萆薢分清飲

BI XIE FEN QING YI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楊氏家藏方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5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0%
胃經 16%
腎經 15%
肝經 15%
膀胱經 10%
心經 10%
肺經 10%
脾經
胃經
腎經
肝經
膀胱經
心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22

方劑組成解釋

萆薢分清飲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主要成分萆薢具有重要的醫療價值。萆薢,即萆薢根,是一種生長於水邊的植物,其根部有著顯著的藥用效果。根據中醫理論,萆薢性寒,味辛,具有清熱利濕、脫毒消腫的作用,尤其適合用於治療因濕熱內蘊所引起的症狀,如尿頻、尿急以及小便不適等。

在萆薢分清飲的組成中,萆薢的引入主要是為了提升方劑的整體療效。這種方劑不僅能清利膀胱之濕熱,還能有效地疏通經絡,調和臟腑功能,從而達到解毒的效果。萆薢配合其他中藥成分,即同時兼顧調和整體與針對局部不適,從而形成一種非常有效的治療方案。因此,萆薢不僅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成分,更是保障患者健康的重要一環。

萆薢分清飲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因腎虛導致的下焦濕熱所引起的各類病症。其中,益智仁作為方劑的組成成分之一,其重要性不容小覷。益智仁具有溫腎益氣、固精縮尿的作用,對於改善因腎精不足所引起的症狀有顯著效果。尤其在面對與濕氣相關的病理狀態時,益智仁能夠有效幫助調理脾胃,增強腎的功能,從而達到化濕和清理的效果。

此外,萆薢分清飲本身是針對清心火、利水道的方劑,而益智仁的增加也有助於平衡方劑的藥性,使整體效果更加通調。特別是在運用於治療記憶力減退、尿頻等症狀時,益智仁可以增強方劑的治療作用,並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在設計這個方劑時加入益智仁,是充分考慮到其對腎功能的支持以及對濕熱清理的協同作用,以達到整體療效的最佳化。

萆薢分清飲中加入石菖蒲,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利水通竅: 石菖蒲性辛溫,具有開竅醒神、利水通淋的功效,可通利膀胱,促進水液代謝,配合萆薢等藥材,加強利水消腫作用,改善水濕停滯所致的諸症。

二、化濕醒脾: 石菖蒲可化痰濕、醒脾開胃,對於脾胃濕濁、胸悶氣短、神疲乏力等症狀有輔助治療作用,使藥效更全面,提高療效。

萆薢分清飲中加入烏藥,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理氣止痛:烏藥性溫,味辛,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止痛之功效。萆薢分清飲以清熱利濕為主,但濕熱蘊結易導致氣機阻滯,引發疼痛。烏藥加入其中,可疏肝理氣,緩解濕熱鬱結所致的疼痛,提升療效。
  2. 溫腎助陽:萆薢分清飲常用於治療下焦濕熱證,而腎陽虛弱易導致濕邪內侵,加重病情。烏藥能溫腎助陽,補益腎氣,有助於驅散濕邪,改善下焦濕熱,促進疾病康復。

萆薢分清飲中加入甘草,主要是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萆薢分清飲以萆薢、滑石等藥物利水消腫,但這些藥物性偏寒涼,容易損傷脾胃。甘草性甘溫,具有調和藥性、緩解藥物寒涼之弊的作用,避免藥物對脾胃造成損傷。
  2. 增強療效: 甘草與萆薢、滑石等藥物配合,能增強利水消腫的功效,促進水液代謝,達到治療水腫、濕痺等病症的效果。同時,甘草還具有補脾益氣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提高患者的抵抗力。

主治功效


萆薢分清飲主治下焦虛寒之膏淋、白濁。小便頻數,渾濁不清,白如米泔,凝如膏糊,舌淡苔白,脈沈。本方適用於小便白濁如米泔,係腎陽不足,濕濁下注所致。

本方主治之白濁,乃由下焦虛寒,濕濁不化所致。下焦虛寒,氣化不利,腎失封藏,膀胱失約,故小便頻數,尿濁如米泔,或如脂膏。治宜溫暖下元,利濕化濁。

方中萆薢利濕而分清化濁,為治白濁之要藥,故以為君。石菖蒲辛香苦溫,化濕濁以助萆薢之力,兼可祛膀胱虛寒,用以為臣,《本草求真》謂石菖蒲能溫腸胃,「腸胃既溫,則膀胱之虛寒小便不禁自止」。

二藥相伍,總以祛濕濁為主,故佐入益智仁、烏藥溫腎散寒。益智仁能補腎助陽,且性兼收澀,故用之溫暖脾腎,縮泉止遺;烏藥溫腎散寒,除膀胱冷氣,治小便頻數。入鹽煎服,取其咸以入腎,引藥直達下焦,用以為使。原書方後雲:「一方加茯苓、甘草」,則其利濕分清之力益佳。綜觀全方,利濕化濁以治其標,溫暖下元以顧其本。

本方出自南宋醫家楊倓的《楊氏家藏方》,原名「萆薢分清散」,及至元代《丹溪心法》亦引用此方,並改名為「萆薢分清飲」。

方中萆薢利濕化濁,為治白濁之要藥;益智仁溫腎陽,縮小便;茯苓健脾化濕;烏藥溫腎化氣

石菖蒲化濕通竅、分利小便;甘草用梢清熱解毒,通淋止痛,並能協和諸藥。諸藥合用,能溫腎陽,利濕熱,諸症自癒。

陽虛白濁。濕濁下注所致之膏淋、白濁。小便頻數,濕濁不清,白如米泔,稠如膏糊。

現代應用於本方利尿,抗菌,消炎。用於慢性前列腺炎、泌尿系感染、陽萎、慢性陰道炎、盆腔炎、帶下等屬腎虛寒濕者,及小便白濁寒濕在氣分者。

傳統服藥法


智仁、萆薢、石菖蒲、烏藥各等分,茯苓、甘草、飛滑石,鹽少許。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濕熱白濁則非本方所宜。

相關證候


相關疾病


小便疼痛排尿困難尿道炎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腎及輸尿管結石腎盂腎炎尿道膿傷精囊炎(精囊炎性疾患)多痰尿中混挾精液小便渾濁不清頻尿男性勃起障礙陰道炎盆腔炎帶下如水樣

相同名稱方劑


萆薢分清飲, 出處:《女科切要》卷二。 組成:智仁、萆薢、石菖蒲、烏藥各等分,茯苓、甘草、飛滑石,鹽少許。 主治:陽虛白濁。

萆薢分清飲, 出處:《醫學心悟》卷四。 組成:川萆薢2錢,黃柏5分(炒褐色),石菖蒲5分,茯苓1錢,白朮1錢,蓮子心7分,丹參1錢5分,車前子1錢5分。 主治:導濕理脾。主治:赤白濁屬濕熱者。諸淋。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