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名稱:Polyporus umbellatus Pers. : Fr. Sclerotium Polypori Unbellati Polyporus, Sclerotium, Agaric
- 別名:野豬糞,司馬彪,地烏桃,野豬食,猳豬屎,豬茯苓,豕橐,豬屎苓,豨苓,豕零
- 藥品來源:多孔菌科真菌豬苓的菌核。寄生於樺樹、楓樹、柞樹等的腐枯根上。春秋二季採挖,去泥沙,曬乾。切片入藥,生用。
- 道地藥材:山西, 河北, 甘肅, 陝西, 青海, 雲南, 四川,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河南, 安徽, 浙江, 湖南, 湖北, 貴州, 福建, 內蒙古, 東北地區, 蒙古
- 生長環境:林中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中國藥典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4-11-18
豬苓的傳統功效
1. 利水消腫
豬苓,其利水消腫的功效歷來受到重視。多部古代醫籍都對其功效與作用機理作了詳細的闡述。
《神農本草經》簡潔地指出豬苓「主截瘧,利水道」,奠定了其利水功效的基礎。《本草書名》中的《用藥心法》則從藥性角度分析,認為豬苓「苦以洩滯,甘以助陽,淡以利竅」,因此能除濕利小便。其苦味能瀉去體內停滯的水濕,甘味則有助於陽氣的運化,淡味則能通利水道。
《本草綱目》認為豬苓「淡滲,氣升而又能降」,既能利水通竅,又能調和氣機,與茯苓功效相近,但補益作用不如茯苓。《本草匯言》則更進一步,指出豬苓「滲濕氣,利水道,分解陰陽之邪」,並舉例說明豬苓在治療不同病症中的應用,如瘧疾、傷寒、溫疫等,均體現其利水消腫,調和陰陽的功效。
《藥品化義》則強調豬苓利水消腫的速效性,認為其「通淋除濕,消水腫,療黃疸,獨此為最捷」,但同時也提醒需謹慎使用,避免損傷脾胃元氣。《本草述鉤元》則從陰陽角度闡述豬苓與澤瀉配伍的妙用,認為二者「合為分理陰陽」,共同達到利水消腫的效果。《本草求真》則進一步指出豬苓利水易耗津液,久服可能損傷眼睛,需注意用量及配伍。
綜上所述,古籍記載中,豬苓利水消腫的功效得到了普遍認可,其作用機理也從藥性、氣機、陰陽等多個方面進行了闡述,為臨牀應用提供了豐富的理論依據。 不同醫籍側重不同角度,共同豐富了對豬苓藥性的認識。
- 《藥品化義》:「豬苓味淡,淡主於滲,人脾以通水道,用治水瀉濕瀉,通淋除濕,消水腫,療黃疸,獨此為最捷,故雲與琥珀同功。但不能為主劑,助補藥以實脾,領洩藥以理脾,佐溫藥以暖脾,同涼藥以清脾,凡脾虛甚者,恐洩元氣,慎之。 」
- 《本草求真》:「豬苓,凡四苓、五苓等方,並皆用此,性雖有類澤瀉,同人膀胱腎經,解熱除濕,行竅利水,然水消則脾必燥,水盡則氣必走;澤瀉雖同利水,性亦類燥,然鹹性居多,尚有潤存,澤雖治火,性亦損氣,然潤能滋陰,尚有補在。故豬必合澤瀉以同用,則潤燥適均,而無偏陂之患矣。至於茯苓雖屬滲劑,有濕自可以去,然在則入氣而上行,此則入血而下降,且與澤瀉利水消腫,洽瘧止痢等藥,審屬暑邪濕熱內閉,無不惜此以為宣導之需,古人已雲清利小便,無若此缺,以故滋陰藥中,止有澤瀉,而不用及豬苓,正謂此耳。但此專司引水,津液易耗,久服多致損目。 」
2. 利水滲濕
豬苓,味甘淡微苦,自古以來即被視為重要的利水滲濕藥物。其功效,歷代醫家多有論述,大致可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
首先,豬苓具有通利水道的功效。《神農本草經》即記載其「主截瘧,利水道」,點明瞭其利尿的作用。 《本草書名》中「淡以利竅,故能除濕利小便」更進一步說明,其淡味具有利通水道的作用,能排出體內多餘水分。《本草綱目》則指出豬苓「淡滲,氣升而又能降,故能開腠理,利小便」,說明其藥性既能利水,又能調節氣機,使其通暢無阻。
其次,豬苓能滲濕。《本草匯言》認為豬苓「滲濕氣,利水道,分解陰陽之的藥也」,強調其能將體內鬱積的濕邪排出體外。《藥品化義》則指出豬苓「用治水瀉濕瀉,通淋除濕,消水腫,療黃疸」,說明其在治療各種濕邪相關疾病的效用。《本草述鉤元》更進一步闡述,豬苓與澤瀉搭配使用,能有效分理陰陽,治療脾胃濕邪。
《本草綱目》與《本草綱目》記載豬苓與茯苓同功,但不如茯苓善於入補藥,說明豬苓在利水滲濕方面的功效更為突出,但其滋補作用相對較弱。《長沙藥解》則指出豬苓利水需配合其他藥物,才能發揮最佳效果,單用則力有不逮。 諸多典籍都說明豬苓雖是利水滲濕之良藥,但其藥性偏於峻利,需謹慎使用,並需考慮搭配其他藥物以調整其藥性。 總而言之,豬苓單方應用以利水滲濕為主,但其臨牀應用常需結合患者病情及其他藥物配合使用,才能達到最佳療效。
- 《本草匯言》:「豬苓,滲濕氣,利水道,分解陰陽之的藥也。此藥味甘淡微苦,苦雖下降,而甘淡又能滲利走散,升而能降,降而能升,故善開腠理,分理表陽里陰之氣而利小便,故前古主彥瘧。甄氏方主傷寒溫疫大熱,能發汗逐邪,此分利表陽之氣於外也。張氏方主腹滿腫脹急痛,心中依,瘧痢瘴瀉,此分利里陰之氣於內也。張仲景治太陽病脈浮、發熱、消渴而小便不利者,用五苓散,以止其吐;冬時寒嗽,兼寒熱如瘧狀者,名為痰風,用五苓散以定其嗽。此三法俱重在豬菩,開達腠理,分利陰陽之妙用也。 」
- 《本草述鉤元》:「方書有雲,濕在脾胃者,必用豬苓、澤瀉以分理之也。按豬苓從陽暢陰,潔古所謂升而微降者是,陽也;澤瀉從陰達陽,潔古所謂沈而降者是,陰也。二味乃合為分理陰陽。 」
- 《神農本草經》:「主截瘧,利水道。 」
3. 止瀉
豬苓,其止瀉功效在古代醫籍中多有記載,其機理主要在於其利水滲濕的作用。不同醫籍對其止瀉機理的闡述略有側重,但殊途同歸。
《神農本草經》簡潔地指出豬苓「主截瘧,利水道」,點明其利水止瀉的功效,並將其與瘧疾(一種伴隨腹瀉的疾病)聯繫起來。《本草書名》則從藥性入手,認為豬苓「苦以洩滯,甘以助陽,淡以利竅,故能除濕利小便」。苦味能瀉去腸胃積滯,甘味則有助於脾陽,淡味則能通利水道,從而達到止瀉的目的。
《本草綱目》認為豬苓「淡滲,氣升而又能降」,這說明豬苓具有調節氣機的作用,能疏通經絡,利水消腫,從而緩解因濕滯導致的腹瀉。《本草匯言》則更進一步,指出豬苓「滲濕氣,利水道,分解陰陽之的藥也」,並援引多個古方說明豬苓在治療不同類型腹瀉(如瘧痢瘴瀉)中的應用,顯示其能分利表裡陰陽之氣,從而達到止瀉的效果。
《藥品化義》則強調豬苓「味淡,淡主於滲,人脾以通水道,用治水瀉濕瀉」,說明其止瀉作用主要針對脾虛濕盛導致的水瀉、濕瀉。但同時也指出,脾虛者需慎用,以免損傷元氣。《本草求真》則比較了豬苓與澤瀉的異同,指出其利水消腫,但需注意其耗氣傷津的特性,故常與澤瀉配伍使用,以達到平衡。
綜上所述,豬苓止瀉的機理主要在於其利水滲濕、調節氣機的作用,適合於因濕熱、脾虛等引起的腹瀉。 但其具有一定的燥性,使用時需根據患者體質及病情謹慎使用。 古代醫籍中關於豬苓配伍的諸多記載,也印證了單味藥的侷限性,臨牀應用需結合患者具體情況,靈活運用。
4. 止嘔
古籍中雖未明確記載豬苓單方直接治療嘔吐,但其利水滲濕的功效,卻可間接解釋其在某些嘔吐症狀中的作用。多數典籍著重於豬苓的利尿消腫功效,如《本草書名》中提到其「除濕利小便」,《本草綱目》則指出其「淡滲,氣升而又能降,故能開膳理,利小便」。《藥品化義》更強調豬苓「通淋除濕,消水腫」,並指出其在治療水瀉濕瀉方面功效顯著。
然而,《本草匯言》提供了更為深入的觀察。文中提到豬苓「滲濕氣,利水道,分解陰陽之的藥也」,並舉例說明其在治療傷寒溫疫、腹滿腫脹、瘧痢瘴瀉等疾病中的應用。值得注意的是,文中提及張仲景用五苓散(含豬苓)治療「太陽病脈浮、發熱、消渴而小便不利者,以止其吐」。此處的「止其吐」,並非豬苓單方直接止嘔,而是透過利水解決導致嘔吐的病因——水液代謝紊亂。
《本草述鉤元》則從陰陽角度闡述豬苓的功效,認為其「從陽暢陰」,能與澤瀉共同「分理陰陽」。這暗示著,豬苓可能通過調節陰陽平衡,間接緩解某些因陰陽失衡導致的嘔吐。
綜上所述,豬苓單方並非直接針對嘔吐,其止嘔功效主要源於其利水滲濕的特性。在一些與水液代謝紊亂相關的嘔吐症狀中,豬苓可能通過調節體內水液平衡,間接達到止嘔效果。需注意的是,古籍中多數提及豬苓與其他藥材配伍使用,發揮更佳療效,單方應用需謹慎。 古代醫家對豬苓的應用多與其他藥物配合,單味藥物效果可能有限,其止嘔作用更多體現在整體方劑的功效中,而非單味藥物的直接作用。
5. 生津止渴
豬苓,味甘淡微苦,自古以來即被廣泛應用於治療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然而,探究古籍,我們發現豬苓除了利水之外,更具備「生津止渴」的功效,其機理並非單純的利水,而是與其獨特的升降特性以及對人體氣機的調節作用息息相關。
《珍珠囊藥性賦》明確指出豬苓「滲洩,止渴,又治淋腫」,簡潔地概括了其功效。 《醫學入門》更直接指出其可「治中暑消渴」,這與現代醫學中某些因暑熱導致的津液不足、口渴症狀相符。
多數古籍著重豬苓的利水消腫作用,但其生津止渴的功效往往隱含其中。例如,《本草綱目》記載豬苓「淡滲,氣升而又能降,故能開腠理,利小便」,「開腠理」意味著疏通了人體氣血循環,使津液得以正常運行,從而緩解口渴。 《本草匯言》則進一步闡述:「苦雖下降,而甘淡又能滲利走散,升而能降,降而能升」,說明豬苓的升降作用平衡了人體陰陽,這對於調節津液代謝至關重要。 津液的生成與代謝與脾腎功能密切相關,而豬苓通過利水,間接改善了脾腎功能,從而達到生津止渴的效果。 《本草求真》雖提到久服豬苓可能損耗津液,但這是在單獨使用且用量過大的情況下。 合理運用,則能發揮其利水生津的雙重功效。
綜上所述,豬苓的生津止渴作用並非其主要功效,而是其利水、調節氣機等作用的綜合表現。 古籍記載的臨牀應用也佐證了這一點,其在治療暑熱、消渴等症方面的應用,正是基於其特殊的藥性特點。
- 《珍珠囊藥性賦》:「滲洩,止渴,又治淋腫。 」
豬苓的現代功效
1. 降血糖
豬苓,性味甘淡,功能潤燥利水,主治水腫、小便不利、淋證等症。豬苓含有多種有效成分,如豬苓酸、豬苓甙、豬苓醇等,這些成分具有降血糖的作用。
豬苓酸能增加身體對葡萄糖的利用率,減少葡萄糖在血液中的濃度,從而達到降血糖的效果。豬苓甙能減緩胰島素的分泌,減少胰島素抵抗性,有助於提高身體的代謝水平。豬苓醇能增強胰臟外周組織對葡萄糖的利用,降低血糖濃度。因此,豬苓具有明顯的降血糖作用。
2. 抗發炎
豬苓具有抗發炎效用,其主要成分如豬苓酸、豬苓甙、豬苓醇等,可抑制發炎反應、減少細胞損傷及增強免疫力。可治療風濕性關節炎、腰肌勞損等發炎相關病症,以緩解發炎症狀、舒緩身體不適。
3. 抗輻射
豬苓多糖具有抗輻射作用,可提高雌性小鼠接受致死劑量全身照射後的存活率。其作用機理可能與調節垂體-腎上腺系統功能有關,使機體處於應激狀態。
4. 防癌抗腫瘤
豬苓具有抗癌效果,乙醇提取物水溶部分腹腔注射10 日,對小鼠肉瘤實體瘤的抑制率為62% 。豬苓多糖肌肉注射,對接種Lewis肺癌小鼠有抗腫瘤轉移的作用。
豬苓多糖腹腔注射,能明顯抑制小鼠皮下移植性B16 惡性黑色素瘤的生長。豬苓多糖注射液,亦可增強化療藥對小鼠前胃癌FC 和Lewis 肺癌的抑制作用。
豬苓85 %乙醇提取物水溶部分腹腔注射,對宮頸癌14(U14) 及肝癌有抑制作用。
其抗腫瘤作用的機理可能是通過抑制腫瘤細胞內cAMP 磷酸二酣酶的活性,抑制DNA合成,增強糖的異生及保護肝糖原的消耗,提供一定的能量代謝輔助作用。此外,與提高機體免疫功能也有很大的關係。
5. 提升免疫力
豬苓具有提升免疫力的功能,其水煎劑或乙醇提取物可增強小鼠脾重和吞噬指數。豬苓多糖能激活腹腔巨噬細胞,增強其吞噬能力。體外實驗表明,豬苓多糖可刺激小鼠脾細胞增殖,但對胸腺細胞無影響,提示豬苓多糖可能是一種非T細胞性促有絲分裂素。臨牀研究證實,豬苓多糖注射液可有效提高免疫功能低下的兒童的植物血凝素皮膚試驗、免疫球蛋白IgA和IgM水平。
豬苓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10-15g;或入丸、散。
豬苓的炮製
洗淨泥砂,潤軟切片,晾乾。《雷公炮炙論》:凡採得豬苓,用銅刀削上粗皮一重,薄切,下東流水浸一夜,至明漉出,細切,以升麻葉對蒸一日,出,去升麻葉令淨,曬乾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豬苓注意事項重點:
- 無水濕症者忌服,因豬苓利濕,無濕則傷津。
- 《醫學入門》:有濕症而腎虛者忌,因腎虛者不耐利濕。
- 《得配本草》:目昏、無濕而渴禁用,因豬苓利濕,目昏者多為腎陰不足,無濕而渴者易傷津。
- 豬苓含鉀離子,腎功能不全、高血鉀症、心臟衰竭者慎用或避免使用。
- 孕婦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豬苓,因利尿作用過強可能影響胎兒發育。
- 豬苓多糖注射液:
- 治療乙肝時,可能出現低熱、肌肉痛、皮疹、淋巴結腫大(總發生率29.48%)。
- 合併乙肝疫苗治療乙肝時,可能出現關節疼痛、淋巴結腫大、皮疹、注射部位疼痛、輕度發熱、全身皮膚潮紅、頭暈、關節痠痛等,但通常不影響療效。
豬苓相關的方劑
豬苓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豬苓含有的化學成分
麥角甾醇(Ergosterol), 生物素(biotin), 蛋白質(Protein)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