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驅縧湯中加入檳榔,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 驅蟲止痛:檳榔味苦辛、性溫,有驅蟲止痛的功效。縧即蛔蟲,驅縧湯用於治療蛔蟲引起的腹痛、腹脹、嘔吐等症狀,檳榔能有效驅除蛔蟲,減輕其對腸道的刺激,達到止痛的效果。
- 消積導滯:檳榔能消食積,導滯氣,對於因蛔蟲阻塞腸道而導致的消化不良、腹脹等症狀,檳榔也能起到緩解的作用。
因此,驅縧湯中加入檳榔,可有效驅除蛔蟲,同時緩解其引發的症狀,達到治病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驅縧湯為專攻縧蟲病之效方。縧蟲古稱「寸白蟲」,其蟲體節片寄生腸中,耗傷氣血,擾亂脾胃運化,患者常見腹痛、消瘦、食慾異常(嗜食或厭食)、糞便中見白色蟲節等症。此方以南瓜子合檳榔,協力驅蟲下瀉,使蟲體完整排出,主治縧蟲寄生所致諸症。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君藥:南瓜子肉
- 性味甘平,主入脾胃經,傳統用於殺蟲,尤擅麻痹縧蟲中後段節片。現代研究證實,其含南瓜子氨酸,可抑制蟲體活動,使其附著力減弱。
- 用法先嚼服,取其生品活性物質,直接作用於蟲體,為後續檳榔攻下創造條件。
臣藥:檳榔
- 性味苦辛溫,沉降下行,能破氣導滯、殺蟲消積。其有效成分檳榔鹼可麻痹縧蟲頭節及未成熟節片,並刺激腸道蠕動,促使蟲體隨瀉排出。
- 煎濃汁後服,藉其辛烈之性下行攻逐,與南瓜子前後呼應,形成「先麻後瀉」之勢。
配伍增效之理
- 南瓜子麻痺蟲體中段,檳榔專攻頭節,二者分階段協作,瓦解蟲體整體附著力。
- 檳榔兼具瀉下之效,助蟲體從腸道排出;若瀉力不足,佐玄明粉(芒硝)軟堅瀉下,加速蟲體脫離。
【中醫治療原理】
此方體現「殺蟲—驅蟲—排蟲」三步治法:
- 殺蟲:南瓜子與檳榔共奏麻痹蟲體之效,斷其氣血攝取。
- 驅蟲:檳榔行氣降逆,促使腸道傳導功能亢進,蟲體不得停留。
- 排蟲:藉瀉下之力使蟲體完整而出,尤重頭節驅除,防復發。
全方藥簡力專,針對縧蟲特性設計,為中醫「蟲證」治療中攻邪為主的代表方。
傳統服藥法
南瓜子肉60~120克,檳榔30~60克。
驅縧蟲。
先將南瓜子肉嚼碎吞服,隔1-2小時後再服檳榔煎成的濃汁。4-5小時後腹瀉時可排出蟲體。服藥後如無腹瀉,可沖服玄明粉9克,如頭節未驅下,隔半月再服。
在部分蟲體排出肛門口時,不要用手去拉,可用溫水坐浴,使蟲體自然排出;檳榔下降而能破氣,且用量較重,故孕婦忌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驅縧湯, 出處:《方劑學》。 組成:南瓜子肉60-120g,檳榔30-60g。 主治:驅縧蟲。主治:縧蟲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