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榔餅
BIN LANG BI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三十四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24
熱/寒比例
寒 (0.38)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3%
胃經 13%
心經 13%
大腸經 10%
脾經 10%
小腸經 10%
心包經 6%
三焦經 6%
腎經 6%
膀胱經 6%
肺經 3%
肝經
胃經
心經
大腸經
脾經
小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腎經
膀胱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2-26
方劑組成解釋
檳榔餅中包含檳榔,主要源於其藥性及對應的病症:
- 驅蟲消積: 檳榔性溫,味苦辛,入脾胃經,具有驅蟲、消積、下氣的功效。對於因蟲積或食積導致的腹痛、腹脹、便溏等症狀,檳榔能有效驅除蟲積,促進消化,緩解不適。
- 行氣止痛: 檳榔能行氣消積,對於氣滯血瘀引起的疼痛,如胸腹疼痛、胃脘脹痛、疝氣疼痛等,檳榔可起到行氣止痛的功效。
因此,檳榔餅中包含檳榔,旨在利用其藥性,治療相關病症,達到驅蟲消積、行氣止痛的效果。
檳榔餅方劑中加入瞿麥,主要是由於其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的功效。
瞿麥性寒,味甘,歸膀胱經,能利水通淋,消腫排膿。檳榔性溫,味辛、苦,歸胃、大腸經,善於消積導滯,行氣止痛。二者合用,一寒一溫,寒能制熱,溫能助寒,相輔相成,既可增強利水消腫之力,又能協調脾胃運化,促進濕熱毒邪排出體外,達到治療目的。
檳榔餅中加入茴香,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行氣止痛: 茴香性溫,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檳榔本身偏寒,易導致腹痛,茴香能溫中散寒,協同檳榔行氣消積,緩解腹痛不適。
- 增香開胃: 茴香氣味芳香,能增強檳榔餅的香味,促進食慾,增加口感。同時,茴香亦能健脾開胃,幫助消化吸收,提高藥效。
總體而言,茴香在檳榔餅中起到平衡寒涼、增香開胃的作用,配合檳榔共同達到行氣消積、止痛開胃的效果。
檳榔餅方劑中加入荊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風散寒:荊芥性辛溫,具有疏散風寒、解表止痛的功效。檳榔本身性寒,而荊芥的溫性可以中和其寒性,避免寒涼之氣損傷脾胃。
- 行氣止痛:荊芥還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可以促進氣血流通,緩解因寒凝氣滯所致的腹痛、腹脹等症狀。
因此,在檳榔餅方劑中加入荊芥,不僅可以中和檳榔的寒性,還能起到疏風散寒、行氣止痛的作用,達到治療目的。
檳榔餅方劑中加入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瀉下通便: 大黃性寒,味苦,具有瀉下通便之效。檳榔餅常用於治療腸胃積滯、便祕等症狀,大黃的加入能有效促進腸道蠕動,排除宿便,緩解便祕。
- 清熱解毒: 大黃還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檳榔餅中常含有其他具有溫燥性質的藥材,加入大黃可以起到平衡藥性,防止燥熱傷陰的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檳榔餅」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聖濟總錄》記載,檳榔餅方主治「暑氣。每到夏月即發,四肢無力,不思飲食」。此方針對夏季暑熱所致的常見症狀,利用藥物特性達到治療效果。
治療原理分析:
- 清熱解暑,開胃消食: 檳榔餅方中,檳榔具有開胃消食的功效,能幫助消化,改善因暑熱導致的食慾不振。
- 利尿通淋,祛濕解毒: 瞿麥具有利尿通淋的特性,可幫助排除體內濕熱,緩解因暑濕引起的肢體困重感。
- 健脾理氣,散寒止痛: 茴香則有健脾和胃、理氣散寒的功效,能幫助脾胃運化,緩解因暑濕引起的脘腹不適。
- 發汗解表,祛風止癢: 荊芥則有發汗解表的作用,可幫助體內暑邪透達,同時也能祛風止癢,緩解因暑熱引起的皮膚不適。
- 瀉下攻積,涼血化瘀: 大黃則能瀉下攻積,清熱涼血,可幫助排除體內積滯,緩解因暑熱引起的便秘或不適。
綜合來看,檳榔餅方通過多種藥物的協同作用,針對暑熱引起的四肢無力、食慾不振等症狀,從清熱、祛濕、健脾、理氣等多方面入手,達到治療目的。其作用機制在於清解暑熱、排除濕邪,同時兼顧脾胃運化,使身體恢復平衡,從而緩解因暑氣引起的種種不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年老體弱者慎用。
- 本方具有瀉下通便的功效,服用後可能會出現腹瀉、腹痛等症狀,如果出現不適症狀,應立即停藥並諮詢醫生。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腸胃不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檳榔餅, 出處:《聖濟總錄》卷三十四。 組成:檳榔(銼)1分,瞿麥穗1分,茴香子(炒)1分,荊芥穗1分,麥藍子1分,大黃(煨,銼)1分。 主治:暑氣。每到夏月即發,四肢無力,不思飲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