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腎」,腎臟也。「俞」,輸也。腎俞穴意指:腎臟的寒濕水氣由此外輸膀胱經。
- 「高蓋穴」。「高」,天部也,氣也。「蓋」,護蓋也。高蓋名意指腎臟外輸膀胱經的氣血物質為天部的水濕之氣。本穴物質為腎臟輸出的寒濕水氣,所處為天部,為衛外之護蓋,故名高蓋。
穴名介紹
解剖位置
在腰背筋膜,最長肌和髂肋肌之間:有第2腰動、靜脈後支;布有第1腰神經後支的外側支,深層為第1腰叢。
穴道圖片
針刺方法
直刺0.8-1.2寸
注意事項
腎俞穴是不能重敲擊的。特別是有腎病,腎積水的患者,如果敲擊會加重病情!
Youtube影片
穴道主治疾病
本穴道可以改善120種症狀或疾病,在此隨機顯示61種。
感染症與寄生蟲疾病
- 痢疾
內分泌、營養與新陳代謝疾病
- 糖尿病
- 高血脂症(膽固醇過高)
精神(心智)與行為疾病
- 男性勃起障礙(陽痿)
- 睡眠障礙
神經系統疾病
- 四肢麻痺癱瘓
- 梅尼爾氏病
- 言語障礙
眼與附器疾病
- 夜盲
耳與乳突疾病
- 暈眩
循環系統疾病
- 低血壓
- 原發性高血壓
- 痔瘡
呼吸系統疾病
- 氣喘
消化系統疾病
- 胃腸出血
肌肉骨骼系統與結締組織疾病
- 僵直性脊椎炎
- 痛風
- 腰痛
泌尿生殖系統疾病
- 月經稀少
- 子宮發炎
- 前列腺炎
- 女性不孕症
- 月經過多
- 月經腹痛
- 更年期綜合症
- 尿道炎
- 白帶
- 排尿困難
症狀、徵候與實驗室異常發現疾病
- 身體消瘦
- 心悸
- 夜間頻尿/多尿
- 無尿及少尿
- 下腹部痛(小腹痛)
- 肋間神經疼痛
- 全身性水腫
- 排尿困難
- 暈眩
- 咳嗽
- 腹瀉
- 糖尿病
- 頻尿
傳統中醫症狀與疾病
- 眼睛乾澀
- 大便失禁
- 小便疼痛
- 言語障礙
- 頭髮乾燥
- 吞咽障礙
- 身體消瘦
- 帶下黏稠
- 面色發紅
- 多痰
- 耳朵痛
- 四肢感到疼痛
- 小便渾濁不清
- 面色較黑
- 臀部痛
- 大便溏(稀薄)
- 小便顏色偏黃
- 赤白帶
- 遺精
- 腰痛
穴道配伍
- 貧血 :腎俞+啞門+太溪
- 月經不調 :腎俞+三陰交+足臨泣+中極+關元+血海+水溝+八髎
- 耳鳴 :腎俞+聽宮+聽會+太溪+命門+翳風
- 坐骨神經痛 :腎俞+環跳+委中+腰俞+足三里+居髎+懸鐘
- 月經腹痛 :腎俞+水道+命門+氣海+中極+三陰交
- 女性不孕症 :腎俞+三陰交+氣穴+氣海+血海
- 遺精 :腎俞+三陰交+命門+太溪+大敦+中極+氣海+志室+八髎+帶脈
- 卵巢炎 :腎俞+太衝+中極+三陰交+血海+中注
- 腎及輸尿管結石 :腎俞+水泉+血海+氣海+氣海俞+三陰交
- 血尿 :腎俞+水泉+血海+中極
- 腰痛 :腎俞+中樞+京門+支溝+水溝+次髎+命門+委中+後溪+腰陽關+三陰交
- 下肢水腫 :腎俞+太溪+復溜+三陰交+陰陵泉+築賓+關元+水分
- 過早射精 :腎俞+命門+陰谷+大赫+曲骨+太溪+八髎
- 陰莖疼痛搔癢 :腎俞+志室+大赫+命門+中極+關元
- 失音(啞) :腎俞+合谷+神門+魚際+間使+然谷+肺俞
艾灸刮痧
艾條灸10-20分鐘,艾炷灸5-10壯
按摩推拿
- 每日臨睡前,坐於床邊垂足解衣,閉氣,舌抵上齶,目視頭頂,先搓熱掌心,搓熱掌心後,把兩手放到腎俞穴上,兩手摩擦雙腎俞穴,每次10~15分鐘。
- 每日散步時,雙手握空拳,邊走邊敲打雙腎俞穴,每次敲打30~50次。
古代中醫典籍摘錄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