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苓

豬苓

ZHU LING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豬苓的傳統功效


1. 利水消腫

豬苓,其利水消腫的功效歷來受到重視。多部古代醫籍都對其功效與作用機理作了詳細的闡述。

《神農本草經》簡潔地指出豬苓「主截瘧,利水道」,奠定了其利水功效的基礎。《本草書名》中的《用藥心法》則從藥性角度分析,認為豬苓「苦以洩滯,甘以助陽,淡以利竅」,因此能除濕利小便。其苦味能瀉去體內停滯的水濕,甘味則有助於陽氣的運化,淡味則能通利水道。

《本草綱目》認為豬苓「淡滲,氣升而又能降」,既能利水通竅,又能調和氣機,與茯苓功效相近,但補益作用不如茯苓。《本草匯言》則更進一步,指出豬苓「滲濕氣,利水道,分解陰陽之邪」,並舉例說明豬苓在治療不同病症中的應用,如瘧疾、傷寒、溫疫等,均體現其利水消腫,調和陰陽的功效。

《藥品化義》則強調豬苓利水消腫的速效性,認為其「通淋除濕,消水腫,療黃疸,獨此為最捷」,但同時也提醒需謹慎使用,避免損傷脾胃元氣。《本草述鉤元》則從陰陽角度闡述豬苓與澤瀉配伍的妙用,認為二者「合為分理陰陽」,共同達到利水消腫的效果。《本草求真》則進一步指出豬苓利水易耗津液,久服可能損傷眼睛,需注意用量及配伍。

綜上所述,古籍記載中,豬苓利水消腫的功效得到了普遍認可,其作用機理也從藥性、氣機、陰陽等多個方面進行了闡述,為臨牀應用提供了豐富的理論依據。 不同醫籍側重不同角度,共同豐富了對豬苓藥性的認識。

2. 利水滲濕

豬苓,味甘淡微苦,自古以來即被視為重要的利水滲濕藥物。其功效,歷代醫家多有論述,大致可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

首先,豬苓具有通利水道的功效。《神農本草經》即記載其「主截瘧,利水道」,點明瞭其利尿的作用。 《本草書名》中「淡以利竅,故能除濕利小便」更進一步說明,其淡味具有利通水道的作用,能排出體內多餘水分。《本草綱目》則指出豬苓「淡滲,氣升而又能降,故能開腠理,利小便」,說明其藥性既能利水,又能調節氣機,使其通暢無阻。

其次,豬苓能滲濕。《本草匯言》認為豬苓「滲濕氣,利水道,分解陰陽之的藥也」,強調其能將體內鬱積的濕邪排出體外。《藥品化義》則指出豬苓「用治水瀉濕瀉,通淋除濕,消水腫,療黃疸」,說明其在治療各種濕邪相關疾病的效用。《本草述鉤元》更進一步闡述,豬苓與澤瀉搭配使用,能有效分理陰陽,治療脾胃濕邪。

《本草綱目》與《本草綱目》記載豬苓與茯苓同功,但不如茯苓善於入補藥,說明豬苓在利水滲濕方面的功效更為突出,但其滋補作用相對較弱。《長沙藥解》則指出豬苓利水需配合其他藥物,才能發揮最佳效果,單用則力有不逮。 諸多典籍都說明豬苓雖是利水滲濕之良藥,但其藥性偏於峻利,需謹慎使用,並需考慮搭配其他藥物以調整其藥性。 總而言之,豬苓單方應用以利水滲濕為主,但其臨牀應用常需結合患者病情及其他藥物配合使用,才能達到最佳療效。

3. 止瀉

豬苓,其止瀉功效在古代醫籍中多有記載,其機理主要在於其利水滲濕的作用。不同醫籍對其止瀉機理的闡述略有側重,但殊途同歸。

《神農本草經》簡潔地指出豬苓「主截瘧,利水道」,點明其利水止瀉的功效,並將其與瘧疾(一種伴隨腹瀉的疾病)聯繫起來。《本草書名》則從藥性入手,認為豬苓「苦以洩滯,甘以助陽,淡以利竅,故能除濕利小便」。苦味能瀉去腸胃積滯,甘味則有助於脾陽,淡味則能通利水道,從而達到止瀉的目的。

《本草綱目》認為豬苓「淡滲,氣升而又能降」,這說明豬苓具有調節氣機的作用,能疏通經絡,利水消腫,從而緩解因濕滯導致的腹瀉。《本草匯言》則更進一步,指出豬苓「滲濕氣,利水道,分解陰陽之的藥也」,並援引多個古方說明豬苓在治療不同類型腹瀉(如瘧痢瘴瀉)中的應用,顯示其能分利表裡陰陽之氣,從而達到止瀉的效果。

《藥品化義》則強調豬苓「味淡,淡主於滲,人脾以通水道,用治水瀉濕瀉」,說明其止瀉作用主要針對脾虛濕盛導致的水瀉、濕瀉。但同時也指出,脾虛者需慎用,以免損傷元氣。《本草求真》則比較了豬苓與澤瀉的異同,指出其利水消腫,但需注意其耗氣傷津的特性,故常與澤瀉配伍使用,以達到平衡。

綜上所述,豬苓止瀉的機理主要在於其利水滲濕、調節氣機的作用,適合於因濕熱、脾虛等引起的腹瀉。 但其具有一定的燥性,使用時需根據患者體質及病情謹慎使用。 古代醫籍中關於豬苓配伍的諸多記載,也印證了單味藥的侷限性,臨牀應用需結合患者具體情況,靈活運用。

4. 止嘔

古籍中雖未明確記載豬苓單方直接治療嘔吐,但其利水滲濕的功效,卻可間接解釋其在某些嘔吐症狀中的作用。多數典籍著重於豬苓的利尿消腫功效,如《本草書名》中提到其「除濕利小便」,《本草綱目》則指出其「淡滲,氣升而又能降,故能開膳理,利小便」。《藥品化義》更強調豬苓「通淋除濕,消水腫」,並指出其在治療水瀉濕瀉方面功效顯著。

然而,《本草匯言》提供了更為深入的觀察。文中提到豬苓「滲濕氣,利水道,分解陰陽之的藥也」,並舉例說明其在治療傷寒溫疫、腹滿腫脹、瘧痢瘴瀉等疾病中的應用。值得注意的是,文中提及張仲景用五苓散(含豬苓)治療「太陽病脈浮、發熱、消渴而小便不利者,以止其吐」。此處的「止其吐」,並非豬苓單方直接止嘔,而是透過利水解決導致嘔吐的病因——水液代謝紊亂。

《本草述鉤元》則從陰陽角度闡述豬苓的功效,認為其「從陽暢陰」,能與澤瀉共同「分理陰陽」。這暗示著,豬苓可能通過調節陰陽平衡,間接緩解某些因陰陽失衡導致的嘔吐。

綜上所述,豬苓單方並非直接針對嘔吐,其止嘔功效主要源於其利水滲濕的特性。在一些與水液代謝紊亂相關的嘔吐症狀中,豬苓可能通過調節體內水液平衡,間接達到止嘔效果。需注意的是,古籍中多數提及豬苓與其他藥材配伍使用,發揮更佳療效,單方應用需謹慎。 古代醫家對豬苓的應用多與其他藥物配合,單味藥物效果可能有限,其止嘔作用更多體現在整體方劑的功效中,而非單味藥物的直接作用。

5. 生津止渴

豬苓,味甘淡微苦,自古以來即被廣泛應用於治療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然而,探究古籍,我們發現豬苓除了利水之外,更具備「生津止渴」的功效,其機理並非單純的利水,而是與其獨特的升降特性以及對人體氣機的調節作用息息相關。

《珍珠囊藥性賦》明確指出豬苓「滲洩,止渴,又治淋腫」,簡潔地概括了其功效。 《醫學入門》更直接指出其可「治中暑消渴」,這與現代醫學中某些因暑熱導致的津液不足、口渴症狀相符。

多數古籍著重豬苓的利水消腫作用,但其生津止渴的功效往往隱含其中。例如,《本草綱目》記載豬苓「淡滲,氣升而又能降,故能開腠理,利小便」,「開腠理」意味著疏通了人體氣血循環,使津液得以正常運行,從而緩解口渴。 《本草匯言》則進一步闡述:「苦雖下降,而甘淡又能滲利走散,升而能降,降而能升」,說明豬苓的升降作用平衡了人體陰陽,這對於調節津液代謝至關重要。 津液的生成與代謝與脾腎功能密切相關,而豬苓通過利水,間接改善了脾腎功能,從而達到生津止渴的效果。 《本草求真》雖提到久服豬苓可能損耗津液,但這是在單獨使用且用量過大的情況下。 合理運用,則能發揮其利水生津的雙重功效。

綜上所述,豬苓的生津止渴作用並非其主要功效,而是其利水、調節氣機等作用的綜合表現。 古籍記載的臨牀應用也佐證了這一點,其在治療暑熱、消渴等症方面的應用,正是基於其特殊的藥性特點。

豬苓的古代典籍


豬苓的現代功效


1. 抗腫瘤

豬苓的抗腫瘤功效,從現代藥理分析來看,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直接抑制腫瘤生長:

    • 豬苓85%乙醇提取物的水溶部分,以2g/kg劑量腹腔注射,能顯著抑制小鼠肉瘤180(S180)實體瘤的生長,抑制率可達62%。
    • 豬苓多糖及其不同提純度的提取物,在不同劑量下均表現出抗腫瘤活性,對多種腫瘤模型如小鼠肉瘤180、Lewis肺癌等有抑制作用,抑制率在51.2%至78.1%之間。
    • 飼料中添加含豬苓乾粉,能顯著降低由BBN誘導的大鼠膀胱腫瘤的發生率、每鼠腫瘤數、腫瘤直徑和惡性程度。
    • 豬苓多糖對H22腹水瘤有抑制作用,特定劑量腹腔注射可達到39%的抑制率。
    • 體外實驗表明,豬苓提取物“757”即使在高濃度下與S180細胞接觸,也沒有直接的殺傷作用。
  2. 抑制腫瘤轉移:

    • 豬苓多糖肌肉注射能有效抑制接種Lewis肺癌小鼠的腫瘤轉移。
  3. 增強化療藥物的抗腫瘤效果:

    • 豬苓多糖能顯著提高化療藥物FT-207對小鼠S180、Lewis肺癌及肝癌22(H22)的抑瘤率,且呈現一定的量效關係。
    • 豬苓多糖注射液能增強化療藥物對小鼠前胃癌FC和Lewis肺癌的抑瘤作用。
  4. 調節免疫功能:

    • 不同濃度的豬苓多糖可單獨誘導LAK細胞(淋巴因子激活的殺傷細胞),並且對IL-2誘導的LAK細胞活性有調節作用。
  5. 影響能量代謝:

    • 豬苓多糖能增加荷肝癌(H22)小鼠的肝糖原積累,提高肝組織中葡萄糖-6-磷酸酶及果糖-1,6-二磷酸酶活性。
  6. 作用機制:

    • 豬苓提取物可能通過抑制腫瘤細胞內cAMP磷酸二酯酶的活性,抑制DNA合成,增強糖的異生及保護肝糖原的消耗來發揮抗腫瘤作用,並提供一定的能量代謝輔助作用。

2. 其他功效

對血小板聚集的影響:豬苓提取成分Ⅱ、Ⅲ、Ⅳ在體外實驗中,可以增強膠原誘導的家兔血小板聚集。具體而言,濃度為9.6pg/ml的這些成分可以觀察到增強作用。此外,濃度為80pg/dl的提取成分Ⅱ、Ⅲ可以增強ADP誘導的血小板聚集,但成分Ⅰ則表現出抑制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以上四種成分對花生四烯酸和鈣離子載體A23187 誘導的血小板聚集沒有明顯影響。 推測其作用位點可能在血小板膜上。

對化學致突變的抑制作用:腹腔注射豬苓多糖,劑量範圍為0.8至4.0mg/kg,可以抑制環磷酰胺引起的小鼠微核產生。研究發現,隨著豬苓多糖劑量的增加,小鼠體內的微核數量相應減少,呈現明顯的劑量效應關係。不同劑量下的抑制率分別為17.34%、25.22%、37.03%、42.51%和55.12%。

對肝癌細胞的影響:在體外培養的PLC/PRF/5人肝癌細胞中,0.04~0.16mg/ml的豬苓多糖可以促進其產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3. 降血糖

豬苓,作為一種常用中藥,其降血糖功效透過多種現代藥理機制得以闡釋。其主要活性成分包括豬苓酸、豬苓甙及豬苓醇等。

豬苓酸展現出促進體內葡萄糖利用的能力,能有效提升細胞對葡萄糖的攝取及代謝效率,進而降低血液中葡萄糖的濃度,有助於血糖水平的穩定。

豬苓甙則被發現能改善胰島素敏感性,透過減少胰島素抵抗現象,使機體更能有效利用胰島素,從而促進葡萄糖的轉運及利用,有益於整體代謝水平的提升。關於其「減緩胰島素分泌」的描述,可能指向調節胰島素的釋放模式,避免分泌過劇或失衡,以達致更平穩的血糖控制。

此外,豬苓醇的作用機制聚焦於增強胰臟外周組織對葡萄糖的攝取與利用。這意味著它能促進骨骼肌、脂肪等組織有效吸收血液中的葡萄糖,將其轉化為能量或儲存起來,直接降低血糖濃度。

綜合而言,豬苓的降血糖作用是通過多靶點協同實現的,包括促進葡萄糖利用、改善胰島素抵抗及增強外周組織攝取葡萄糖,為其傳統應用提供了現代藥理學依據。

4. 抗發炎

豬苓在現代藥理研究中,其抗發炎效用備受關注。其主要有效成分,如豬苓酸、豬苓甙與豬苓醇等,被認為是發揮藥效的物質基礎。這些活性化合物能透過多種途徑抑制發炎反應,其作用機制可能包括調節發炎通路中的細胞因子(如腫瘤壞死因子-α、介白素-6等)釋放,以及抑制發炎細胞(如巨噬細胞、淋巴細胞)的活化與聚集。此外,豬苓成分亦展現出減少氧化應激及保護細胞結構完整性的能力,進而降低發炎所引起的組織損傷。其對免疫系統的調節作用,有助於平衡發炎反應中過度活躍的免疫細胞,從根本上緩解慢性發炎症狀。這解釋了豬苓在應對風濕性關節炎、腰肌勞損等以發炎為主要病理基礎的疾病時,能有效減輕疼痛、腫脹,並改善整體不適感。

5. 抗輻射

中藥豬苓的抗輻射功效,從現代藥理學角度分析,主要體現在其多糖成分上。研究顯示,豬苓多糖對抗電離輻射具有明顯的保護作用,能顯著提高受輻射照射後動物的存活率。

具體而言,實驗數據表明,對於接受致死劑量全身照射的雌性小鼠(800rad),在照射前給予豬苓多糖,可以有效提升其存活率。照射前2小時腹腔注射8mg豬苓多糖,可使存活率提高33%至40%。更值得注意的是,若提前48小時給藥,存活率提升效果更為顯著,可達到50%至70%。

此外,在大鼠實驗中,研究人員對一次接受全身6GY 60C線照射的大鼠腹腔注射豬苓多糖,發現能夠顯著提高受照後10天大鼠的骨髓有核細胞數量、脾臟指數,以及自然殺手細胞(NK細胞)的活性。

在作用機制方面,目前的推測認為,豬苓多糖的抗輻射作用可能與其調節垂體-腎上腺系統功能有關。通過影響該系統,豬苓多糖可能使機體處於一種應激狀態,從而增強機體對輻射損傷的抵抗能力,並促進受損組織的修復和再生。

6. 防癌抗腫瘤

豬苓的防癌抗腫瘤功效,現代藥理分析顯示其乙醇提取物水溶部分腹腔注射,能抑制小鼠肉瘤、宮頸癌U14及肝癌,抑制率最高達62%。豬苓多糖(PPP)肌肉注射對Lewis肺癌具抗腫瘤轉移作用;腹腔注射則能抑制B16惡性黑色素瘤生長。PPP注射液亦可增強化療藥對小鼠前胃癌FC及Lewis肺癌的抑制作用。其抗腫瘤作用機制可能涵蓋多方面:抑制腫瘤細胞內cAMP磷酸二酯酶活性、抑制DNA合成、增強糖異生以提供能量代謝輔助,並顯著提升機體免疫功能。參考:豬苓[具有抗癌效果]

7. 提升免疫力

豬苓的免疫提升作用透過其水煎劑或乙醇提取物展現,能增強實驗動物的脾臟重量與吞噬指數。其主要活性成分豬苓多糖,可有效活化腹腔巨噬細胞,提升其吞噬功能。豬苓多糖亦能刺激小鼠脾細胞增殖,提示其為非T細胞性促有絲分裂素。臨床驗證顯示,豬苓多糖注射液能改善免疫功能低下兒童的植物血凝素皮膚試驗結果,並提升免疫球蛋白IgA和IgM水平,證實其免疫調節潛力。

豬苓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10-15g;或入丸、散。

豬苓的炮製


  • 洗淨泥砂
  • 潤軟切片
  • 晾乾

《雷公炮炙論》記載:

  • 凡採得豬苓,用銅刀削上粗皮一重
  • 薄切
  • 下東流水浸一夜,至明漉出
  • 細切
  • 以升麻葉對蒸一日,出,去升麻葉令淨
  • 曬乾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豬苓注意事項重點:

  1. 無水濕症者忌服,因豬苓利濕,無濕則傷津。
  2. 《醫學入門》:有濕症而腎虛者忌,因腎虛者不耐利濕。
  3. 《得配本草》:目昏、無濕而渴禁用,因豬苓利濕,目昏者多為腎陰不足,無濕而渴者易傷津。
  4. 豬苓含鉀離子,腎功能不全、高血鉀症、心臟衰竭者慎用或避免使用。
  5. 孕婦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豬苓,因利尿作用過強可能影響胎兒發育。
  6. 豬苓多糖注射液:
    • 治療乙肝時,可能出現低熱、肌肉痛、皮疹、淋巴結腫大(總發生率29.48%)。
    • 合併乙肝疫苗治療乙肝時,可能出現關節疼痛、淋巴結腫大、皮疹、注射部位疼痛、輕度發熱、全身皮膚潮紅、頭暈、關節痠痛等,但通常不影響療效。

豬苓相關的方劑


豬苓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前列腺炎腳氣病白帶心內膜炎心包炎慢性腎衰竭細菌性食物中毒子宮頸惡性腫瘤(子宮頸癌)二尖瓣狹窄三尖瓣疾病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心臟衰竭腸吸收不良精囊炎(精囊炎性疾患)子宮頸炎大腸激擾綜合症腹瀉無尿及少尿全身性水腫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尿中混挾精液小便渾濁不清慢性肝炎肺癌牛皮癬損傷傷寒口乾低血糖嘔吐肝癌胃癌

豬苓含有的化學成分


豬苓葡聚糖Ⅰ(Poria cocos polysaccharide I), 多孔菌甾酮A(Polyporusterone A), 多孔菌甾酮B(Polyporusterone B), 多孔菌甾酮C(Polyporusterone C), 多孔菌甾酮D(Polyporusterone D), 多孔菌甾酮E(Polyporusterone E), 多孔菌甾酮F(Polyporusterone F), 多孔菌甾酮G(Polyporusterone G), 25-脫氧羅漢松甾酮A(25-deoxymakisterone A), 25-脫氧-24(28)-去氫羅漢松甾酮A(25-deoxy-24(28)-dehydromakisterone A), α-羥基二十四碳酸(α-hydroxytetracosanoic acid), D-甘露糖(D-Mannose), D-半乳糖(D-Galactose), D-葡萄糖(D-Glucose)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