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分清飲中包含益智仁,主要由於其具有以下兩方面的功效:
- 健脾益智,寧心安神:益智仁味甘、辛,性溫,入脾、腎經,具有健脾益氣、寧心安神之效。分清飲中,益智仁可與茯苓、白術等藥物配合,健脾利濕,改善脾胃虛弱導致的心神不安、健忘失眠等症狀。
- 溫陽化濕,止瀉止嘔:益智仁還具有溫陽化濕、止瀉止嘔的作用。分清飲中,益智仁與蒼朮、厚朴等藥物配合,溫陽化濕,改善脾胃濕困,進而止瀉止嘔,緩解胃腸道不適。
總之,益智仁在分清飲中起到健脾益智、寧心安神,以及溫陽化濕、止瀉止嘔的作用,協同其他藥物,共同治療脾胃虛弱、濕困中焦所致的心神不寧、健忘失眠、嘔吐泄瀉等症。
分清飲中包含萆薢,主要原因如下:
- 利水滲濕:萆薢性味甘淡微寒,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之效。分清飲主治濕熱蘊結,下焦濕熱,故萆薢可助其利水滲濕,清熱除濕,改善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
- 通淋排石:萆薢具有通淋排石之效,對於濕熱蘊結所致的下焦濕熱、小便不利、尿路結石等症狀,萆薢可助其通淋排石,緩解疼痛,改善排尿不暢。
總之,萆薢在分清飲中起到利水滲濕、通淋排石的作用,與其他藥材配合,共同發揮清熱利濕、通淋排石的功效,有效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下焦濕熱等症狀。
分清飲中包含石菖蒲,主要原因有二:
- 開竅醒神: 石菖蒲味辛、性溫,入心、脾經,具有開竅醒神、化濕開痰、行氣止痛的功效。分清飲以清熱利濕為主要功效,但濕熱傷脾,易導致神志不清,而石菖蒲可醒脾開竅,改善神志不清之症狀,提升藥效。
- 化濕通竅: 分清飲主要針對濕熱阻滯、痰濁內阻之症,而石菖蒲除了開竅醒神外,還可化濕開痰,通利竅道,輔助藥物更有效地清除濕熱,達到清熱利濕的目的。
分清飲中包含烏藥,主要原因如下:
- 理氣止痛:烏藥味辛、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溫中止嘔的功效。分清飲主要用於治療脾胃氣滯、脘腹脹痛、噯氣嘔吐等症,烏藥可幫助理氣止痛,緩解胃脘不適。
- 溫中止嘔:分清飲中常加入一些寒涼藥物,如黃芩、梔子等,可能導致脾胃虛寒、寒邪內阻。烏藥溫陽散寒,可與寒涼藥物配伍,溫和脾胃,防止寒邪阻滯,有助於止嘔止瀉。
分清飲中包含茯苓,主要原因如下:
- 健脾利濕: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功效。分清飲主治濕熱蘊脾,脾失健運,故以茯苓健脾利濕,以助脾運化水濕,達到清熱利濕之效。
- 滲濕利水:茯苓能滲濕利水,促進水濕代謝,對於濕熱蘊脾導致的浮腫、小便不利等症狀,有顯著的療效。分清飲中加入茯苓,配合其他藥物,能更有效地利水消腫,改善患者的症狀。
分清飲方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緩解熱毒所致的口渴: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汗、緩解口渴的功效。分清飲主要治療溫熱病,患者常伴有口乾舌燥、煩渴等症狀。白芍的清熱解渴作用,可有效緩解患者的不適。
- 調和藥性:分清飲方中,黃芩、黃連等藥物性寒,白芍性微寒,加入白芍可以調和藥性,避免寒涼過度,避免損傷脾胃。同時,白芍還能緩解黃芩、黃連等藥物可能引起的胃腸不適,提高藥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主治功效
分清飲
分清飲為治療小便餘瀝、赤白濁的中藥方劑,具有清熱利尿、化濁除濕的功效,組成成分包括益智仁、萆薢、石菖蒲、烏藥、茯苓、白芍等,各具功效,相輔相成。
益智仁:
- 性微溫,味甘辛,歸脾、腎經。
- 功能:補陽、補氣、溫裡溫中、調經、補腎。
萆薢:
- 性微溫,味甘辛,歸膀胱經。
- 功能:祛風除濕、活絡止痛、利水滲濕、利尿、解毒。
石菖蒲:
- 性微溫,味辛、苦,歸肝、脾、腎經。
- 功能:開竅醒神、化濕豁痰、闢穢。
烏藥:
- 性微溫,味辛、苦,歸脾、胃、腎經。
- 功能:理氣行氣、補陽、行氣止痛、散寒止咳、消腫散結、祛痰。
茯苓:
- 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
- 功能: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白芍:
- 性微寒,味酸,歸肝、脾經。
- 功能: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
總結: 分清飲的主要成分為益智仁、萆薢、石菖蒲、烏藥、茯苓、白芍等,各具功效,相互配合,清熱利尿,化濁除濕,用於治療小便餘瀝、赤白濁等症。
傳統服藥法
川萆薢2錢,益智仁(去殼,鹽水炒)2錢,烏藥2錢,茯苓2錢,石菖蒲(去毛,炒)1錢,枳殼1錢,生甘草1錢。
水煎,乘熱入鹽少許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分清飲有清熱利尿、通淋止痛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如果有發熱、尿血、尿頻等症狀,應及時就醫。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分清飲, 出處:《女科切要》卷二。 組成:芡實、茯苓、黃蠟。 主治:小便濁。
分清飲, 出處:《醫級》卷七。 組成:茯苓、澤瀉、米仁、豬苓、厚朴、枳殼、木通、梔子、車前。 主治:小便癃閉及濕滯腫脹,不能受補。
分清飲, 出處:《保嬰撮要》卷八。 組成:益智仁3分,川萆薢3分,石菖蒲(鹽炒)3分,烏藥3分,茯苓3分,白芍藥3分。 主治:小便餘瀝,並赤白濁。
分清飲, 出處:《玉案》卷五。 組成:陳皮1錢5分,半夏1錢5分,白茯苓2錢,萆薢2錢,木通2錢,山梔仁1錢,澤瀉1錢。 主治:內有濕痰濕火,小便赤白混濁。
分清飲, 出處:《簡明醫彀》卷四。 組成:益智8分,川萆薢(赤者)8分,石菖蒲8分,車前子8分,赤茯苓8分,豬苓8分,澤瀉8分,白朮8分,枳殼8分,陳皮8分,升麻3分,甘草梢3分。 主治:赤白濁。
分清飲, 出處:《胎産新書》卷四。 組成:川萆薢2錢,益智仁(去殼,鹽水炒)2錢,烏藥2錢,茯苓2錢,石菖蒲(去毛,炒)1錢,枳殼1錢,生甘草1錢。 主治:下元虛損,精不能攝,小便白濁,時常流出清冷稠粘;或於小便後,來亦不多。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