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根湯

石榴根湯

SHI LIU GEN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2

熱/寒比例

偏熱 (1.17)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40%
大腸經 40%
脾經 20%
胃經
大腸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石榴根湯中包含石榴根,主要因為石榴根具有以下藥用功效:

  1. 收斂止瀉: 石榴根性味酸澀,具有收斂止瀉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脾虛泄瀉、久痢不止等症狀。
  2. 止血止痛: 石榴根亦有止血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外傷出血、跌打損傷等。

因此,石榴根作為石榴根湯的主要藥材,可以發揮收斂止瀉、止血止痛等功效,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效果。

石榴根湯中加入檳榔,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驅蟲止瀉: 檳榔味苦性溫,入脾胃經,具有驅蟲、消積、止瀉的功效。石榴根性寒,善於清熱止瀉,但單用易傷脾胃。檳榔的溫性可緩解石榴根的寒性,同時增強其驅蟲止瀉的功效,對於因蟲積所致的腹痛、腹瀉等症有較好的療效。
  2. 行氣消積: 檳榔還具有行氣消積的功效,可以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消化吸收。石榴根則以清熱解毒為主,加入檳榔可以更全面地解決腸胃問題,起到促進消化,緩解腹脹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石榴根湯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寸白蟲」,即今所謂絛蟲(如豬肉絛蟲、牛肉絛蟲)感染。古時觀察蟲體節片排出時狀如短白線(寸白),故得名。其症狀常見腹痛、消瘦、肛癢,或於糞便中見蟲節。方中強調服後「當有蟲出」,繼以薤粥補益,反映古人以驅蟲為先、調補為輔的治療思路。

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探討

  1. 君藥:酸石榴根

    • 性味酸澀,古籍載其「殺蟲止痢」。現代研究顯示,石榴根皮含石榴鹼(pelletierine),對絛蟲神經系統具麻痹作用,使蟲體脫離腸壁。其酸性成分或可改變腸道環境,不利寄生蟲存活。
  2. 臣藥:楝皮(苦楝根皮)

    • 苦寒有毒,為傳統驅蟲要藥,尤對蛔蟲、絛蟲有效。其所含川楝素(toosendanin)可破壞蟲體能量代謝,與石榴根協同增強殺蟲效力。苦味亦能刺激膽汁分泌,助排出蟲體。
  3. 佐使藥:檳榔

    • 辛溫破滯,含檳榔鹼(arecoline),能麻痺蟲體肌肉,尤對絛蟲頭節及未成熟節片作用顯著。其促腸蠕動特性,助蟲體隨糞便排出。本方以末劑沖服,可能意在快速吸收發揮藥效。

配伍特點

  • 酸苦辛並用:酸(石榴)斂蟲、苦(楝皮)降殺、辛(檳榔)散泄,形成「麻痹—殺滅—排出」鏈條。
  • 蟲去即補:薤粥性溫,善通陽氣,可緩解驅蟲藥傷胃之弊,兼補正氣。

科學邏輯推論
此方或通過多重機制驅蟲:

  1. 神經毒性物質(石榴鹼、檳榔鹼)直接作用於蟲體神經肌肉接頭,使其癱瘓。
  2. 苦楝素干擾蟲體線粒體功能,切斷能量供應。
  3. 檳榔促進腸排空,加速蟲體排出,減少毒素吸收。

全方體現「標本兼顧」思維,驅蟲不忘護胃,反映古人對寄生蟲病與正氣關係的深刻認識。

傳統服藥法


酸石榴根1握,楝皮1兩,檳榔3枚(銼,搗為末)。
上藥除擯榔末外,各銼細。
以水3盞,煎至1盞半,去滓,入檳榔末攪勻。分2次溫服,空心相繼服盡。當有蟲出。次煮薤粥補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石榴根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九十九。 組成:酸石榴根(東引者)1握。 主治:寸白蟲。

石榴根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九十九。 組成:酸石榴根1握,楝皮1兩,檳榔3枚(銼,搗爲末)。 主治:寸白蟲。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