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萆薢分清散中加入益智仁,主要考量其以下兩方面作用:
- 健脾益腎,助濕化濁: 益智仁性溫,入脾、腎經,能健脾益腎,溫陽化氣,對於萆薢分清散中治療濕熱下注所致的帶下病,益智仁能溫腎助陽,促進脾腎氣化,有助於祛除濕濁,達到療效。
- 寧心安神,改善神疲乏力: 益智仁具有寧心安神的作用,對於濕熱下注所致的神疲乏力、失眠多夢等症狀,益智仁能補益心脾,寧心安神,緩解患者精神不振,提高療效。
綜上所述,益智仁在萆薢分清散中,通過健脾益腎,助濕化濁,以及寧心安神等作用,可以更好地治療濕熱下注所致的帶下病及其伴隨症狀。
萆薢分清散是一個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濕熱所引起的各種症狀。其組成中包含了萆薢,這是其核心藥材之一。萆薢具有很強的利水通淋作用,能夠有效消除體內的濕氣,幫助清理濕熱引起的困擾,例如小便不利、尿道不適等症狀。此外,萆薢還具備清熱解毒的功效,能夠改善因濕熱造成的髒腑功能失調,促進健康。
在中醫理論中,濕和熱常常互相影響,而萆薢正是針對這兩種病理因素進行調理。它不僅可以排濕,還能防止濕熱進一步侵襲人體,因此在萆薢分清散中的應用至關重要。結合其他藥材,萆薢形成了一個全面的方劑,不僅對於治療病症有直接的效果,也使整體方劑的效用更為強大和協調。這樣的組合使得萆薢分清散成為治療濕熱問題的一個有效選擇。
萆薢分清散中加入石菖蒲,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 開竅醒神,化濕健脾: 石菖蒲味辛、性溫,入心、脾經,具有開竅醒神、化濕健脾的功效。萆薢分清散治療濕熱蘊脾所致的帶下病,石菖蒲可協助化解脾濕,促進脾胃運化,改善消化不良,從而提高藥效。
- 通利水道,清熱利濕: 石菖蒲具有利水通淋的功效,可幫助水濕代謝,減少濕氣停聚,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清熱利濕的效果。
萆薢分清散方劑中包含烏藥,主要基於其以下兩方面作用:
- 理氣止痛: 烏藥味辛、性溫,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止痛、溫中止痛的功效。萆薢分清散主要用於治療濕熱下注引起的帶下、小便不利等症,而烏藥的理氣止痛作用可以緩解因濕熱阻滯經絡所致的疼痛不適,如小腹疼痛、腰痛等。
- 溫陽化溼: 烏藥性溫,可溫陽化濕,有助於驅散體內寒濕,配合萆薢、滑石等藥物,更能有效地清熱利濕,改善濕熱下注所引起的症狀。
因此,烏藥的加入,不僅有助於緩解疼痛,更能增強萆薢分清散的清熱利濕之效,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萆薢分清散之傳統功效與主治分析
此方源自古代醫籍,主要針對「真元不足,下焦虛寒」所致之溲濁異常,其典型症狀如:
- 小便白濁如膏糊:尿液混濁似米泔或油光漂浮,沉澱後底部呈膏狀,此乃腎氣虛寒,固攝無權,精微下洩之象。
- 頻數無度:虛寒導致膀胱氣化失司,開闔失常,故尿意頻仍。
- 遺精早泄陽萎:下元虛冷,封藏不固,加之溼濁下注,擾動精室,進一步耗損腎氣。
古代醫家認為,此症病機關鍵在於「虛寒夾溼」——腎陽不足(真元虛)則氣化不利,溼濁內停(下焦寒)則清濁不分,故需溫腎化氣、分清別濁。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解析
核心藥物配伍:
- 川萆薢:為君藥,性味苦平,專走膀胱與腎經,長於「利溼去濁」,直接分離溼濁與小便,使清者歸膀胱、濁者從溺出。
- 益智仁:溫補脾腎,固精縮尿,針對「真元不足」之遺泄、尿頻,助腎恢復封藏之職。
- 烏藥:辛溫行氣,疏解下焦寒凝氣滯,與益智仁一收一散,調暢氣機而復氣化。
- 石菖蒲:芳香化濁,通竅利溼,助萆薢「開水道」以導濁邪外出。
輔佐機制:
- 鹽水引經:煎藥時加鹽少許,取其鹹入腎經,引藥直達下焦。
- 標本兼治:萆薢、菖蒲治標(利溼祛濁),益智仁、烏藥治本(溫補行氣),共奏「分消溼濁,溫腎復氣」之效。
慢性前列腺炎案例之延伸應用
原方基礎上,加入:
- 黃柏、山梔、車前子:清下焦溼熱,針對「小便短赤」之熱象,體現「寒熱並調」思路。
- 桃仁、當歸尾:活血化瘀,改善會陰脹痛,反映「久病入絡」之治。
- 芡實、甘草梢:固精止遺、緩急止痛,強化收攝之力。
此變方展現「虛實夾雜」病機的靈活調整,即清熱利溼不傷陽,活血通絡兼固精,契合前列腺炎「本虛標實」之特點。
總結:萆薢分清散之設計,體現古人「通補並用」的智慧,透過分消溼濁與溫煦下焦的協同作用,恢復水液代謝之「清升濁降」,後世加減更擴展其於淋濁、前列腺疾病之應用範疇。
傳統服藥法
益智仁、川萆薢、石菖蒲、烏藥各等分。
上為細末。
每服3錢,水1盞半,入鹽1捻,同煎至7分,食前溫服。
慢性前列腺炎:李某,男,32歲,結婚五年無子,會陰部脹痛,小便頻數短赤,尿後泌出米湯樣粘液,滴瀝難盡,遺精、早泄、陽萎,經檢查診斷為慢性前列腺炎,擬方:萆薢15克,茯苓12克,車前子12克,黃柏10克,山梔子10克,益智仁、烏藥、芡實各12克,桃仁8克,當歸尾10克,甘草梢5克,共服藥30余劑,病告痊癒。次年喜得一子。
分清散(《濟生》卷四)、分清飲( 《瑞竹堂方》卷一)、萆薢分清飲(《丹溪心法》卷三)、萆薢飲(《古今醫鑒》卷八)、萆薢散(《壽世保元》卷五)。本方改為丸劑,名「萆薢分清丸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萆薢分清散,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九。 組成:益智仁、川萆薢、石菖蒲、烏藥各等分。 主治:真元不足,下焦虛寒,小便白濁,頻數無度,漩面如油,光彩不定,漩腳澄下,漩如膏糊,或小便頻數,雖不白濁。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