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加味益元散中加入茴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溫中散寒,理氣止痛: 茴香性溫,具有溫中散寒、理氣止痛的作用。對於脾胃虛寒、氣滯血瘀所致的腹痛、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茴香能起到溫暖脾胃、促進消化、緩解疼痛的作用。
- 調經止痛: 茴香亦有調經止痛之效。對於女性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茴香能溫暖子宮,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因此,加味益元散中加入茴香,可有效改善脾胃虛寒、氣滯血瘀等症狀,並可針對女性月經不調等問題提供輔助治療。
加味益元散中加入木香,主要是基於其 行氣止痛 和 健脾消食 的功效。
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脾、胃、肝經。其苦燥之性可以 行氣止痛,尤其針對脾胃氣滯所致的脘腹脹痛、食慾不振等症狀。同時,木香又能 健脾消食,促進脾胃運化,改善消化功能。
因此,在加味益元散中加入木香,可以更好地 緩解脾胃氣滯、消化不良 等症狀,增強整體療效。
加味益元散中加入檳榔,主要基於其消積導滯、行氣止痛的功效。
檳榔味辛、苦,性溫,歸胃、大腸經。其具有消食導滯、行氣止痛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弱、食積不化、脘腹脹痛、噯氣泛酸等症狀有較好的改善作用。
此外,檳榔還有驅蟲、利水的功效,對於蟲積腹痛、水腫等症狀亦有一定的治療作用。因此,在加味益元散中加入檳榔,可以起到健脾消積、行氣止痛的作用,進一步提升方劑的療效。
加味益元散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血養血: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此方以補氣養血為主,而當歸能補血,並能促進氣血運行,改善氣血虛弱的症狀。
- 潤腸通便:當歸具有潤腸通便的作用,可改善因氣血虛弱導致的便祕等症狀。此方亦兼顧養血潤腸,加入當歸可使藥效更全面,有助於整體療效的提升。
加味益元散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活血化瘀: 川芎味辛、性溫,入肝經,具有活血行氣、通經止痛的功效。益元散多用於氣血不足、血瘀阻滯所致的病症,川芎的加入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瘀血,達到活血化瘀的效果。
- 疏通經絡: 川芎能疏通經絡,使氣血運行通暢。益元散中常配伍其他活血化瘀藥物,川芎的加入可加強活血化瘀的效果,促進藥效更好地發揮。
加味益元散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瀉火,涼血止血: 黃芩性寒,味苦,入肺、胃、膽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的功效。加味益元散常用於治療血熱妄行、吐血、衄血、便血等症,而黃芩可有效清熱涼血,止血止痛,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更好的療效。
- 抑制菌羣,預防感染: 黃芩具有抗菌、抗炎作用,能抑制腸道菌羣的過度繁殖,預防感染。加味益元散在治療一些感染性疾病時,加入黃芩可起到輔助作用,增強藥物抗菌抗炎的效果,預防併發症的發生。
加味益元散中加入陳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理氣健脾: 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功效。益元散本身補益脾腎,而陳皮的理氣作用可幫助脾胃運化,避免藥物過於滋膩,造成脾虛濕困。
- 行氣止痛: 陳皮具有行氣止痛之效,可緩解由氣滯血瘀引起的疼痛。益元散常用於治療脾腎不足、氣血虧虛導致的腰膝酸軟、乏力等症,而陳皮的加入可進一步緩解因氣血運行不暢造成的疼痛。
加味益元散中加入香附,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考慮:
一、疏肝解鬱,理氣止痛:香附味辛、苦,性平,歸肝、脾經,具有疏肝解鬱、理氣止痛的功效。加味益元散常用於治療肝鬱氣滯、胸脅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香附的加入能夠幫助調理肝氣,緩解氣滯引起的疼痛,促進脾胃功能恢復。
二、健脾益氣,行氣活血:香附還具有健脾益氣、行氣活血的作用。加味益元散中常含有補氣益血的藥物,香附的加入能夠協同這些藥物,增強補益脾胃、改善氣血運行的效果,從而更有效地緩解患者的疲乏、面色蒼白等症狀。
加味益元散中加入白芷,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祛風解表,通鼻竅:白芷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祛風解表、通鼻竅的作用。方中加入白芷,可助於疏風散寒,通利鼻竅,改善因風寒外襲引起的鼻塞、流涕等症狀。
-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白芷與方中其他藥物如黃芪、黨參等,共同作用,可起到調和藥性、增強療效的作用。例如,白芷可緩解黃芪、黨參等藥物的燥性,使其更易於被人體吸收利用,提高藥效。
加味益元散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在方劑中,甘草可以起到調和各味藥材的偏性,使其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療效。
- 補脾益氣: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解疲勞的功效,可以配合其他藥材,加強整體的補益效果,使藥效更加全面。
主治功效
加味益元散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分析
加味益元散主要用於治療氣滯所致的卒淋急痛。
治療原理分析:
結合《濟陽綱目》和《醫學衷中參西錄》的記載,我們可以推測加味益元散的治療原理基於以下幾個方面:
理氣止痛:
- 《濟陽綱目》中提到“加味益元散,治氣滯,卒淋急痛”。原方益元散有滑石和甘草,具有利尿通淋的功效。
- 加味益元散中加入了茴香、木香和檳榔。茴香和木香均能行氣止痛,特別是茴香,還具有溫散寒邪的作用,木香理氣健脾,檳榔消積殺蟲。這些藥物可能針對“氣滯”和“卒淋急痛”的病機。
清熱利濕:
- 《濟陽綱目》提到“益元散(二錢),茴香(一錢,微炒黃),木香,檳榔(各二分半)”。
- 《醫學衷中參西錄》提到“名之曰加味益元散,蓋以六一散加硃砂為益元散,茲則又加石膏、薄荷冰也。”
- 六一散,即滑石和甘草的組合,能清熱利濕、通淋止痛。
- 加味益元散可能在清熱利濕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了行氣止痛的效果。
開胃資生:
- 《醫學衷中參西錄》提到“暑熱之痢恆有噤口不食者,而治以加味益元散,即可振興其食欲。”
- 此處的加味益元散與《濟陽綱目》中的加味益元散可能有所不同,因為加入了石膏和薄荷冰,更偏向於清熱解暑。
- 不過,這也提示了益元散類方劑可能具有一定的開胃作用,有助於改善患者的食欲。
- 張錫純認為硃砂能降胃鎮肝,甘草能和胃緩肝,竹茹能平逆氣,薄荷冰能散鬱熱,共同起到開胃的作用。
總結:
加味益元散的主要功效是理氣止痛、清熱利濕,主要用於治療氣滯所致的卒淋急痛。其治療原理可能是通過行氣藥物緩解氣機鬱滯,利用清熱利濕藥物清除濕熱,從而達到通淋止痛的效果。根據《醫學衷中參西錄》的記載,某些版本的加味益元散還可能具有開胃的作用。
傳統服藥法
滑石2錢,甘草5分,車前子1錢。
上為末。
水調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行氣止痛的作用,因此不宜長期服用。如果有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消化道疾病,不宜服用本方。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加味益元散, 出處:《濟陽綱目》卷九十一。 組成:滑石2錢,甘草5分,車前子1錢。 主治:諸淋。
加味益元散, 出處:《濟陽綱目》卷九十一。 組成:益元散2錢加茴香1錢(微炒黃),木香2分半,檳榔2分半。 主治:氣滯,卒淋急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