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訊
主治功效
本方證因下焦瘀熱,損傷膀胱血絡,氣化失司所致。熱聚膀胱,損傷血絡,血隨尿出,故尿中帶血,其痛者為血淋,若不痛者為尿血。
由於瘀熱蘊結下焦,膀胱氣化失司,故見小便頻數、赤澀熱痛;舌紅脈數,亦為熱結之徵。治宜涼血止血,利水通淋。
方中小薊甘涼入血分,功擅清熱涼血止血,又可利尿通淋,尤宜於尿血、血淋之症,是為君藥。生地黃甘苦性寒,涼血止血,養陰清熱;蒲黃、藕節助君藥涼血止血,並能消瘀,共為臣藥。君臣相配,使血止而不留瘀。
熱在下焦,宜因勢利導,故以滑石、竹葉、木通清熱利水通淋;梔子清泄三焦之火,導熱從下而出;當歸養血和血,引血歸經,尚有防諸藥寒涼滯血之功,合而為佐。使以甘草緩急止痛,和中調藥。諸藥合用,共成涼血止血為主,利水通淋為輔之方。
本方是由導赤散加小薊、藕節、蒲黃、滑石、梔子、當歸而成,由清心養陰,利水通淋之方變為涼血止血,利水通淋之劑。其配伍特點是止血之中寓以化瘀,使血止而不留瘀;清利之中寓以養陰,使利水而不傷正。這是治療下焦瘀熱所致血淋、尿血的有效方劑。
現用於急性腎小球腎炎等。尿血同出,莖中不時作痛。 熱結下焦之血淋、尿血、急性泌尿系感染、泌尿結石、尿中帶血,小便頻數,赤澀熱痛,舌紅,脈數。屬下焦瘀熱,蓄聚膀胱者。
傳統服藥法
口父咀,每服半兩(15g),水煎,空心服(現代用法:作湯劑,水煎服,用量據病證酌情增減)。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方中藥物多屬寒涼通利之品,只宜於實熱證。若血淋、尿血日久兼寒或陰虛火動或氣虛不攝者,均不宜使用。
相關證候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小薊飲子, 出處:《玉機微義》卷二十八引《濟生》。 組成:生地黃、小薊根、通草、滑石、山梔仁、蒲黃(炒)、淡竹葉、當歸、藕節、甘草各等分。 主治:涼血止血,利水通淋。主治:下焦結熱血淋,小便頻數,赤澀熱痛,血尿,舌紅,脈數有力。現用於急性腎小球腎炎等。尿血同出,莖中不時作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