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苓湯

ZHU LI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傷寒雜病論

其他名稱:豬苓散

熱性指數

1

寒性指數

12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5%
肺經 25%
膀胱經 18%
脾經 12%
心經 6%
肝經 6%
胃經 6%
腎經
肺經
膀胱經
脾經
心經
肝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7-21

主治功效(症狀或疾病)


脈象數脈,細脈

舌象舌苔淡薄黃

疼痛小便疼痛

症狀血尿,排尿困難,小便顏色偏黃,噁心反胃,嘴裡發苦,胃腸脹氣,四肢浮腫發脹,呼吸氣短言語無力,身體沉重,夜間多夢,睡眠障礙,心胸煩熱,多痰,口乾口渴,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

現代疾病腎及輸尿管結石,尿道炎,膀胱炎,尿道結石,男性淋病,女性淋病,胃及十二指腸炎,腳氣病,肺炎,尿道膿傷,腎盂腎炎,腎絲球腎炎,麻疹,前列腺增生,慢性腎衰竭

方劑介紹


豬苓湯

豬苓湯主要功效是「利水清熱養陰」,主治「水熱互結證」,常見症狀是:小便不暢,發熱口渴想喝水,或心煩失眠,或同時伴有咳嗽、嘔吐、腹瀉等症狀,舌紅苔白或略黃,脈細數。

豬苓湯主要出自於《傷寒論》,書中提到如果一個人得到「少陰病」,持續出現腹瀉,並伴有咳嗽、噁心、口渴、心煩以及失眠的情況,這些症狀屬於「少陰熱化」的範疇,這時候可以運用「豬苓湯」。

然而,書上也在「陽明病」的條文中提到,如果一個人咽喉乾燥、口苦、腹部脹滿、呼吸急促、發燒卻有汗出、不怕寒反而怕熱、感覺身體沉重等症狀。尤其是脈浮、體溫升高、口渴想喝水、小便不通暢的情況下,也適合運用「豬苓湯」。

可見,豬苓湯適合體內有熱的狀態,「陽明病」是體內明顯有熱,而「少陰病」雖然屬於陰寒的疾病,也有可能轉化成熱的可能性

體內陰寒的人,也可能轉換成火熱
體內陰寒的人,也可能轉換成火熱

少陰病患者本身就有陰液不足的問題,如果又加上體內有熱,導致了水液代謝失調,不能正常運行。這種情況下,治療時需考慮滋陰清熱,調理水液代謝,以恢復身體的平衡。

傳統中醫認為「腎主水」,與膀胱相對應。人體水液的代謝主要依靠腎的氣化功能,當傷寒邪氣入侵體內,進入陽明病或少陰病階段時,有可能會轉化為熱,與體內水分相衝突,形成水熱互結,邪熱傷及陰液

水與熱的衝突導致水分代謝不暢,引起小便不暢。邪熱傷陰,加上氣化功能不佳,導致口渴。體內水分停滯不流,反向衝擊肺部,引起咳嗽。

水濕滲透至大腸,胃腸升降失常,導致腹瀉。水濕侵襲胃部,胃氣上逆引起嘔吐;陰虛和邪熱擾亂心神,導致心煩且晚上睡不著。古書《本經疏證》就提到這種失眠,儘管表面上不熱,內在的熱依然劇烈。

體內化熱久了容易出現「陰虛」,名著《血證論》就提到陰虛造成面部兩側顴骨發紅,就適合使用豬苓湯。

在這個方子中,「猪苓」的主要作用是幫助體內水分的排出,尤其是對腎和膀胱的調理效果非常好,特別適用於體內水分停滯不流的情況。

配合「澤瀉」和「茯苓」的清淡特性,幫助豬苓強化排水和滲透水氣的功能。其中澤瀉還能幫助清除體內的熱量,與豬苓、茯苓一起使用,可以相得益彰,增強整體效果,使得體內的水路更加通暢,從而有效地排出體內的水濕,降低體內的熱度。

運用中藥調整體內水分停滯不流的情況
運用中藥調整體內水分停滯不流的情況

正如《本草思辨錄》中所提到的,豬苓、茯苓、澤瀉這三種藥材都是清淡且能促進水分排出的,體內的水分和熱量可以有效排出,改善口渴和小便不通的問題。

滑石的甘淡寒性有助於清除膀胱中的熱結,使水路更通暢,它不僅能增強上述三種藥材的排水和滲濕作用,還能加強清熱效果。

名醫倪海廈也提到豬苓湯中的滑石,可以讓泌尿系統中的結石通利出來,過程中會造成出血,所以運用阿膠止血。

然而,單純去除體內的熱邪,無法恢復已經受損的陰液。所以加入了阿膠來滋養和潤滑陰液,既能滋養腎陰,也能避免因排水過多而過度消耗體液。滑石和阿膠一起運用,同時具有排水、清熱、滋養陰液的功效。

阿膠必須用熱水融化後,再加入到其他已煎好的藥汁中。這樣的組合確保在排水的同時不會損傷陰液,邪熱被清除,陰液得以恢復,相應的症狀也就隨之消失。

這個方子主要用來治療體內的水分和熱量互相阻塞、體液受損、以及水分代謝不順的問題。治療的基本原則是促進體內水分的排出、清除多餘的體內熱量,並補充和滋養體內的陰液。

可別小看這個中藥方劑,現代人有較高的機率屬於「少陰體質」,體內寒氣很重,久了就很容易產生火熱,最終產生一系列難治的疾病

某會員就曾經回報,過去他動不動就胃腸炎,吃了一大堆現代藥物都沒有根本改善,最後竟然服用「豬苓湯」就神奇痊癒,之後每次胃腸炎時,再度運用此方都可以快速改善。

體內水液代謝不良容易產生胃腸疾病
體內水液代謝不良容易產生胃腸疾病

「豬苓湯」與「五苓散」是用來幫助體內排水的中藥方劑,組成只有差別兩種中藥,都包含豬苓、澤瀉、茯苓,用來治療小便不暢、口渴和發熱。

五苓散運用白朮來增強身體氣力和脾胃健康,以及用桂枝來幫助發散表面的邪氣和支持膀胱的氣化作用,是屬於溫熱的中藥組合。

豬芩湯偏寒,是針對邪氣已經進入體內並轉化為內熱的情形,因此除了利水成分外,還需要用「滑石」來清熱和「阿膠」來滋養陰液,達到清熱、利水和滋養陰液的綜合效果

現代主要用於治療急慢性腎炎、腎結石、腎盂腎炎、膀胱炎、尿道炎、淋病及嬰幼兒腹瀉等小便不利病症,這些通常因水熱內結所引起。

此外,亦有報道使用於治療各種出血(如子宮出血、腸出血、咳血、血尿等)、腸炎、直腸潰瘍、浮腫、痙攣、癲癇、不眠等病證。


加減法:此方也可以針對熱淋、血淋進行調整,在治療熱淋(尿路感染引起的灼熱痛感)時,可以添加梔子、車前子,具有很好的清熱利水作用,能幫助清除體內的熱邪,並促進小便的通暢。

對於血淋(尿液中帶血的症狀),可加入白茅根、大薊和小薊。這三種藥材具有清涼血液和止血的作用,特別適合用來治療尿液中出現血絲的情況,可以有效減輕症狀並促進恢復。

方劑組成解釋

豬苓湯方中並無阿膠。阿膠為驢皮製成,具有補血滋陰、潤燥止血之功效。而豬苓湯主要由豬苓、澤瀉、茯苓、桂枝、白術、甘草等藥材組成,主要功效為利水滲濕、健脾益氣。

阿膠性滋膩,與豬苓湯利水滲濕的藥性相違背,故方中不含阿膠。若要補血滋陰,可另用其他方劑配合。

豬苓湯中加入茯苓,主要是因為兩者在藥性及功效上有互補作用。

豬苓擅長利水滲濕,但偏於清熱利濕,而茯苓則偏於健脾滲濕,能補中益氣。將兩者結合,既能有效利水滲濕,又能健脾益氣,避免單純利水而傷脾胃。

此外,茯苓能緩解豬苓的寒性,使藥性更平和,避免過於寒涼而損傷陽氣。因此,豬苓湯中加入茯苓,既加強了利水滲濕的效果,又避免了藥性偏寒的副作用,使藥效更佳。

豬苓湯中加入滑石,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利水滲濕: 滑石性寒滑,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之功效,可助豬苓、澤瀉等藥物更有效地排出體內濕熱,消除水腫。
  2. 清熱解毒: 滑石能清熱解毒,對於濕熱蘊結所致的發熱、口渴、小便不利等症狀,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因此,滑石在豬苓湯中起到利水滲濕、清熱解毒的協同作用,與其他藥物共同發揮治療功效。

豬苓湯中加入澤瀉,是基於其利水滲濕的功效,與豬苓相輔相成,以增強利水消腫的作用。豬苓性平,偏於利水滲濕,長於除濕止渴,擅長治療水濕內停所致的口渴、小便不利等症狀。而澤瀉性寒,亦以利水滲濕見長,擅長治療水濕停滯所致的浮腫、小便不利等症狀。二者合用,一寒一平,寒能制熱,平能緩急,共同發揮利水消腫、通淋止渴的功效,提高療效。

豬苓湯中包含豬苓,主要原因有二:

  1. 利水滲濕: 豬苓性味甘淡,歸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濕之效。方中加入豬苓,可有效改善水濕停滯所致的諸多症狀,如小便不利、水腫、腹脹等。
  2. 健脾益氣: 豬苓亦能健脾益氣,增強脾胃運化水濕的能力。對於脾虛濕盛導致的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症狀,豬苓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豬苓湯中加入豬苓,是為了更好地發揮其利水滲濕、健脾益氣的功效,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傳統服藥法


取上述五種藥材,用水四升煎煮,先煮除阿膠外的四味,煮至剩二升,去渣後加入阿膠,待阿膠完全融化後溫服每次七合,每日三次(現代用法:以水800毫升(四升),先煮四味,取400毫升(二升),去滓,入阿膠烊消。溫服140毫升(七合),日三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若患者內熱過盛,陰津大損,則不宜使用本方。《傷寒論》指出,在陽明病中,如果患者多汗且口渴,則不應使用猪苓湯,因為多汗會導致胃中過於乾燥,而猪苓湯進一步利小便可能會加重病情。如果患者水濕內滯而無陰虛的徵兆,也應避免使用,以防止阿膠的滋膩性質助長濕邪。

豬苓湯的經絡型態


從大量現代人的經絡數據中發現,脾經與膀胱經的連動性很高,這與體內的水氣的代謝有密切的關係。當脾經與膀胱經異常時,只要體內化熱出現三焦經、大腸經實證,就有機會運用豬苓湯。

相關證候


相同名稱方劑


豬苓湯, 出處:《麻科活人》卷三。 組成:豬苓、澤瀉、赤苓、滑石、阿膠、甘草。 主治:麻症泄瀉。

豬苓湯, 出處:《痘疹全書》卷下。 組成:豬苓、澤瀉、滑石、赤茯苓、甘草、黃連、升麻。 主治:疹毒發熱自利者。病人用力催便脫肛。

豬苓湯, 出處:《回春》卷四。 組成:木通、豬苓、澤瀉、滑石、枳殼(炒)、黃柏(酒浸)、牛膝(去蘆)、麥門冬(去心)瞿麥、車前子各等分,甘草梢減半,扁蓄葉10片。 主治:熱結小便不通。

豬苓湯, 出處:《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三。 組成:豬苓、茯苓、木通、甘草、滑石、當歸、川芎、白芍、熟地、百合、黃連、廣皮、紫蘇、香附、蔥(連根白)。 主治:清火滋水以助腎。主治:妊娠熱結下焦,二便不通。

豬苓湯, 出處:《聖惠》卷九。 組成:豬苓3分(去黑皮),白朮3分,澤瀉1兩,桂心半兩,赤茯苓3分,丁香3分,甘草3分(炙微赤,銼),厚朴1兩半(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主治:傷寒六日,發熱煩悶,渴欲飲水,得水而吐,其脈浮數,小便不利。

豬苓湯, 出處:《傷寒論》。 組成:豬苓(去皮)1兩,茯苓1兩,澤瀉1兩,阿膠1兩,滑石(碎)1兩。 主治:利濕瀉熱。滋陰利水,祛痰。主治:水熱互結,陰虧津傷,發熱心煩,渴欲飲水,小便不利,或兼有咳嗽、嘔惡下利。現亦用於乳糜尿、流行性出血熱休克期、急性膀胱炎。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