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茯苓朮散中包含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利濕: 白朮性溫,味甘苦,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與茯苓共同作用,可加強健脾利濕之效,對於脾虛濕困所致的腹脹、便溏、食少、乏力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 補氣升陽: 白朮還具有補氣升陽之功,可改善脾氣虛弱導致的氣虛乏力、面色蒼白等症狀,並有助於提升機體的抗病能力。
茯苓朮散的組成中包含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利濕: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的作用。茯苓朮散主要用於治療脾虛濕困,表現為脘腹脹滿、食慾不振、大便溏薄、肢體困重等症狀。茯苓的利濕作用有助於消除脾胃濕氣,改善消化功能。
- 配合白朮: 白朮性溫,味甘苦,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的作用。茯苓與白朮相配,既能健脾益氣,又能利濕化痰,相輔相成,協同增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茯苓朮散中加入澤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利水滲溼: 茯苓朮散以健脾利溼爲主,而澤瀉性寒,善於利水滲溼,可協同茯苓、白朮等藥物,加強利水滲溼之效,使水溼之邪得以迅速排出體外。
- 清熱解毒: 澤瀉除了利水滲溼外,還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在一些兼有溼熱症狀的脾虛患者中,加入澤瀉可以幫助清熱解毒,進一步改善脾胃功能,增強藥效。
在「茯苓朮散」中加入豬苓,主要是考慮到豬苓有利水滲濕、健脾和胃的功效。豬苓味甘性平,入脾、腎經,與茯苓、白朮等藥配合使用,可增強方劑利水滲濕、健脾消腫的能力,適用於治療脾虛濕盛所致的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
茯苓朮散為一方旨在調理脾胃、利水濕的經典方劑,其中加入桂枝一藥,其用意深遠。桂枝味辛、性溫,歸心、肺、膀胱經,能發汗解表、溫通經脈、助陽化氣。在茯苓朮散中,桂枝與白朮相配,一溫一燥,共同增強脾之運化功能,促進水濕代謝。同時,桂枝還可引導諸藥上行,使藥力達至病所,增強全方療效。此外,對於因寒濕困脾所致的肢體沉重、小便不利等症,桂枝更顯得不可或缺,它能溫化寒濕,通利小便,從而達到治療目的。總之,桂枝在茯苓朮散中的應用,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藥物相輔相成的原則。
主治功效
茯苓朮散是由白朮、茯苓、澤瀉、豬苓、桂枝五味中藥組成的複方中藥,具有利水滲濕、健脾除濕、補氣固表的作用。方中白朮健脾益氣、滲濕利水;茯苓健脾、利水、寧心;澤瀉利尿滲濕、清熱化濕;豬苓利尿滲濕、清熱解毒;桂枝溫經散寒、通陽化氣。諸藥合用,共奏利水滲濕、健脾除濕、補氣固表的功效。
茯苓朮散主治頭髮變白且脫落。中醫認為,頭髮的生長與腎氣、脾氣密切相關。腎氣充足,則頭髮烏黑亮麗;脾氣健運,則氣血充盈,頭髮濡養有澤。茯苓朮散通過健脾益氣、利水滲濕、補氣固表等作用,能夠改善腎氣、脾氣,從而促進頭髮的生長,防止頭髮變白脫落。
茯苓朮散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白朮:性溫,味甘,歸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固表止汗、生津止渴等功效。常用於治療脾虛泄瀉、水腫、自汗、盜汗、口渴等症。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健脾益氣、利水滲濕、清熱安神等功效。常用於治療脾虛泄瀉、水腫、心悸、失眠等症。
澤瀉:性寒,味苦,歸腎、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化濕、澀精止遺等功效。常用於治療水腫、小便不利、遺精、早泄等症。
豬苓:性平,味甘淡,歸腎、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解毒等功效。常用於治療水腫、小便不利、淋濁等症。
桂枝:性溫,味辛,歸心、肺、膀胱經。具有發汗解表、溫經通脈、溫中止瀉等功效。常用於治療感冒、頭痛、腹瀉等症。
茯苓朮散作為一種中醫經典方劑,具有悠久的應用歷史,在治療頭髮變白脫落方面療效顯著。其組成藥物均為天然植物藥,安全性高,副作用小,適用於多種人羣。若有頭髮變白脫落症狀,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茯苓朮散進行治療。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慎用。
- 本方有泄瀉、腹痛等副作用,如有不適,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相同名稱方劑
茯苓朮散, 出處:《外台》卷三十二引《深師方》。 組成:白朮1斤,茯苓4兩,澤瀉4兩,豬苓4兩,桂心半斤。 主治:發白及禿落。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