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苓湯

ZHU LI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傷寒雜病論

熱性指數

1

寒性指數

12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5%
肺經 25%
膀胱經 18%
脾經 12%
心經 6%
肝經 6%
胃經 6%
腎經
肺經
膀胱經
脾經
心經
肝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09

主治功效


豬苓湯的運用時機,主要出自於以下《傷寒論》條文:

  1. 少陰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嘔渴,心煩不得眠者,豬苓湯主之。
  2. 陽明病,脈浮而緊,咽燥口苦,腹滿而喘,發熱汗出,不惡寒反惡熱,身重...若脈浮發熱,渴欲飲水,小便不利者,豬苓湯主之。陽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與豬苓湯,以汗多胃中燥,豬苓湯利其小便故也。若脈浮發熱,渴欲飲水,小便不利者,豬苓湯主之。

基於此二條文可以看出,豬苓湯可見於「少陰病」,亦可見於「陽明病」。當少陰下利後,會伴隨咳嗽、嘔吐口渴、心煩、夜間失眠,這是屬於「少陰熱化」之證,其病機為少陰陰虛有熱,水氣不利。可點選「豬苓湯證」進一步理解(開啟閱讀)。

以豬苓湯養陰清熱利水,阿膠滋陰潤燥,滑石清熱利水而不傷陰,豬苓、茯苓、澤瀉滲淡利水。諸藥合用,共奏養陰潤燥、清熱利水之功。

利水清熱養陰腎為水臟,真陰真陽寄寓其中。若下後津傷或陰虛有熱、水熱互結,則臨床可見「脈浮發熱,小便不利」、「咳而嘔渴,心煩不得眠」 等症。治當育陰潤燥、清熱利水.方用豬苓湯。

本方以利水為主,兼以養陰清熱。臨床應用時,以小便不利、口渴、身熱舌紅、脈細數為證治要點。水熱互結,小便不利,發熱,口渴欲飲(陰傷),舌紅細數、發熱、渴欲飲水;或見心煩不得眠或兼有咳嗽、嘔噁、下利。亦治淋疾、尿血、小便澀痛、點滴難出、小腹脹痛者。

本方多用於尿路感染、腎陰虛而小便不利者,尤對久病血淋、尿血而陰虛有熱、小便不利者,療效頗佳。

現代主要用於急慢性腎炎、腎結石、腎盂腎炎、膀胱炎、尿道炎、淋疾,嬰幼兒腹瀉等小便不利,證屬水熱內結傷傷者;亦有報道用於諸出血(子宮出血、腸出血,咯血、血尿等)、腸炎、直腸潰瘍、浮腫、痙攣、癲痛、不眠等病證。

傳統服藥法


以水800毫升(四升),先煮四味,取400毫升(二升),去滓,入阿膠烊消。溫服140毫升(七合),日三服。

方劑組成解釋


豬芩湯中豬芩、茯苓、澤瀉、滑石均有利水功能,其中豬苓、茯苓甘平,淡滲利水,澤瀉、滑石性寒利水而兼有清熱作用,阿膠養陰潤燥,因此本方以利水為主,兼能清熱養陰。此種宣通氣機不用溫藥,而以利水為主的方式,對於停水兼里熱傷陰證尤宜,使利水而不傷津液,養陰而不滯膩,清熱而無寒凝之弊。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若內熱盛,陰津大虧者,忌用。《傷寒論》指出:「陽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與豬笭湯,以汗多胃中燥,豬笭湯復利其小便故也」。如水濕內滯而無陰虛徵象者忌用,防阿膠滋膩以助濕留邪。

相關證候


相關疾病


心胸煩熱睡眠障礙雲霧移睛夜間多夢腹部皮膚青筋暴露排尿困難血尿尿道炎小便疼痛氣喘肺炎腳氣病大便秘結膀胱炎慢性肝硬化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慢性腎衰竭

相同名稱方劑


豬苓湯, 出處:《麻科活人》卷三。 組成:豬苓、澤瀉、赤苓、滑石、阿膠、甘草。 主治:麻症泄瀉。

豬苓湯, 出處:《痘疹全書》卷下。 組成:豬苓、澤瀉、滑石、赤茯苓、甘草、黃連、升麻。 主治:疹毒發熱自利者。病人用力催便脫肛。

豬苓湯, 出處:《回春》卷四。 組成:木通、豬苓、澤瀉、滑石、枳殼(炒)、黃柏(酒浸)、牛膝(去蘆)、麥門冬(去心)瞿麥、車前子各等分,甘草梢減半,扁蓄葉10片。 主治:熱結小便不通。

豬苓湯, 出處:《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三。 組成:豬苓、茯苓、木通、甘草、滑石、當歸、川芎、白芍、熟地、百合、黃連、廣皮、紫蘇、香附、蔥(連根白)。 主治:清火滋水以助腎。主治:妊娠熱結下焦,二便不通。

豬苓湯, 出處:《聖惠》卷九。 組成:豬苓3分(去黑皮),白朮3分,澤瀉1兩,桂心半兩,赤茯苓3分,丁香3分,甘草3分(炙微赤,銼),厚朴1兩半(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主治:傷寒六日,發熱煩悶,渴欲飲水,得水而吐,其脈浮數,小便不利。

豬苓湯, 出處:《傷寒論》。 組成:豬苓(去皮)1兩,茯苓1兩,澤瀉1兩,阿膠1兩,滑石(碎)1兩。 主治:利濕瀉熱。滋陰利水,祛痰。主治:水熱互結,陰虧津傷,發熱心煩,渴欲飲水,小便不利,或兼有咳嗽、嘔惡下利。現亦用於乳糜尿、流行性出血熱休克期、急性膀胱炎。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