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木節湯

SHAN MU JIE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9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6%
心經 14%
胃經 12%
膀胱經 12%
肝經 8%
肺經 8%
腎經 8%
大腸經 6%
小腸經 4%
膽經 2%
三焦經 2%
脾經
心經
胃經
膀胱經
肝經
肺經
腎經
大腸經
小腸經
膽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杉木節湯中加入茴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溫中散寒,理氣止痛:茴香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理氣止痛之效。杉木節湯主治風寒濕痺,肢體疼痛,往往伴有寒凝氣滯之症狀。茴香加入方中,可溫陽散寒,緩解疼痛,並促進氣血運行,達到改善痺痛的目的。
  2. 調和藥性:杉木節湯中其他藥材如杉木節、川芎等,性偏寒涼,加入茴香可溫和藥性,防止寒涼之氣過於侵襲脾胃,避免藥物副作用。

杉木節湯中加入瞿麥,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利尿消腫: 瞿麥性味甘寒,入膀胱經,具有利尿消腫之效,能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減少水腫。杉木節湯以杉木節為主藥,性溫燥,擅長祛風濕、止痛,但容易造成濕熱內蘊,導致水腫。加入瞿麥可以協同杉木節,清熱利濕,防止藥物副作用,並增強藥效。
  2. 通淋止痛: 瞿麥能通淋止痛,對於因濕熱導致的小便不利、尿痛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杉木節湯主要針對風濕痺痛、筋骨疼痛等病症,但一些患者同時伴有小便不利、尿痛等症狀,加入瞿麥則可兼顧兩方面,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杉木節湯中加入赤茯苓,主要有以下兩項原因:

  1. 健脾利濕:赤茯苓性平味甘,入脾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的功效。杉木節性寒,入肝經,善於疏肝解鬱、清熱利濕。二者合用,既能發揮杉木節清熱利濕之效,又能防止寒涼之性傷脾胃,使藥效更佳。
  2. 和胃止嘔:杉木節湯主治肝鬱氣滯、濕熱內蘊所致的胸脅脹痛、脘腹痞悶、噁心嘔吐等症。赤茯苓亦有和胃止嘔的作用,可緩解杉木節的寒涼之性對脾胃的刺激,加強其止嘔的效果。

杉木節湯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行氣止痛: 木香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杉木節湯主治風寒濕痺,氣血阻滯所致的疼痛,木香可疏通經絡,行氣止痛,改善疼痛症狀。
  2. 健脾和胃: 杉木節湯中常配伍一些辛辣之品,容易刺激脾胃,木香可健脾和胃,緩解藥物對脾胃的刺激,使藥效更易發揮。

因此,木香在杉木節湯中起到行氣止痛、健脾和胃的功效,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杉木節湯中加入檳榔,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行氣消積:檳榔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消積、降逆止嘔的功效。杉木節性寒,入肝經,善於清熱解毒、止痛止血。兩者配伍,可協同作用,既能清熱解毒,又能行氣消積,對於寒熱互結、氣滯血瘀所致的腹痛、腹脹、便祕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2. 引藥入肝:杉木節入肝經,但其藥性偏寒,難以深入肝臟。檳榔味辛,性溫,善於開通肝氣,可引導杉木節入肝經,發揮其清熱解毒、止痛止血的作用。

因此,杉木節湯中加入檳榔,不僅能增強其療效,還能提高藥物的利用率,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杉木節湯中使用木通,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通淋: 木通味甘性寒,入膀胱經,具有利水通淋之效。杉木節湯主要用於治療淋症,包括小便不利、尿頻、尿痛等,而木通的利水通淋作用,有助於改善患者的泌尿系統症狀。
  2. 清熱解毒: 木通亦有清熱解毒之效,可輔助杉木節湯中的其他藥材,清除體內熱毒,進一步改善淋症的症狀。

因此,木通的利水通淋和清熱解毒功效,使其成為杉木節湯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杉木節湯中加入紫蘇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寒,解表止咳: 紫蘇葉性溫,味辛,具有疏散風寒、解表止咳的功效。杉木節湯主治風寒咳嗽、胸悶氣喘,加入紫蘇葉可加強其解表散寒之效,促進肺氣宣降,緩解咳嗽等症狀。
  2. 行氣止痛: 紫蘇葉具有一定的行氣止痛功效,可緩解杉木節湯所治病症中伴隨的胸悶、氣滯等症狀,提升治療效果。

杉木節湯中加入豬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滲濕:豬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濕之效。杉木節湯用於治療濕熱下注、小便不利等症,而豬苓可有效排除體內濕氣,促進尿液排泄,達到利水消腫的效果。
  2. 健脾益腎:豬苓亦能健脾益腎,改善脾腎虛弱所致的濕氣困阻。杉木節湯中常配合其他健脾利濕藥物,如茯苓、澤瀉等,共同發揮補脾利水、化濕健脾的作用,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因此,豬苓的加入不僅能有效利水滲濕,更能兼顧脾腎,提升杉木節湯的療效。

主治功效


杉木節湯

杉木節湯是一個中藥方劑,主要成分包括茴香、瞿麥、赤茯苓、木香、檳榔、木通、紫蘇葉、豬苓。該方劑具有祛風除濕、行氣止痛、利水滲濕、清熱解毒的功效,主治乾腳氣、大小腸氣滯、心腹煩悶、腳膝疼痛、不欲飲食等症狀。

組成介紹

  1. 茴香:性溫味甘,歸脾、胃、肝、腎四經。具有溫裡溫中、理氣行氣、驅蟲殺蟲、補腎壯陽、疏肝解鬱、活絡止痛、健脾益氣等功效。茴香常用於治療消化不良、脘腹脹滿、噁心嘔吐、泄瀉腹痛、寒疝腹痛、睾丸偏墜、少腹冷痛、陽痿、早洩、遺精、肝氣鬱滯、脅肋疼痛、腰痛、小腸氣等症。

  2. 瞿麥:性寒,味甘,入腎、膀胱經。具有清熱利尿、活血通經、利水滲濕、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清熱利濕、通經絡等功效。適用於小便不通、熱淋、血淋、石淋、水腫、痢疾、痱子、腫毒、跌打損傷、腫痛疼痛、腰腿痠痛、下肢痿痹及風濕痹痛等症。

  3. 赤茯苓:性平、味甘,歸心、肺、腎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益氣、寧心安神、清熱解毒、抗菌消炎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水腫、泄瀉、痢疾、崩漏、帶下、心悸、失眠、神經衰弱等症。

  4. 木香:性溫、味辛,歸脾、胃、大腸經。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木香主要用於治療胸腹脹滿、嘔吐腹瀉、腹脹滿痛、脾胃不和、氣滯血瘀、濕熱瀉痢、裡急後重、脾虛食少、消化不良、風寒咳嗽、哮喘、情志不舒、鬱鬱寡歡等證狀。

  5. 檳榔:性苦能破滯,辛能散邪,具有驅蟲殺蟲、降氣除煩、消食化積、利水消腫等功效。它可以殺滅絛蟲、鉤蟲、蛔蟲、繞蟲、薑片蟲等多種寄生蟲;祛除胃腸濕氣,調氣機而降;除煩解悶,祛除胸腹滿悶之氣;行胃腸之氣,消積、行滯;利水消腫,行氣通便,截瘧。檳榔常與其他中藥配伍使用,以增強藥效,治療各種疾病。

  6. 木通:具有清熱瀉火、清熱利尿、補血養肝、利水滲濕、排膿、通乳、利尿、利尿通淋、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等功效。它可治療溫熱病、熱淋澀痛、月經不調、閉經、痛經、乳汁不通、膿瘡、膿腫、瘡癤、乳癰、腎臟病水腫、急性腎炎小便不利、濕熱癃閉、淋病、婦女經閉及乳閉等症。

  7. 紫蘇葉:性溫味辛,歸肺、脾經,具有發汗解表、散風寒、止嘔、理氣行氣、降氣、補陽、補中益氣、溫裡溫中、安胎、止咳平喘、止血和解毒等傳統代功效。

  8. 豬苓:味甘、淡,性平,具有利水消腫、生津止渴、止瀉、止嘔及改善排尿等多種功效。其中,利水消腫為其主要功效,可治療小便不利、水腫、泄瀉、淋濁等證。此外,豬苓還能保護肝臟,調節體內水液代謝,緩解口渴、口乾等症狀,促進腸道蠕動,增加腸道吸收,從而止瀉。豬苓亦有止嘔作用,能緩解嘔吐症狀,增強免疫,提高抵抗力。

總結

中藥方劑「杉木節湯」,主要成分是:茴香,瞿麥,赤茯苓,木香,檳榔,木通,紫蘇葉,豬苓,主治功效是:

  • 乾腳氣:腳氣病。
  • 大小腸氣滯:大腸或小腸的氣機運行不暢。
  • 心腹煩悶:胸腹悶脹,不舒暢。
  • 腳膝疼痛:腳和膝蓋疼痛。
  • 不欲飲食:不想吃東西,食慾不振。

傳統服藥法


杉木節半斤(銼),柳蠹半升,蒴藋枝5兩(銼)。
上藥,納釜中,以水2鬥,煎至1鬥,入鹽4兩,漿水1鬥,更煎3-5沸後,用淨瓦甕子1口可容5升者,以板子橫著甕底,將煎得汁去滓,乘熱傾入甕中,候冷暖得所,入腳踏甕中板,頻頻以湯從骭面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杉木節湯具有行氣利水、消腫止痛的功效,但是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以及對杉木節湯過敏者不宜服用。服用杉木節湯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腳氣病

相同名稱方劑


杉木節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八十四。 組成:杉木節半斤(銼),柳蠹蚛末半升,蒴藋枝5兩(銼)。 主治:腳氣。

杉木節湯, 出處:《普濟方》卷二四二。 組成:杉木節1兩(銼),茴香子3分(微炒),瞿麥3錢,赤茯苓1兩,木香半兩,檳榔2兩,木通2分(銼),紫蘇莖葉1兩,豬苓3分(去黑皮)。 主治:乾腳氣,大小腸氣滯,心腹煩悶,腳膝疼痛,不欲飲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