上,主要被運用來改善以下4種症狀或疾病:
- 水循環障礙:體內水液代謝失常會出現水腫,肚子水聲、腰酸、腹痛、腹瀉,這如果是腎經造成的,就要按摩復溜穴。
- 出汗異常:自汗或盜汗均屬於人體水液代謝失常,艾灸復溜穴可以改善這兩種現象。
- 大小便異常:所謂「腎司二便」,與生殖系統密切相關,腎氣不足時就會尿失禁,因此大小便異常與尿路異常可以從此穴道下手。
- 眼經疾病:復溜穴是治療眼疾的要穴,可改善:白內障、青光眼、飛蚊症、眼睛脹痛...等等。
Youtube影片
載入中...
穴道主治疾病
感染症與寄生蟲疾病
- 肺結核
- 痢疾
內分泌、營養與新陳代謝疾病
- 糖尿病
- 高血脂症(膽固醇過高)
神經系統疾病
- 小兒麻痺後症候群
- 頭痛
眼與附器疾病
- 失明
- 近視
- 散光
耳與乳突疾病
- 耳鳴
- 耳聾
- 暈眩
循環系統疾病
- 心絞痛
- 痔瘡
- 心臟病
呼吸系統疾病
- 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流感)
消化系統疾病
- 大便秘結
- 消化不良
- 腹中有鳴叫聲
- 慢性肝炎
- 胃腸出血
- 大腸激擾綜合症
肌肉骨骼系統與結締組織疾病
- 坐骨神經痛
- 背痛
- 腰痛
泌尿生殖系統疾病
- 排尿困難
- 子宮崩漏
- 尿道炎
- 腎及輸尿管結石
- 前列腺增生
- 子宮發炎
- 更年期綜合症
穴道配伍
艾灸刮痧
艾條灸10-20分鐘,艾炷灸5-10壯
按摩推拿
用拇指按揉復溜穴100~200次,治療腿腫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