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郎散

牛郎散

NIU LANG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20

熱/寒比例

偏寒 (0.60)

複方歸經比例

大腸經 30%
胃經 30%
腎經 13%
肺經 13%
膀胱經 13%
大腸經
胃經
腎經
肺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牛郎散方劑中包含牽牛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瀉下通便: 牽牛子性寒,味苦,入脾、大腸經,具有瀉下通便之效。牛郎散多用於治療腸胃積滯、腹脹便祕等症狀,牽牛子的瀉下作用可以幫助排出積滯,緩解便祕。
  2. 驅蟲止癢: 牽牛子亦有殺蟲止癢之效,可用於治療皮膚瘙癢、疥瘡等疾病。牛郎散中可能含有其他具有驅蟲作用的藥材,牽牛子的加入可增強其驅蟲止癢效果。

牛郎散中加入檳榔,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驅蟲止癢:檳榔味辛、苦,性溫,有驅蟲止癢的作用,對於因蟲引起的皮膚病,如濕疹、疥瘡等,有較好的療效。牛郎散多用於治療濕熱引起的皮膚病,檳榔的加入可以有效驅除蟲體,減少瘙癢症狀,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清熱解毒、止癢消腫的效果。
  2. 消食導滯:檳榔具消食導滯的功效,可以幫助消化,促進腸胃蠕動。對於濕熱引起的消化不良,檳榔的加入可以改善食慾,緩解腹脹、腹痛等症狀,促進整體康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牛郎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古籍載其主治「腹內一切諸蟲」,即針對人體消化道寄生蟲(如蛔蟲、絛蟲、蟯蟲等)所致之病症。古代醫家認為蟲症多因飲食不潔、濕熱內蘊,蟲體寄生腹中,導致腹痛、消瘦、面黃等症狀。牛郎散以「驅蟲下行」為核心,透過瀉下與殺蟲並行,迫使蟲體排出體外。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黑醜、白醜(牽牛子)

    • 性味苦寒,有毒,歸肺、腎、大腸經。
    • 二者皆為牽牛子之不同品種,黑醜偏瀉水消腫,白醜偏祛痰逐飲,合用以增強「瀉下通便」之力。其有效成分「牽牛子苷」能刺激腸道蠕動,加速蟲體排出,並可能直接麻痹蟲體。
  2. 尖檳榔(檳榔)

    • 性味辛溫,歸胃、大腸經。
    • 為傳統驅蟲要藥,含「檳榔鹼」可麻痹蟲體神經系統(尤對絛蟲、蛔蟲有效),使其失去吸附腸壁之力,再藉由黑、白醜之瀉下作用,將蟲體瀉出體外。

配伍邏輯與方義

  • 攻逐協同:檳榔專攻蟲體,牽牛子暢通腸道,二者一「殺」一「排」,形成驅蟲閉環。
  • 糖水誘導:服藥前飲沙糖水,可能因甘味誘蟲聚集(中醫理論「甘能誘蟲」),或緩和藥物苦寒之性,減輕胃腸刺激。
  • 時機選擇:上半月空腹服用,或與古人觀察蟲體活動週期有關(如蟲體向上活躍時易驅除)。

此方體現傳統「殺蟲必兼瀉」的思路,以毒性藥直攻病所,屬「峻劑驅蟲」之範疇,符合古代對蟲症「速戰速決」的治療傾向。

傳統服藥法


黑醜5錢,白醜(頭末)5錢,尖檳榔1兩(研末)。
上藥合勻聽用。
遇有蟲症,於上半月空心先飲沙糖水1盞,再用藥3錢,沙糖水調服。連服三次,其蟲盡出。小兒減半。
孕婦勿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牛郎散, 出處:《良朋匯集》卷二。 組成:黑醜5錢,白醜(頭末)5錢,尖檳榔1兩(研末)。 主治:腹內一切諸蟲。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