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苓湯

SI LING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醫宗金鑒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1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0%
脾經 19%
肺經 18%
膀胱經 18%
心經 12%
胃經 6%
小腸經 5%
腎經
脾經
肺經
膀胱經
心經
胃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22

方劑組成解釋

四苓湯的組成中包含茯苓,主要原因有二:

  1. 利水滲濕: 茯苓性味甘淡平,入脾、肺經,具有利水滲濕之功效。四苓湯主治水濕內停,臨牀表現為水腫、腹脹、小便不利等症,茯苓能有效利水消腫,促進水濕代謝,改善患者水腫症狀。
  2. 健脾益氣: 茯苓兼具健脾益氣之功,能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促進水濕運化,從而達到利水消腫的目的。四苓湯中其他藥物如豬苓、澤瀉、桂枝等,也都有利水滲濕作用,與茯苓相輔相成,共同發揮療效。

四苓湯中包含白朮,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健脾利濕: 白朮性溫味甘,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效。四苓湯以利水滲濕為主要功效,白朮能健脾運化水濕,促進水液代謝,達到利水消腫之效。
  2. 補氣固表: 白朮能補中益氣,固表止汗。四苓湯中常因脾虛濕盛,導致氣虛不固,容易出現水腫、氣短乏力等症狀。白朮補氣固表,能增強脾胃功能,提升機體抗病能力,協同其他藥物改善水濕內停的病症。

四苓湯中包含豬苓,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利水滲濕: 豬苓味甘淡,性平,具有利水滲濕之效。四苓湯主治水濕停滯,脾虛不運,症狀如四肢浮腫、小便不利、腹脹滿等。豬苓可利水滲濕,助脾運化水濕,從而達到祛濕利水之效。
  2. 健脾益氣: 豬苓亦有健脾益氣之效。四苓湯中加入茯苓、澤瀉等藥材,皆具利水健脾之功。豬苓與之相配,可加強健脾益氣,使利水效果更佳,並預防因利水過度而損傷脾氣。

四苓湯中包含澤瀉,主要是因為澤瀉具有利水滲濕的功效,與方劑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消腫利水,健脾除濕的目的。

澤瀉性寒,味甘淡,入膀胱、腎經,能利水滲濕,瀉熱除煩。四苓湯主要用於治療水濕停滯所致的腹脹、小便不利、肢體浮腫等症狀。澤瀉利水滲濕,能夠將體內積聚的水分排出,同時也能促進脾胃運化,改善水濕停滯所致的脾虛症狀,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整體療效。

四苓湯中加入燈心草,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1. 利水滲濕:燈心草性味甘淡,入心、小腸經,具有清熱利水、滲濕止瀉的功效。四苓湯以利水滲濕為主,燈心草能助其發揮效力,使水濕排出,改善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
  2. 清心除煩:燈心草兼具清心除煩之效,可緩解因濕熱內蘊導致的煩躁不安、口渴心悸等症狀,使療效更全面。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四苓湯」,主要成分是茯苓、白朮、豬苓、澤瀉、燈心草,主治功效是滲濕利水。

滲濕利水

滲濕利水是指中醫治療水濕病證的一種方法,通過祛除體內多餘的水濕,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具體來說,滲濕利水的作用包括:

  1. 促進水液代謝:滲濕利水可以幫助身體排出多餘的水分,減輕水腫等症狀。
  2. 緩解水濕停滯:水濕停滯在體內,會導致各種疾病,如腹瀉、痢疾、水腫等,滲濕利水可以幫助消除水濕停滯,緩解相關症狀。
  3. 改善脾胃功能:水濕停滯在體內,會影響脾胃運化功能,導致消化不良、腹脹等症狀,滲濕利水可以幫助改善脾胃功能,增強消化吸收能力。
  4. 祛濕解毒:水濕停滯在體內,會滋生細菌和毒素,導致各種疾病,滲濕利水可以幫助祛濕解毒,清除體內毒素,增強免疫力。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1.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常用於治療脾虛氣弱、食慾不振、肢體乏力、水腫、黃疸、自汗、盜汗、口渴、口乾舌燥、安胎、食少、腹脹、泄瀉、風濕疼痛、關節炎等症狀。
  2. 燈心草:味甘、性寒,具有清熱利尿、利水滲濕、清肺熱利咽、生津止渴、止血等功效,可治療淋病、水腫、小便不利、濕熱黃疸、心煩不寐、小兒夜啼、喉痺、創傷、熱淋、膀胱炎、尿道炎、腎炎水腫、濕熱黃疸、口咽乾燥、喉嚨疼痛等症狀。
  3.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適用於水腫、尿路感染、膀胱炎、腎炎等症。
  4. 澤瀉:性寒味甘,入腎、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澀精止遺、強筋骨、止嘔、清熱利濕等功效,被用於治療水腫、小便不利等疾病,亦是中醫學中之澀精止遺要藥。
  5. 豬苓:味甘、淡,性平,具有利水消腫、生津止渴、止瀉、止嘔及改善排尿等多種功效,其中,利水消腫為其主要功效,可治療小便不利、水腫、泄瀉、淋濁等證。

總結

中藥方劑「四苓湯」,主要成分是茯苓、白朮、豬苓、澤瀉、燈心草,主治功效是滲濕利水,可治療水腫、小便不利、淋病、濕熱黃疸等症。

傳統服藥法


用燈心為引,水煎服。

相關疾病


尿道結石肺炎大腸激擾綜合症腹瀉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口乾口渴

相同名稱方劑


四苓湯, 出處:《醫部全錄》卷四九二引《幼科全書》。 組成:理中湯加豬苓、澤瀉。 主治:痘後泄瀉。

四苓湯, 出處:《赤水玄珠》卷二十六。 組成:白朮(炒)、赤茯苓、澤瀉、豬苓、白芍藥(酒炒)、酒芩、酒連。 主治:熱瀉,小水短少,腹中作疼。

四苓湯, 出處:《瘟疫論》卷下。 組成:茯苓2錢,澤瀉1錢5分,豬苓1錢5分,陳皮1錢。 主治:瘟疫停飲,煩渴思飲,引飲過多,自覺水停心下,飽悶痞脹,胸脅滯塞。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