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蟲丸
QU CHONG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醫統》卷七十八引《集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寒 (0.40)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取蟲丸」方劑中包含牽牛子,主要原因在於牽牛子的峻下作用。
牽牛子性寒,味苦,入脾、大腸經。其主要成分為牽牛子苷,具有瀉下通便、驅蟲之效。在「取蟲丸」中,牽牛子作為主要藥物之一,其峻下作用可促進腸道蠕動,將寄生蟲排出體外,達到驅蟲的目的。此外,牽牛子還有消腫散結之功效,有助於消滅寄生蟲引起的病竈,促進機體恢復。
取蟲丸中包含檳榔,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消積驅蟲: 檳榔性溫,味辛,能入脾胃經,具有消食積、驅蟲的功效。其所含的檳榔鹼等成分,可以殺滅寄生於腸道中的蛔蟲、蟯蟲等,有助於驅除腸道寄生蟲。
2. 行氣止痛: 檳榔具有行氣止痛的作用,可以緩解因蟲積、食積引起的腹痛、腹脹等症狀。對於腸道寄生蟲引起的腹部不適,檳榔可以起到舒緩作用。
取蟲丸方劑中包含大黃,主要是利用其以下兩項功效:
- 瀉下通便,驅除蟲積:大黃味苦性寒,具有瀉下通便的功效,可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泄積聚在腸道中的蟲積,達到驅蟲的目的。
- 清熱解毒,消炎止痛:大黃除了瀉下作用外,還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的功效,可清除腸道內的熱毒,減輕蟲積引起的腹痛、腹脹等症狀,配合其他藥材起到更好的驅蟲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取蟲丸」之主治功效分析
綜合《濟世神驗良方》、《雜病廣要》、《古今醫鑒》、《簡明醫彀》、《幼科證治大全》、《古今醫統大全》等醫籍之記載,中藥方劑「取蟲丸」主要針對小兒蟲積,導致腹部脹大、青筋暴露等症狀。其治療原理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1. 驅蟲消積:
- 核心藥物: 檳榔、牽牛子、大黃
- 作用機制:
- 檳榔: 具有驅蟲消積之效,能麻痺或殺滅腸道寄生蟲,同時能行氣止瀉,緩解蟲積引起的腹脹腹瀉。
- 牽牛子: 強力瀉水逐飲,能清除腸道內積滯之物,包括蟲體及其代謝產物,並可消腫止痛,緩解腹部脹滿。
- 大黃: 瀉下通便,能促進腸道蠕動,加速排泄,將蟲體及積滯排出體外。大黃同時具有清熱解毒之功,可減輕因蟲積引起的腸道炎症。
2. 行氣止痛:
- 核心藥物: 檀香、檳榔
- 作用機制:
- 檀香: 氣味芳香,能行氣止痛,溫中散寒,緩解蟲積引起的腹痛。蟲積往往導致氣機不暢,檀香能疏理氣機,使疼痛得以緩解。
- 檳榔: 除了驅蟲,亦能行氣,疏通腸道氣機,使氣機運行順暢,有助於緩解腹部脹痛。
3. 針對性治療蟲積:
- 古籍記載:
- 《古今醫鑒》與《簡明醫彀》指出,蟲痛之症常見「面上白斑脣紅」,並伴隨「痛後能食,時作時止」。此外,腹痛、肚大青筋亦是蟲積的重要表現。
- 多部古籍皆強調「取蟲丸」主治「小兒肚大青筋,有蟲」之症,明確其治療蟲積的專一性。
- 治療邏輯:
- 蟲積會導致腸道氣機阻滯,形成腹脹腹痛。取蟲丸以驅蟲為主,佐以行氣消積之藥,標本兼治。
- 針對「面上白斑脣紅」等蟲積常見症狀,方劑的驅蟲功效,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綜合分析:
取蟲丸之組成,以牽牛子、大黃瀉下攻積,檳榔驅蟲消積、行氣止瀉,檀香行氣止痛、溫中散寒,各藥配合,具有驅蟲、消積、行氣、止痛之功。其治療原理是針對蟲積之病機,從根本上消除蟲邪,並緩解其引起的腹痛、腹脹等症狀。古代醫家認為此方對於小兒因蟲積導致的腹部脹大、青筋暴露等症狀具有顯著療效。
總結:
「取蟲丸」之治療功效,是以驅蟲為核心,佐以行氣消積,緩解腹痛腹脹等症狀。其治療思路明確,針對蟲積病機,能有效治療小兒因蟲積導致的肚大青筋之症。
傳統服藥法
胡黃連、蕪荑、雷丸、鶴蝨、大黃、使君子、錫灰、三稜、莪朮、木香、檳榔、青皮。
上為細末,丸如梧桐子大。
每晨空腹服10丸,開水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及脾胃。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取蟲丸, 出處:《醫統》卷七十八引《集成》。 組成:牽牛末3錢,檳榔半兩,錫灰半兩,大黃6錢。 主治:小兒肚大青筋,有蟲。
取蟲丸, 出處:《醫學六要·治法匯》卷五。 組成:胡黃連、蕪荑、雷丸、鶴虱、大黃、使君子、錫灰、三棱、莪朮、木香、檳榔、青皮。 主治:蟲積,脘腹痛,時作時止,面上白斑,唇紅能食,或偏嗜一物,脈乍大乍小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