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滌煩丸方劑中加入茴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理氣解鬱:茴香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理氣解鬱、和胃止痛之效。滌煩丸主治心煩不寐、胸悶脅痛、脘腹脹滿等症狀,這些症狀多與氣機鬱滯、脾胃失和有關,而茴香的理氣解鬱功效可以疏肝理氣,調和脾胃,從而緩解症狀。
- 助藥力:茴香氣味芳香,能促進藥物吸收,有助於其他藥材的藥效發揮。滌煩丸中其他藥材如沉香、檀香等,功效多偏於安神定志,而茴香的加入可以提升藥效,使其更有效地治療心煩不寐等症狀。
滌煩丸方劑中包含檳榔,主要原因如下:
- 消食導滯:檳榔味辛、苦,性溫,入胃、大腸經,具有消食導滯、驅蟲殺蟲的功效。方劑中加入檳榔,可助於消食化積,改善食積不化所致的脘腹脹滿、噯氣吞酸等症狀。
- 行氣止痛:檳榔能行氣止痛,對於氣滯血瘀所致的胸悶脅痛、胃脘疼痛等症狀也有一定療效。方劑中加入檳榔,可協同其他藥物,共同達到行氣止痛的效果。
滌煩丸中包含大黃,其主要原因在於大黃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功效。
- 清熱瀉火: 滌煩丸主治心煩不寐、口渴便祕等症,而大黃能清熱瀉火,降肝火,解除因肝火旺盛而引起的心煩失眠。
- 涼血解毒: 大黃亦具有涼血解毒之功效,對於因熱毒上攻而導致的心煩不寐,能起到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作用,緩解症狀。
因此,大黃在滌煩丸中起到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作用,有助於緩解心煩不寐、口渴便祕等症狀。
主治功效
滌煩丸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分析
主治功效
根據《楊氏家藏方》的記載,滌煩丸主要用於治療以下症狀:
- 積年伏暑: 長年累積的暑邪潛伏於體內。
- 遇夏頭昏: 每到夏天就出現頭暈的症狀。
- 肢體倦怠: 身體疲倦無力。
- 不進飲食: 食慾不振,不想吃東西。
- 煩渴多困: 心煩口渴,容易感到疲倦想睡。
治療原理
滌煩丸的治療原理主要是通過以下三味藥材的協同作用來實現的:
茴香(炒):
- 在本方中,茴香主要起到調氣、溫中、散寒的作用。
- 茴香辛溫,可以溫暖脾胃,行氣散寒,有助於消散體內積聚的暑濕之邪。
- 同時,茴香的調氣作用也有助於改善「肢體倦怠」的症狀。
檳榔:
- 檳榔在本方中主要發揮消積導滯、行氣利水的功效。
- 中醫認為「暑必夾濕」,暑邪常與濕邪相兼為患。檳榔可以消食積,行氣滯,促進脾胃運化,有助於清除體內積聚的濕氣。
- 此外,檳榔的利水作用也有助於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緩解暑濕困阻的症狀。
大黃(濕紙裹煨):
- 大黃在本方中主要起到瀉下通便、清熱瀉火的作用。
- 經過濕紙裹煨炮製後的大黃,瀉下作用相對緩和,但仍能有效地清除腸道積熱,導熱下行。
- 大黃的清熱瀉火作用可以緩解「煩渴」的症狀,同時也有助於清除體內的暑熱之邪。
綜合分析
綜合三味藥材的功效,可以推斷滌煩丸的治療原理如下:
- 通過茴香的溫中散寒、調氣作用,溫化脾胃,散寒止痛。
- 通過檳榔的消積導滯、行氣利水作用,促進脾胃運化,排除體內濕氣。
- 通過大黃的瀉下通便、清熱瀉火作用,清除腸道積熱,導熱下行,清熱解暑。
三藥合用,共奏溫中散寒、行氣利水、清熱解暑之功,從而達到治療「積年伏暑」的目的。此方巧妙地結合了溫中、行氣和清熱三法,針對暑濕困阻的病機,標本兼顧,從而改善「遇夏頭昏,肢體倦怠,不進飲食,煩渴多困」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茴香1兩(炒),檳榔1枚,大黃1兩(濕紙裹煨)。
上為細末,用白麵與藥末各等分,滴水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5丸,臨臥爛嚼,溫酒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瀉下作用,脾胃虛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滌煩丸,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三。 組成:茴香1兩(炒),檳榔1枚,大黃1兩(濕紙裹煨)。 主治:積年伏暑。遇夏頭昏,肢體倦怠,不進飲食,煩渴多困。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