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蘇木香湯

ZI SU MU XIA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4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1%
肝經 13%
胃經 12%
肺經 11%
心經 8%
腎經 8%
大腸經 6%
膀胱經 5%
膽經 5%
小腸經 3%
三焦經 2%
脾經
肝經
胃經
肺經
心經
腎經
大腸經
膀胱經
膽經
小腸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紫蘇葉在紫蘇木香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加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1. 解表散寒:紫蘇葉性味辛溫,具有解表散寒、宣肺止咳的功效。它可以驅散外感風寒,緩解因風寒入侵而引起的咳嗽、鼻塞、頭痛等症狀,與木香的理氣止痛、燥溼止瀉功效相輔相成,共同作用於寒邪引起的脾胃不適。
  2. 行氣和胃:紫蘇葉同時具有行氣和胃的作用,可以緩解因寒邪阻滯而導致的胃氣不舒、食慾不振等症狀。配合木香的理氣止痛功效,能有效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

紫蘇木香湯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止痛: 木香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之功效。對於因氣滯血瘀導致的胸腹脹痛、食積不化等症狀,木香能疏通氣機,緩解疼痛。
  2. 燥濕化痰: 紫蘇木香湯常用於治療風寒咳嗽、痰多粘稠等症。木香兼具燥濕化痰之效,能與紫蘇等藥材協同作用,促進痰液排出,緩解咳嗽症狀。

紫蘇木香湯中加入赤茯苓,主要是針對其健脾利濕的作用。

赤茯苓性平味甘,入脾經,能利水滲濕,健脾和胃。方中紫蘇、木香等藥材以疏肝理氣解鬱為主,而赤茯苓則有助於消散脾胃濕氣,防止因氣鬱而導致的脾胃運化失常。

此外,赤茯苓亦可緩解藥物對脾胃的刺激,使方劑更平和,更容易被患者接受。

「紫蘇木香湯」方中加入沉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止痛: 沉香味辛、苦,性溫,具有行氣止痛、溫中止嘔之效。方中紫蘇、木香以解表散寒、理氣止痛為主,但若患者寒邪入裏,氣機阻滯,單用紫蘇、木香恐難以奏效。沉香加入,可溫通氣血,助其行氣止痛,並改善胸腹脹痛、胃脘不適等症狀。
  2. 溫中降逆: 沉香入脾、胃經,能溫中降逆,可改善因寒邪客胃、脾胃虛寒所致的嘔吐、呃逆等症狀。方中若患者兼有此類症狀,沉香的加入可助其溫中和胃,起到協同作用。

紫蘇木香湯中加入白芍,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寒邪內侵,調和氣血:白芍性微寒,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之效。紫蘇木香湯以溫散寒邪為主,白芍可緩解溫散之燥性,避免傷陰,同時也能調和氣血,使藥效更溫和。
  2. 平抑肝氣,止痛安神:白芍能平抑肝氣,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疼痛,並有助於安神定志。紫蘇木香湯常用於治療寒邪犯肺、氣滯胸悶等症,白芍的加入可協同其他藥物,更有效地緩解疼痛,使患者安神定志,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紫蘇木香湯中加入木通,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寒,通利水道: 紫蘇木香湯主要用於治療風寒表證,兼有濕邪困阻。木通性寒,味甘,入膀胱經,具有利水通淋、疏散風寒之效,可協同紫蘇、木香等藥物,疏解表寒,利濕通竅,達到治表兼顧裡的效果。
  2. 配合木香,行氣止痛: 木香性溫,味苦辛,入脾、胃、肝經,具有行氣止痛、燥濕健脾的功效。木通與木香相配,一寒一溫,寒能清熱,溫能散寒,寒溫相濟,有助於疏通氣血,解除濕邪阻滯,達到行氣止痛之效。

紫蘇木香湯中加入吳茱萸,主要是為了增強其溫中散寒、降逆止嘔之效。

吳茱萸味辛、苦,性溫,入肝、脾、胃經。其性溫燥,能溫中散寒,而木香則善於行氣止痛,二者合用,可溫中散寒,理氣止痛,對於寒邪客胃,脾胃虛寒所致的脘腹冷痛、嘔吐、腹瀉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此外,吳茱萸還有降逆止嘔的功效,與紫蘇、木香等藥物配合,可有效緩解寒邪犯胃所致的嘔吐症狀。

紫蘇木香湯為一經典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檳榔此一味藥材,其用意在於利用檳榔的特殊藥性。檳榔味辛、苦,性溫,歸胃、大腸經。根據中醫理論,檳榔能行氣消滯,健脾開胃,驅蟲及利水消腫。在紫蘇木香湯中,檳榔與紫蘇、木香等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發揮調理氣機、和胃止痛的作用。

紫蘇散風寒,行氣寬中;木香行氣止痛,調中和胃。三者合用,增強了方劑行氣化濕、調和脾胃的功效,尤其適用於治療因脾胃氣滯所引起的腹脹、腹痛、噁心嘔吐等症狀。檳榔在此方中的應用,不僅強化了整體行氣效果,還可增進消化吸收,使方劑更全面地發揮治療作用,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綜合調理的特色。

紫蘇木香湯中加入橘皮,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和胃:橘皮味辛、苦,性溫,具有行氣解鬱、理氣和胃之效。與木香、紫蘇等藥物配合,可加強理氣散寒、和胃止痛的功效,緩解因寒邪阻滯、氣機不暢導致的胃痛、腹脹等症狀。
  2. 調和藥性:橘皮性溫,能緩解紫蘇的辛散之性,防止其過於燥烈,同時也能調和木香的苦寒之性,避免其寒涼過甚,使藥性更加平和,更利於治療疾病。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紫蘇木香湯」由紫蘇葉、木香、赤茯苓、沉香、白芍、木通、吳茱萸、檳榔、橘皮等藥材組成,具有傷寒之後,腳氣攻心,心神煩亂,嘔吐、噁心想吐,飲食減少,腳膝痠痛等功效。

紫蘇葉性溫味辛,歸肺、脾經,具有發汗解表、散風寒、止嘔、理氣行氣、降氣、補陽、補中益氣、溫裡溫中、安胎、止咳平喘、止血和解毒等傳統代功效。

木香性溫、味辛,歸脾、胃、大腸經,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其平肝息風功能可治療肝陰不足、肝氣不舒或肝陽偏亢引起的頭痛、眩暈、抽搐等症狀;補血養肝功效可調節肝臟功能,增強其解毒和代謝能力,達到養肝之效;健脾胃功效可治療脾胃虛弱、腹痛泄瀉、陰血不足等症。

吳茱萸具有補陽、止瀉、止嘔、理氣行氣、溫裡溫中五種傳統代功效。吳茱萸辛散苦泄,性熱祛寒,能散肝經之寒邪,解肝氣之鬱滯,溫經散寒,溫脾益腎、助陽止瀉。吳茱萸還能溫中散寒,降逆止嘔,調中止瀉、散寒止痛,溫中散寒、降逆止嘔、止痛。

檳榔性苦能破滯,辛能散邪,具有驅蟲殺蟲、降氣除煩、消食化積、利水消腫等功效。它可以殺滅絛蟲、鉤蟲、蛔蟲、繞蟲、薑片蟲等多種寄生蟲;祛除胃腸濕氣,調氣機而降;除煩解悶,祛除胸腹滿悶之氣;行胃腸之氣,消積、行滯;利水消腫,行氣通便,截瘧。檳榔常與其他中藥配伍使用,以增強藥效,治療各種疾病。

沉香性溫、味苦,具有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止嘔、止咳平喘、補腎、健脾胃等功效。用於治療脾胃虛寒之脘腹冷痛、寒邪犯胃、嘔吐清水、胃寒久呃、虛喘證、寒凝氣滯之胸腹脹痛、以溫中止嘔、治寒凝氣滯之大腸閉不通、噁心、嘔吐、食慾不振、咳嗽、哮喘、胸悶、上熱下寒、氣逆喘息、大腸虛閉、小便氣淋、男子精冷以及脾腎久虛、水飲停積、上乘肺經之咳嗽短氣、腹脅脹滿、小便不利等症狀。

木通具有清熱瀉火、清熱利尿、補血養肝、利水滲濕、排膿、通乳、利尿、利尿通淋、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等功效。它可治療溫熱病、熱淋澀痛、月經不調、閉經、痛經、乳汁不通、膿瘡、膿腫、瘡癤、乳癰、腎臟病水腫、急性腎炎小便不利、濕熱癃閉、淋病、婦女經閉及乳閉等症。木通性寒,味甘,歸腎經,具有利尿通淋之功,可治療急性腎炎、慢性腎炎、心源性水腫、肝硬化腹水等症。木通性寒,味辛、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可治療癰腫瘡毒,跌打損傷等症。

橘皮具有利水滲濕、止嘔、清熱利尿、理氣行氣、降氣、燥濕、健脾胃、理氣、止咳化痰、解魚蟹毒等功效。它可以促進尿液生成,增加尿量,幫助排出體內多餘的水分和毒素。橘皮還能疏通氣滯、理氣行氣,緩解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此外,它還有清熱利尿、健脾胃、止咳化痰、解魚蟹毒的功效。

總之,中藥方劑「紫蘇木香湯」具有傷寒之後,腳氣攻心,心神煩亂,嘔吐、噁心想吐,飲食減少,腳膝痠痛等功效,其組成藥材各具特色,相互配合,共同發揮藥效,是中醫治療相關疾病的常用方劑之一。

傳統服藥法


紫蘇莖葉1兩,木香半兩,赤茯苓(去黑皮)半兩,沈香1兩,芍藥1兩,木通(銼)1兩,吳茱萸(湯洗3遍,焙乾,炒)1分,檳榔(銼)1分,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分。
上為粗末。
用水1盞,加生薑半分(拍碎),同煎至7分,去滓。每服3錢匕,食前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紫蘇木香湯性味辛溫,有一定的刺激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及過敏體質者慎用。
  • 紫蘇木香湯不宜與溫補性中藥同用,以免引起藥物相互作用。
  • 紫蘇木香湯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胃腸道不適。

相關疾病


腳氣病嘔吐心情煩燥

相同名稱方劑


紫蘇木香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三十三。 組成:紫蘇莖葉1兩,木香半兩,赤茯苓(去黑皮)半兩,沉香1兩,芍藥1兩,木通(銼)1兩,吳茱萸(湯洗3遍,焙乾,炒)1分,檳榔(銼)1分,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分。 主治:傷寒後,腳氣衝心,心神煩亂,嘔逆減食,腳膝痠疼。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